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有君趙明誠

幾乎沒有人能擁有前世的記憶。奈何橋上,一碗孟婆湯,什麽都忘了。忘記,從不是解脫,隻是之前生命的一種延續。佛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伴隨人一生的,除了業力,還有一種東西,叫作緣分。不管你們相隔千山萬山,還是分散天涯海角,月老手中紅線,總能讓你們轉身即已擦肩。你前世所慕、所尋之人,即使沒了前世記憶,今世有緣自會相見。那種靈魂相通,無以言說的默契,一個眼神,就確定是他了。

少年時期的李清照絕不無病呻吟,見月傷懷,她熱愛生活,無拘無束,博覽群書,對曆史和社會都有著獨特的見解。唐肅宗時,著名詩人元結為紀念安史之亂,寫下了《大唐中興頌》,後由顏真卿書寫,鐫刻於浯溪石崖上。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讀完後,為歌頌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創作了《讀中興頌碑》:

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

潼關戰骨高於山,萬裏君王蜀中老。

金戈鐵馬從西來,郭公凜凜英雄才。

舉旗為風偃為雨,灑掃九廟無塵埃。

元功高名誰與紀,風雅不繼騷人死。

水部胸中星鬥文,太師筆下龍蛇字。

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磨蒼崖。

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

百年興廢增感慨,當時數子今安在?

君不見,荒涼浯水棄不收,時有遊人打碑賣。

此詩一出,廣受好評,傳頌甚廣。李清照讀完很是喜歡,思忖良久,胸中竟有一絲不吐不快之感。她熟悉那段曆史,對唐代社會興衰成敗有自己的見解,與其品讀別人佳作,不如創作自己的作品。她略加思考,提筆寫下《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

其一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鹹陽草。

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鬼神磨山崖。

子儀光弼不用猜,天心悔禍人心開。

夏為殷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

其二

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

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

誰令妃子天上來,虢秦韓國皆仙才。

苑桑羯鼓玉方響,春風不敢生塵埃。

姓名誰複知安史,健兒猛將安眠死。

去天五尺抱甕峰,峰頭鑿出開元字。

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醜深如崖。

西蜀萬裏尚能反,南內一閉何時開。

可憐孝德如天大,反使將軍稱好在。

嗚呼!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後專,

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賣。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人比黃花瘦,是李清照;賦詩以詠史言誌,也是李清照。張耒詩作,著重歌頌郭子儀等中興將領的豐功偉績,回顧了安史之亂爆發的由來。他感歎,歲月流逝,英雄今已不再。與張耒相比,李清照著重安史之亂的根源,反思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並認為功德本就在天地間。叛亂雖被平息,卻耗盡國家元氣,使得唐朝衰落,又怎值得歌頌呢?

十六七歲的年紀,原本最該尋尋覓覓,人比黃花瘦。心中藏下萬千柔情,對某位男子動了心,用了情,度一段低眉意難平的錦瑟年華。可她沒有,她的詩作與曆史眼光,以及政治眼光,早已超出許多男子。宋代大儒朱熹說:“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後人陳景雲也說:“其文淋漓曲折,筆墨不減乃翁。‘中郎有女堪傳業’,文叔之謂也。”

居家小女子,待字閨中,卻在達官貴人那裏如雷貫耳。宋代人王灼稱讚李清照道:“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她承襲父親衣缽,又勝過父親;她人正當年少,卻勝似長輩;她文字老成,心態又單純得勝過諸多平凡女子。

平時愛玩愛鬧的李清照,遠離市井喧囂,將自己藏於街尾巷陌,隻為沉靜下心來與書香為伴。如若累了,便坐在秋千架上,疏鬆筋骨。後來,她跟著父親去了相國寺,本想增長見識,誰知,意再難平。

相國寺,燒香拜佛之地。心有所求,靜心祈禱,有福德者總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李格非帶著全家遊覽此地,並向家人講解每尊佛像的名稱,以及這些文物的價值。他還帶著家人,遊覽了名勝古跡和五百羅漢像。隨後,一家人又來到相國寺市場,遊走於筆墨書畫間,欣賞萬千筆墨。

街上熙來攘往,喧囂聲不絕於耳。李清照穿梭於人群中,駐留於一幅幅書畫碑帖中。她什麽都不想,隻想大飽眼福,或尋得幾件心頭寶貝,求著父親為她購下。她笑著,歡喜著,不知不覺已跑出去老遠。回頭再看父親,他正與兩位年輕男子聊天。李清照撥開人群,返回父親身邊,一刹那,世界都安靜了,她隻聽得見自己的心跳。

有時緣分就這樣奇妙,遇見對的人,隻需要一個眼神就夠了。李清照被其中一位男子吸引,他叫趙明誠。他相貌出眾、風度翩翩、謙遜有禮,與父親幾句簡單的問候,已讓李清照為之傾慕。他溫文爾雅,滿是書卷氣,僅此一眼,便知同好,僅此一眼,便再也忘不了。

世間怎會有如此男子,似乎專門為她而來。她在他眼裏看到了悸動,像是驚擾了他的清夢。她羞澀地將頭低下,心中暗暗驚歎,想再看一眼那才俊少年,卻又怕四目相對的尷尬。他轉身走了,她也走了,她頻頻回頭,那少年早已消失在人群中。

剛才發生了什麽?如夢一般,美得不真實。此後,李清照再不能靜心讀書,隻想陶醉在那一場初見的夢中。她在《浣溪沙·閨情》中寫道:

繡麵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麵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詞中少女,芙蓉麵一般秀美,斜靠在“寶鴨”香爐邊,腦中回想著甜蜜的一刻。她想得走了神,那笑中甜蜜如何也掩不住,從眼波中流露了出來。她想遮掩,怕被人猜透心思,可那悸動的心,又怎能掩飾得了,還是在少女的臉上綻放了。

夢中少年,似在呼喚,可她也知道,是自己的心亂了。她焦急,不知如何是好。他傾慕她嗎?若是花草有情,能表人心意,還是盡早告知他心意吧。今夜無眠,她也成了那懷春的平凡少女,但她不平凡,她有詩才,早已名震京城。

誰人不識李清照?李清照的大名早傳進了趙明誠的耳朵裏。那日,她從人群中擠進來,隻一眼,就擠進了他的心裏去。那久仰大名的李清照,果然不凡,出落得亭亭玉立,美麗嬌俏,膚如軟玉,目若秋波。

是她,是她。隻是,該如何探知她心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