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不因小事抓狂,陽光那麽好,何必自尋煩惱 不拘小節者,不被小事累

鮑叔牙曾說:“成大事者,不恤小恥;立大功者,不拘小節。”事實上這是一種“全局”觀念的體現。做大事就應具備一種長遠的戰略眼光和思維方式,不為細枝末節所拖累。

秦漢名將淮陰侯韓信,從小讀了許多兵書,熟悉各種作戰方法。但因為沒有人推薦,一直做不了官,這使家鄉人都笑話他。

一天,餓得麵黃肌瘦的韓信在市場上碰見個地痞,對方當眾侮辱他是個膽小鬼。地痞要韓信抽劍殺了他來證明自己勇敢,否則就承認是膽小鬼,從自己褲襠底下鑽過去。

韓信怒上心頭真恨不得抽出劍來,一劍刺死這個無賴。但轉念一想:我殺他是要抵命的,為他而死,太不值得了!於是韓信徑直趴倒在地,從那個無賴的褲襠底下鑽了過去。

幾年以後韓信成為劉邦的大將,帶領著十萬精兵,一舉消滅了項羽幾十萬的軍隊,為西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韓信功成名就封王之後,回了故鄉,那個地痞惶恐不安,害怕遭到韓信報複,準備舉家外逃。韓信卻很大度地專門接見了他:“如果沒有你當年的羞辱,還不會激勵我發憤成才,我還得感謝你呢。”韓信不僅沒有處罰他,還賞了他一些錢,封了他個小官。一時傳為美談。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古往今來,多少不拘小節的大師巨匠為燦爛的人類文化增光添色,多少不拘小節的英雄豪傑建立了讓人仰慕的赫赫功業,為中華曆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生活中,我們常和人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拘小節,不計較。

張開顏有一個好姐妹叫雨玲,兩人性格截然不同。張開顏人如其名,每天都笑口常開,而雨玲就比較敏感,經常會為一些小事煩悶。

有一天,兩人在逛街的時候,看到有家店裏賣手工製作的小飾品。她們看著眼前精致的耳飾、項鏈、戒指閃著耀眼的光芒,忍不住分別選了自己喜歡的耳釘買回家。回到家後雨玲突然喊了一聲:“我這個耳釘下麵怎麽少了一顆亮鑽啊。”張開顏拿過來一看,果然,邊緣有一顆水鑽不見了。

張開顏一看雨玲的臉又陰天了,就安慰說:“沒關係,一顆鑽看不出來,還是很美啊,要是你覺得不好看,咱倆換,你戴我的。”說完就去把自己的耳釘拿出來給雨玲。雨玲想了想還是沒好意思接下,說湊合用,可是每次用的時候都要抱怨幾句,悶悶不樂。

一顆水鑽,有人根本沒放在心上,有人則每天唉聲歎氣。同樣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

俗話說:“大事精明,小事糊塗。”小事精明的人,必定過得不快樂,時常會被身邊的小事羈絆,把自己弄得心神不寧,狀態很差。他們太在意身邊人的一些看法,太在意小事情的完美與否。他們的思想被禁錮,做事情循規蹈矩,不知變通,做事瞻前顧後,說話如履薄冰,試問這樣的人如何成大事?

相反,那些不拘小節的人卻從不會為此牽絆,他們不會把小事情放在心上,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大事情,這是一種智慧。

麵對詆毀,也不必計較,時機成熟,再用合適的方法證明自己。麵對利益分配的不公,我們與其耿耿於懷,錙銖必較,不如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上,等時機到來時,自己也有能力去把握住它。不必去爭執解釋,要知道,你氣急敗壞的樣子才是對方最大的得意。人生本多坎坷,對於無關乎大原則的事情,何必再給自己增添煩惱。

“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光陰如此短暫,生活中的一些無聊小事,哪裏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去生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