第一章 生活在大唐長安是一種什麽體驗? 宮城,誰都不能瞎溜達
如果可以穿越到唐朝,你會選擇去哪兒?答案恐怕隻有一個:都城長安。
這座古都承載過榮耀,也飽受屈辱;見證過硝煙彌漫,也曆經朝代更迭。帝王、名臣、猛將相繼登場,上演過無數的流血殺戮,權謀暗鬥,後宮政變。詩人、畫家、書法家遊走在長安的各個角落,留下了精彩絕倫的文化曆史。
周文王時期,周的國都叫豐京,在今天的西安市長安區的西北。周武王時期,又營建了鎬京,都城統稱為“豐鎬”。西安市簡稱鎬,就是來源於此。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劉邦派遣重臣蕭何重新選址,營建未央宮(今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同時將西漢的都城遷移到未央宮所在地。由於未央宮位於長安鄉,劉邦取“長治久安”之意,最終將新的都城命名為長安城。
西漢的長安城,並不是唐朝的長安城。因為,隋唐以前的長安以木製建築為主,磚瓦和石頭為輔,隻要遭遇戰爭或大火,就不能幸免。不巧的是,西漢之後的戰爭非常頻繁,西漢長安城也就成了一座廢墟。
隋文帝楊堅在龍首原的西南新建了一座大興城,隋朝滅亡後,李淵便將大興城過戶到自己頭上,將名字重新改為長安城。
據考古學家證實,唐朝長安城東西寬9.7千米,南北長8.6千米,繞城一圈,需要走36.6千米,總麵積達84平方千米。如果算上北邊的大明宮、西內苑等建築群,總麵積達87平方千米。
唐朝的長安城,用規模龐大、建築宏偉等詞匯已經不足以形容,為了給大家加深印象,請記住一句話:長安城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也是同時期全球最大的城市——沒有之一。
唐朝的長安城由三個部分組成:宮城、皇城、外郭城。
宮城位於長安城正北部,是李唐皇室的居住地,也是絕對禁地,未經允許,很難進入。唐朝宮城的地位,堪比北京的紫禁城。不過,唐朝宮城東西寬2820米,南北長1492米,而故宮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規模不可同日而語。
唐朝最初的宮城,包括太極宮、東宮和掖庭宮,唐高宗李治建成了大明宮,唐玄宗李隆基擴建了興慶宮,最終形成唐朝宮城三大宮殿群。
太極宮的原名叫大興宮,是隋朝時期的叫法。唐朝初年,大家一般叫大內,也有太極殿的叫法。至於太極宮的名字,還是710年唐睿宗李旦取的。
也就是說,如果您穿越回貞觀年間問長安百姓,太極宮在哪個方位,怎麽走,對不起,人家壓根兒沒聽說過這個地方,沒法給你指路。
宮城是皇帝的住宅,配置肯定是超一流的。
就拿宮城城牆來說,牆基寬度達18米,整個城牆的高度有10米。如果您想翻牆而過,那必須具備高超的武林輕功,如果您想穿牆而過,隻能準備一把鐵鍬,自己一點點地挖。不過,城牆邊上有大批的禁衛軍往來巡邏,如果您真打算挖牆腳,那可就得給自己準備準備後事了。
太極宮采用“前朝後寢”的布局,分為外朝、中朝和內朝。
外朝的核心建築叫承天門(唐中宗李顯改的名字,以前叫順天門),承天門修建在宮城的南牆上。如果您以為承天門隻是一扇木門,上麵有幾百顆鉚釘,那就大錯特錯了。承天門是宮城的門麵工程,巍峨壯觀,霸氣外漏!
根據考古發現,承天門修建在18米寬的城牆上,門上有高大巍峨的樓觀,門的進深大約19米。整個大門分為東、中、西三個門道,中間的門道寬8.5米,西側門道寬6.2米,東側門道寬6.4米,地基是石條和石板。
承天門南麵,是一條寬三百步(442.5米)的橫街,也就是宮廷廣場。如果您想有個直觀的感受,可以想象一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宮廷廣場的建築形態和布局與之非常相似。
廣場的正南方是大氣磅礴的朱雀門,朱雀門的南邊是朱雀大街,寬150米,長5020米,一直延伸到長安城的南城牆。
承天門不僅是一扇大門,還是一個以門樓為主的建築群。
比如,李淵想和蕭瑀、裴寂等重臣開會,那就得來承天門。大型正式的朝臣議政會議,也在承天門舉行,顯得隆重莊嚴。
比如,李世民生日之際,吐蕃、東突厥等數十個周邊小政權前來祝賀。生日當天,使臣齊刷刷地站在承天門樓下,畢恭畢敬地恭祝李世民千秋萬歲,帝業永祚。旁邊還站著一幫朝臣和看熱鬧的百姓。
再如,中秋節到了,李淵會在承天門設宴款待群臣,大家喝著葡萄酒,欣賞異域美女的舞蹈,吹噓他們創業的舊事。完事之後,他們通常會來到門樓上,和長安百姓搞搞互動,然後拋撒一些錢財,作為皇帝對百姓的祝福。
其他重要的大典,比如新皇帝登基大典、冊封太子大典、外交大典等都會在承天門舉行。因為這些活動需要昭告天下,或者普天同慶,而承天門是離長安百姓最近的地方,所以都在承天門舉行。
正所謂,長安知,則天下知。
從承天門往北溜達,會穿越一座巨大的廣場,這座廣場也屬於外朝的地盤,走到廣場盡頭,就能看到一排城牆,正中間有一扇門,名叫太極門。
穿越太極門,就到了中朝。中朝的核心建築叫太極殿。
太極殿是太極宮的第一大殿,每逢初一、十五,李淵都會來到此處和朝臣商議軍國大事。由於太極殿靠近內朝,皇帝有時候也會來這裏辦公。
因此,太極殿的東側設有門下省,以及門下省下屬的弘文館、史館,西側設有中書省,以及中書省下屬的舍人院。一般而言,皇帝的禦用筆杆子、高級幕僚會輪流在這裏辦公,隨時等待皇帝的召喚。
有時候,新皇帝登基,冊封皇後、太子、王爺、公主的大典也會在太極殿舉行,以示隆重。唐高宗李治之後,大明宮成為權力中心,太極殿雖然雄踞宮城第一大殿的寶座,但也隻是作為新皇帝登基的場所,逐漸被邊緣化。
穿過太極殿,您可以看到一堵高高的城牆。
您可能會問,皇帝有必要修這麽多城牆嗎?
告訴您,很有必要。外朝、中朝和內朝承擔不同的功能定位,來往的人也很複雜,如果不用城牆隔開,他們可以隨處溜達,這成何體統?再者說,如果是開放式的宮殿群,前朝大臣踮踮腳就可以看到後宮,這怎麽可以?因此,必須隔開。
以上都是城牆的附屬作用,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中,城牆的第一作用就是軍事防禦。宮城的城牆修得高大而厚實,就是防備叛逆之臣的入侵。
城牆的中間開著一道門,上麵寫著:朱明門。
朱明門是前朝和後廷的分界線。穿過朱明門,您可以看到兩儀殿,此殿是太極宮的第二大殿。
從這裏開始,所有的地盤都是皇帝的私人活動區,如果沒有皇帝的邀請,隨意進出是要承擔嚴重後果的。
如果您想經常進入內朝,做皇帝的座上賓,那您就得是以下這幾類人:
皇帝的子侄、親戚。李唐親王、李唐宗室,那就是皇帝的家人,獲得批準後就可以進入,沒有任何問題。
皇帝的嫡係大臣。唐高祖李淵那個年代,重臣裴寂就是李淵的兄弟,每逢下朝,裴寂不用回家,直接跟著李淵回到內朝。有時候談論國事,有時候搞搞娛樂活動,如果李淵同意,還可以讓裴寂住在他的寢殿。
有時候,皇帝興致高昂,可能邀請五品以上的重臣到兩儀殿聚會,李世民就經常幹這樣的事。不過,這種情況很少,您就別指望了。
兩儀殿的後麵是一條橫街,它的名字叫永巷。
永巷北邊,一直到宮城的北城牆,全部是後宮嬪妃的居住區。永巷附近有大批的禁衛軍巡邏,就算是皇子、親王也不能隨便靠近。畢竟,後宮不受寵的嬪妃太多,萬一這些皇子、親王與妃嬪發生點苟且之事,皇帝得戴多少頂綠帽子啊。
走進內朝,第一感覺就是建築密度很高,很擁擠。在這裏,您可以看到內朝第一大殿:甘露殿。除此之外,還有神龍殿、安仁殿、大吉殿、百福殿、承慶殿等。
客觀地說,咱也不能怪設計師,這裏畢竟是皇帝和嬪妃居住的地方,土地麵積不變,人卻越來越多,隻能壓縮公共活動空間,多建宮殿——總不能讓新晉的妃嬪沒地方住吧。更何況,除了嬪妃居住的宮殿,皇帝還要修建一批私密建築,比如淩煙閣、功臣閣。
逛完後宮,繼續往北走,就可以看到玄武門。
著名的“玄武門政變”中,李世民就是通過控製玄武門,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終奪取了政權。對唐朝而言,玄武門就是一個血腥不祥之地,張柬之除掉張易之兄弟的“神龍政變”,太子李重俊剪除武三思的政變,李隆基剪除韋皇後的“唐隆政變”,都發生在玄武門。
原因很簡單,玄武門是皇帝家的後門,想找到皇帝本尊,玄武門是最便捷的通道。如果從南邊的宮門進攻,需要穿越眾多的宮殿群,成功率會大大降低。
玄武門雖然是軍事駐地,莊嚴肅穆,陰氣森森,可皇帝有時候也會在此地舉辦宴會和娛樂活動。尤其是唐中宗李顯,曾經在玄武門開設宮廷版跳蚤市場,供宮女和大臣們交易商品,感受市井生活。
太極宮還有兩個附屬的宮殿群:東宮、掖庭宮。
東宮,懂曆史的人都知道,是太子殿下居住的地方。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逼迫父親李淵退位,自己做了皇帝。按照規矩,李淵做了太上皇,應該移居別處,將太極宮的居住權交出來。然而,李淵對李世民充滿了怨恨和厭惡,他霸占著太極宮,宣示著李世民嗣位的非法性,以至於李世民和他的大臣在東宮居住了三年之久。隨著李世民權威的不斷提升以及父子關係的緩和,李淵後來才搬出太極宮。
東宮位於太極宮的東翼,在東宮和太極宮之間,有一扇通訓門。此門是太子殿下進入太極宮的VIP通道,非常方便。不過,此門大多數時間是封閉的。就算貴為太子,也要從東宮的北門出去,沿著北城牆向西走,從玄武門進入太極宮。
話說回來,如果通訓門是日常開放的,玄武門政變前,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從通訓門直接進入太極宮,也就沒後麵的曆史了。
掖庭宮,在古文裏,“掖”的意思是扶持,“庭”是後庭,掖庭就是宦官、宮女,以及大批下層勞動者居住的地方,相當於員工宿舍。
除了日常值班的宮女、宦官在太極宮內,其他數萬名宮女、宦官都住在掖庭宮。
同時,這裏還活躍著一批身份特殊的人:犯罪貴族和官員的女性家屬。
這些女眷在掖庭宮隻有三條路可以走。
第一條,遇到難纏的宦官,憋屈地度過餘生。
第二條,命數不錯,可以從事洗衣、紡織、掃地的工作。也許某一天,皇帝大赦天下,她們就可以出宮了,餘生過著普通百姓的日子。
第三條,姿色、才華出眾,被權貴看上。
漢代的掖庭曾經有監獄的功能,還有許多刑具,可唐朝的皇帝普遍仁慈,沒有把罪犯的家眷視為罪犯,也沒有派人懲罰她們,掖庭宮隻是他們麵壁思過、重新生活的一個場所。
不僅如此,主管掖庭宮的掖庭局,還設有兩名宮教博士,負責教授太監和宮女的書法、算數以及女紅、園藝等職業技能。唐朝初年,中書省還在掖庭局開設了內文學館,並派遣飽學之士教授文化知識,絕對的有教無類、人性化教學。
上官婉兒的存在,恰好證明唐代的掖庭宮是個很講規矩的地方。
唐高宗李治年間,宰相上官儀因為反對武則天做皇後,受到了李治和武則天的聯手打壓,最終被賜死。上官家族覆滅後,上官儀的兒媳婦鄭氏,孫女上官婉兒等家眷被關到掖庭宮為奴。雖然日子過得很苦,可鄭氏卻堅持培養女兒書法、詩文等才藝,時間久了,上官婉兒居然成為掖庭宮的小明星。
事情傳到武則天耳中,武則天感念往事,宣她入宮,當麵出題考試。上官婉兒沉著應對,深得武則天的欣賞,最終被封為女官,開啟了嶄新的人生。
在掖庭宮西南部,有個叫內侍省的神秘機構,它是掖庭局的上級單位,也是皇宮權力最大的主管機構。宦官和宮女、宮廷的禮儀法度、朝廷命婦的籍冊等都歸內侍省管理。有時候,內侍省還要傳遞皇帝的口諭和聖旨。
唐朝初年,內侍的級別是從四品。開元年間,由於高力士、袁思藝等宦官表現突出,李隆基新設了兩名內侍監,級別為從三品。如果做到內侍監的高位,說明在宦官領域,人生已經達到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