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收錢最重要

國庫充盈與否,很大程度上和當時的賦稅製度相關,也和民眾繳納的賦稅掛鉤。國家建設,南征北戰,興修水利國防設施,賑濟災民,無一不是從國庫撥款,開倉賑濟。賦稅政策是一個國家治理的重要決策工具,對社會人口遷徙與流動能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國古代的賦稅製度經曆了從人頭征稅向土地田產征稅,再由實物稅向貨幣稅的轉變。

明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明朝中期甚至出現全國範圍的賦役幾倍增加的嚴重局麵。可以說在任何一個朝代,土地製度、賦稅製度和戶籍製度都是三位一體的民本製度,而在這其中最重要,占有核心地位的則是賦稅製度。

賦稅作為官僚機構、軍隊和宮廷的源泉;它同樣也是行政權力整個機構的源泉。歸根到底,強有力的政府和繁重的賦稅是同一個概念。在明朝,對賦稅徭役的具體項目和內容,因為缺乏嚴格的限製,因此在相關政策的執行實施過程中,基層官員,甚至是裏甲的負擔都被無限放大。施加在他們身上的壓力,最終隻能轉向民眾,民眾不堪重負,隻能選擇舉家逃逸,流民問題也由此而生,轉而加劇。到了明朝中葉,這個問題愈演愈烈,終於成了影響明朝政權存亡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

從明初尤其是洪武年間的製度不難看出,在元末戰爭之後,朱元璋作為布衣天子登上皇位,受限於他的見識,能想到的辦法極為有限,對於恢複國家經濟,他首先選擇了農業,甚至為了恢複農業生產,抑製了商業的進程。不過我們在看到這些時,也需要對朱元璋的很多做法,尤其是農業方麵的舉措表示肯定,也因為他在明初的一係列政策,才有了明朝永樂時期強盛的國力,有了後來的仁宣之治。甚至在農業上的很多舉措,也為萬曆年間張居正的變法創造了條件。

隨著經濟問題的逐漸好轉,國家行政層麵的問題逐步暴露出來,而對於朱元璋來說,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遠大的目標,那就是廢除一個在中國流傳了上千年的、堅不可摧的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