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繼位
皇太極死後,八旗權貴為爭奪皇位展開了殊死爭鬥。
多爾袞和豪格勢同水火,他們大動幹戈,甚至差點拔刀相向。
但最終,皇位卻落在了一個六歲的孩子身上。這個孩子就是大清的第二個皇帝福臨,也就是順治帝。那麽,這場皇位爭奪戰到底是怎樣的呢?
兩派之爭
皇太極在世的時候,手下有八大鐵帽子王。鐵帽子王的意思就是可以世襲且爵位不變的和碩親王或郡王。清朝開國的八大鐵帽子王有: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郡王多鐸、肅親王豪格、承澤親王碩塞、鄭親王濟爾哈朗、克勤郡王嶽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八大鐵帽子王是皇太極的得力助手,跟著皇太極征戰沙場,立下了汗馬功勞,皇太極對他們十分看重。
公元1643 年9 月21 日,皇太極還沒來得及決定誰來繼承皇位,就突然去世了,給大清朝臣留下了一個大難題,到底該由誰來繼承這個皇位呢?
肅親王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他長相不凡、力大超群,久經沙場,軍功很多。如果按照立長的規矩,那麽豪格無疑就是繼承皇位的人。但是,當時的清廷還沒有漢化到這種程度,他們並不認為皇位就一定要傳給長子。
另一個能和豪格競爭的就是豪格的叔父、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多爾袞的母親死後,皇太極對他極好,照顧十分周全,所以多爾袞對這個哥哥也很忠心,皇太極的所有戰役他基本都有參與,戰功顯赫。皇太極死後,多爾袞重新意識到坐上龍椅的機會來了,這一次,他不打算錯過。
豪格和多爾袞都有繼承皇位的能力,當時朝廷分為兩派,一派支持立皇太極的兒子為帝,一派則支持多爾袞。兩派私下裏各自行動,拉幫結派,隻等著最後的結果。
皇太極去世七天後,有關誰來繼承皇位的會議在崇正殿的東廡①殿舉行。
①廡:wǔ。
黎明時分,大殿前就聚滿了人,這些都是來自兩黃旗的大臣,他們支持立皇太極的兒子繼承皇位。
“豪格是先帝的大兒子,又有軍功在身,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
“對對對!支持肅親王繼位!”
“支持肅親王繼位!”
一時間,大殿前人聲鼎沸,兩黃旗的大臣集體盟誓,擁護豪格繼承皇位。為了保障豪格能在會議中勝出,他們還安排了士兵帶著弓箭包圍崇正殿,另外又安排了人守在大殿門口。
沒多久,其他朝臣也都來了。大家看著那些守在大殿門口劍拔弩張的士兵,都麵無表情,不過心裏卻很清楚,將有一場硬仗要打了。
這場會議由皇族中年紀最長、地位最高的禮親王代善主持,他也支持豪格繼位。但是兩白旗的大臣堅決反對,他們主張多爾袞繼位。一時間,兩黃旗和兩白旗的人怒目對視,氣氛十分緊張。
坐收漁翁之利
雖然支持豪格和多爾袞的兩股人馬在東廡殿對峙,但是大家心裏都清楚,大清現在還不夠強大。若是此時起了內亂,那對整個大清將有不可估量的破壞作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終其一生建立起來的局麵也將毀掉。
但是豪格和多爾袞實力相當,都是繼承皇位的人選,群臣們絞盡腦汁,想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後有人提議,既然這兩個人不行,那為什麽不能挑出第三個合適的人選呢?
於是,努爾哈赤的侄子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讓六歲的皇子福臨繼承皇位,然後再挑選兩位親王攝政。這兩位親王分別從豪格陣營和多爾袞陣營中選出,這樣既保留了雙方的權勢,大家也都會幫著福臨坐好大清的皇位,誰也不去爭。
多爾袞見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為了保有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就同意了這個意見,成為攝政王之一。另外一個攝政王則是鄭親王濟爾哈朗。
年僅六歲的福臨還沒搞清楚狀況就被抬上皇位,成了順治帝。
他自始至終都沒搞明白,為什麽自己的叔叔和哥哥為了這個皇位差點打起來,最後皇位卻落在了自己身上。
不過,沒人去關心福臨怎麽想,這場整整持續了十七個日夜的皇位爭奪戰,總算是和平解決了問題。對於大清來說,這是一件大好事,清廷內部一場政治危機的冰雪終於消融。
相關鏈接:
“漁翁之利”的來源
在《戰國策》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天,天氣很晴朗,一隻蚌從水裏爬了出來,在沙灘上張開自己的殼曬太陽。
這時,一種名叫鷸的水鳥飛了過來,看見蚌張開殼露出鮮嫩的蚌肉,就伸出尖尖的嘴巴想要啄蚌肉吃。蚌立刻把殼合了起來,緊緊地夾住了鷸的嘴巴。它們倆誰也不放誰,就這樣僵持了很久。
鷸說道:“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渴死你!”
蚌也不服輸,說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餓死你!”
它們兩個你也不讓我,我也不讓你。一個漁翁走過來看見後,一手抓蚌,一手捉鳥,把它們倆都帶走了。
這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