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感染力

脫稿演講,就是通過情感的感染力來深深地打動聽眾的。就像歌裏唱的那樣:“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就是情感的感染力,它的作用無比強大。隻要情感到位,演講真誠,那麽這就是一場完美的演講。

不管是哪一種演講,都離不開情感的渲染。比如說以理來激**感,以情來激**感。哪怕是最理性最沒有情感可言的演講,演講者也會醞釀情感,窮盡所能挖掘素材,利用一切方法來烘托氣氛,激發聽眾的情感,和演講者產生共鳴,進而可以升華這場演講的主題,提高脫稿演講的境界。

曾經有家科技公司要做產品宣傳的演講,在介紹產品之前,他們需要向聽眾講解大段的理論知識。又因為是係列宣講,所以要由三個人來完成。有個年輕人被安排做第一場的理論介紹,他拿到演講稿後很鬱悶,坐在那裏沉默不語。旁邊的李老師看到就對他說:“我曾經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一聽到要向聽眾演講那些理論知識,可把我愁壞了。”年輕人一聽,趕緊看向李老師。李老師看著他急迫的眼神,微微笑著,教導他說:“無論演講什麽,都離不開情感。如果是有情感的演講,我們就集中利用情感去打動聽眾;沒有情感的演講,我們就建立情感去打動聽眾。人都是有情感的動物,隻要我們找到並且利用這種情感,總是能夠打動聽眾的,你覺得呢?”

年輕人一聽,立即眉開眼笑,說他知道該怎麽講了。

李老師說後來這個年輕人演講得很好,他先講了和這個理論有關的一個小故事,利用故事裏的情感引起聽眾的共鳴,接著講了大段的理論知識,依舊非常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通過情感的交流,演講會更加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就能拉近和聽眾之間的距離,這也是演講成功的必然過程。演講者演講得愉快,聽眾就聽得快樂;演講者演講得索然無味,聽眾自然就會無精打采。情感的感染非常重要,即使那些演講詞極其平淡,隻要用飽含感情的語氣講出來,其間依然是餘韻無窮。即使開始時演講得毫無情感,演講者也可以在演講中不斷地醞釀情感,逐步將聽眾打動。看到聽眾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演講者的內心是快樂和滿足的,這種快樂和滿足正是所有演講者的追求。

凡是有實力的演講者,都善於運用情感來打動聽眾的心。演講者隻要能讓聽眾感覺到真情實感,讓聽眾感覺到自身被尊重,那麽演講者很容易就能打動聽眾,贏得聽眾的好感,增加雙方的親近感,使演講順利地進行下去。如果不曾用心去挖掘情感,就無法感動聽眾,無法與聽眾產生情感共鳴,無法受到聽眾的愛戴。

我在報紙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學者,去監獄裏看望被關押的朋友,但是朋友拒絕見他。監獄的領導知道後,邀請這位學者來給關押的犯人們上課。為了能見到朋友,這位學者就同意了。當他來到現場的時候,看到很多的犯人對他不理不睬。他心裏早就做好了準備,他跟大家講,小時候,他的媽媽丟下他跟人跑了,四十多年來,他一直在尋找媽媽。可是他剛剛才得知,幾年前綁架他兒子並使其致殘的人就是他的媽媽。他的話音一落,所有的犯人都目不轉睛望著他,認真地聽他演講。

因為他用這個小故事來和聽眾交流,於是引發了這些犯人們的情感共鳴,覺得這位堂堂的大學者和他們這些犯人一樣淒慘,繼而對他十分同情和信任。然後在這樣的氛圍裏,他的講課自然就能被他們聽進去。

演講者也因此滿懷欣慰,隻要盡心盡力地去講,隻要懷著真摯的情感,把情感投入到演講當中,就能時時刻刻打動聽眾。情感會讓我們找到共同點,讓我們有話可講。因為生活是廣闊和永無止境的,總是帶給我們許多的感受和經曆。縱使我們還不能領悟到生活的真諦,但通過我們的親身體驗,看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自己就會有一些生活感悟,產生特別深切的體會。這樣的演講才是成功的。

演講者隻要講得情真意切,聽眾們聽得享受,就說明演講者已經能夠駕馭情感,利用情感使演講生動感人。不管講什麽都能夠深入聽眾的內心,這樣的演講者才是優秀的演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