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隻是工作殘留下的“糟粕”

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說:“我不是為了高薪的報酬,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報酬!”

“我隻拿這點錢,憑什麽去做那麽多工作?”

“工作嘛,又不是為自己幹,我隻要對得起這份薪水就行了。”

……

諸如此類的想法,相信大多數人並不陌生,尤其是當代年輕人,表現得更為強烈。在他們眼中,工作就是一種簡單的雇傭關係——“我為公司幹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對自己意義並不大。

其實,工作是一粒多情的種子,隻要你播種,就會萌芽、收獲。它不僅能使我們賺到養家糊口的薪水,還能鍛煉我們的意誌、拓展我們的才能、完善我們的人格,並最終讓我們贏得社會的尊重、實現自己的價值。

日本經營之聖、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締造者稻盛和夫曾經說過:“工作所得不單是領到薪水而已。工作可使我們的心靈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事實上,通過工作,我們可以發現人生新的意義。”

1901年,當安得魯·卡耐基創辦的鋼鐵公司被美國鋼鐵公司收購時,美國鋼鐵公司必須履行的合約之一就是給卡耐基公司首席執行官查爾斯·施瓦布支付那個時代聞所未聞、最低100萬美元的巨額年薪。這個要求,令美國鋼鐵公司的創辦者皮爾龐特·摩根甚是作難。那時,有記錄的最高年薪也隻有10萬美元。摩根會見了施瓦布,含糊其辭地征求施瓦布的意見。

“這個好辦。”施瓦布說著便將合約撕得粉碎。事實上,在此之前,卡耐基支付給施瓦布的年薪是130萬美元。

“我並不在意他們支付給我多少薪水。”施瓦布在接受《福布斯》雜誌采訪時告訴記者,“我並不是在金錢的刺激下才幹勁十足的。我相信,我所付出的,一定能得到回報。因此,我沒有一分鍾的猶豫,便撕掉了那份合約。我為什麽要工作?我是為了在工作中找到滿足和樂趣。我知道,在發展中存在著滿足,在創造中也存在著滿足。不是因為熱愛而工作的人,既不可能賺到更多的錢,也不可能找到更多的快樂。”

從賓西法尼亞州的一個卑微的山村馬夫,到美國最著名的企業家之一,查爾斯·施瓦布成功的秘訣就是——他從不把薪水視為重要的因素,他隻關心新職位是否更適合自己的發展,能否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快樂和滿足。

施瓦布非常清楚,當下的薪水多也罷,少也罷,與他將來注定要獲得的財富相比,太微不足道了。隻有快樂和滿足感才會讓他更加熱愛他的工作,同時,更多的財富已經在不遠處向他頻頻招手了。

炎炎烈日下,一群工人正在鐵路的路基上工作。一輛豪華列車緩緩駛來,這群工人不得不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火車駛到他們麵前時,突然停住,最後一節車廂的窗戶打開,一個友善的聲音從裏麵傳出來:“大衛,是你嗎?”工人隊長大衛回答說:“是的,吉姆,能看到你真高興。”寒暄幾句後,大衛就被喊他名字的人——鐵路公司董事長吉姆邀請到了火車上。兩人談了一個多小時才握手話別。

火車離開後,工人們立刻把大衛圍住,為他居然是公司董事長的朋友而感到吃驚。大衛告訴工友,二十年前的某一天,他和吉姆同時開始為鐵路公司工作,並且在一起工作了很長時間。有人因此半開玩笑地問大衛:“為什麽吉姆已成為董事長,而你卻還在太陽下工作呢?”大衛意味深長地說:“二十年前,我為每小時1.75美元的工資工作,而吉姆卻在為鐵路事業工作。”

同樣的起點,同樣的環境,不同的工作態度造就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是的,不為薪水工作,工作給予你的要遠比你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隻為薪水而工作,你的生活將因此陷入平庸之中。

“如果隻把工作當作一件差事,或者隻將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麽即使是從事你最喜歡的工作,你依然無法持久地保持對工作的**。但如果把工作當作一項事業來看待,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如是說。

台灣著名企業家、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也不止一次地告誡自己的員工說:“一個人把工作當成職業,他會全力應付;一個人把工作當成事業,他會全力以赴。”工作就是積累經驗的過程。在工作中,哪怕是一些小事,我們也應該當成大事去做。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報酬!

工作是獲得知識與提高技能的最好途徑,僅僅做一名旁觀者,你的能力永遠也不會有所提高。充分掌握你所從事的工作的唯一方法便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楊昊是一家公司的銷售部經理。前段時間,公司新推出了一種產品。為了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公司準備找一家信譽好的經銷商合作,並且對經銷商大幅讓利。

楊昊作為銷售部經理,對這件事十分重視,親自上陣聯係業務。他到了第一家公司,表明自己前來的意圖後,接待他的女員工微笑著對他說:“對不起,我們老板出差去了,我做不了主。”

楊昊聽了有一點失望,但還是繼續向她介紹公司推出的這款新產品,以及進行渠道開拓的設想,試圖得到她的理解和回應。但令他失望的是,不管他費多少口舌,對方雖仍是笑臉相迎,但話繞來繞去隻是那一句:“對不起,我們老板不在,我做不了主。”

無奈之下,楊昊隻得去了另一家公司。真是湊巧,這家公司的老板也不在。正當楊昊帶著失望的表情打算離開時,接待他的那名女員工卻主動向他詢問新產品的信息。楊昊隱約間覺得此員工非彼員工。於是,他向她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在楊昊介紹產品信息的過程中,那名女員工不住地點頭,最後說:“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項目,可是我們老板碰巧不在。這樣吧,您明天能不能送幾個樣品過來,我先看一下。晚上我就跟老板聯係,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向他進行詳細的報告。”雙方談得非常愉快。

第二天,楊昊就送去了樣品。那位女員工已經和老板通了電話。她的老板也很看好這個項目,讓她在他回來之前,全權負責這件事,先進一批貨試銷。

結果,因為上貨及時,這家公司淨賺了10多萬元。老板很高興,決定再進一批貨。就在這個時候,楊昊去的第一家公司給他打電話,希望進一批貨。但倉庫裏的存貨有限,加上楊昊對第一家公司的印象不太好,他就把所有的貨發給了第二家公司。

後來,楊昊把這件事告訴了第二家公司的老板。老板當然非常高興,對自己的這名員工很是滿意,不僅在公司全體員工大會上表揚了她,還對她進行了提拔與獎勵。

我們常常講敬業,到底什麽是敬業呢?敬業就是敬重、尊崇自己的工作!敬業表現出來的就是主動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多一份付出,就多一份收獲;多一次機會,就多一次鍛煉;多一次經曆,就多一筆財富。

工作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生成功的基礎。隻有理解了工作的意義,把工作當成自己一生的事業,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享受到工作的樂趣,感悟到工作的真諦。

日本明治和大正時期的財政官員、大實業家澀澤榮一先生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上,講了這麽一個故事:

他的家鄉琦玉縣有一個名叫“阿賀野的九十郎”的七十多歲的老人,每天早出晚歸地做生意。有一天,他的孫子們聚在一起,勸他說:“爺爺,別幹了,我們家的錢和田地已經夠多了。您去伊香保安享晚年吧!”九十郎聽後,一臉不悅地回答說:“我的工作就是我的樂趣,現在叫我別幹了,就是讓我放棄我的樂趣。真是一群不孝的家夥。你們動不動就說錢,錢隻是我工作殘留下的‘糟粕’。”

真心希望今天的我們能像澀澤榮一老先生口中的“阿賀野的九十郎”那樣,積極地享受工作的樂趣,積極地積攢工作殘留下來的“糟粕”。所以,請謹記:永遠不要隻為薪水而工作!薪水雖是工作的報酬,卻不是最重要的回報。用我們的青春和汗水換取資源和機會,獲得快樂和滿足,這才是我們應該從工作中獲得的最寶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