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麽要有格局

“高逼格”是現在非常流行的網絡用語。這個詞往往會讓人聯想到坐擁上市公司的高富帥,以及開著限量版跑車的白富美。不過談到這兩種人的格局,卻不是一味地在那裏傲嬌地炫富,而是腦子裏裝著真才實學,在人生觀、世界觀方麵都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將外界的紛擾皆視作浮雲,遊刃有餘地處理著生活中的難題,承擔著應當承擔的責任。這是很多荷包滿滿但腦袋空空的土豪,難以企及的人生差距。麵對這樣的人生格局,人們往往會感歎:這是一種多麽理想和讓人羨慕的人生境界啊!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男主角賀函就是這樣一個有格局的人物。他帥氣多金,陽光自信,做人有魄力,對事業有追求,對愛情和婚姻也有著深刻的認知。賀函遇到問題時從不逃避,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感情上,他都會去勇敢麵對,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賀函也正是因為這樣高大上的人生格局,贏得了他人的崇拜、信任、欣賞和敬重,被很多女人視為最理想的夢中情人。《歡樂頌》中的安迪也是如此,盡管她是個孤兒,但卻有著非常獨立的性格和超乎尋常聰明的頭腦。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可以在商界和投資領域叱吒風雲的女強人。她待人隨和,喜歡幫助朋友,給朋友提出的建議總是充滿智慧,伸出援手時,也讓人覺得非常舒服。安迪雖然情路坎坷,但依舊是敢愛敢恨,即便每個交往對象都給她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安迪依舊相信愛情,最終收獲了踏踏實實的幸福。

像賀函和安迪這樣的人,他們的人生平台很寬闊,生活質量很高,人生格局非常“高大上”。他們也會遇到很多煩惱,但看待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卻顯得非常不平凡。他們善於從全局思考問題,又對細節很關注。他們能夠把人性、人生看通透,因此即便是麵對失敗,他們也可以很驕傲地站在高處,去為自己尋找和創造重新再來的機會。在他們眼中,命運確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生的可控性也往往變得更高。

那麽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究竟什麽是格局。

“格局”從字麵上來看,分為“格”和“局”兩個概念。“格”指的是一個人的意識形態,也就是說麵對一件事情時,你究竟會如何看待它;“局”指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情緒以及最終產生的後果等,也就是當你對這件事情形成某種認知後,你要如何去麵對和改變現實,從而產生的現實反應。

可見,“格”是核心,是一個人最根本的、深入骨髓和靈魂深處的東西;“局”則是一個人對現實產生的影響,它是一種類似於實踐的真實操作。不同的人,因為性格不同,成長經曆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處理事務的方法千差萬別,所以他們的格局也勢必不盡相同。

這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是,格局是由長期的習慣養成的。它需要時間的積累,不會突然出現,也不可能瞬間消失。所以格局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不同的格局,令每個人的生命軌跡也變得大相徑庭。

德國民間曾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雙胞胎兄弟,他們出生後耳朵都聽不到任何聲響。雙胞胎中的哥哥,對這件事耿耿於懷,總是因此大發脾氣。他什麽都不想做,還經常以自己耳朵不好為理由,逃避責任,不敢麵對失敗。哥哥就這樣庸庸碌碌地長大成人了,成人後的他也隻是一個耳朵不好的普通人,每天依舊為自己耳朵不好抱怨著,為生活的貧窮而憤憤不平,每天的日子都是灰暗的。

雙胞胎中的弟弟卻不這樣,他覺得雖然自己耳朵不好,但眼睛很好啊,於是弟弟就去學習畫畫。耳朵不好的弟弟,即便是身處鬧市,也可以安靜地畫畫,這讓他變得非常專注。來自繪畫上的成就感,也讓弟弟更加勤奮地畫畫。若幹年後,弟弟成了一名出色的畫家,在繪畫領域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他的一幅畫通常都能賣到上百萬。不僅衣食無憂,還獲得了足夠多的成就感,對於耳朵聽不見這件事,他則完全不在意,媒體也最多把它當作是弟弟人生中的一個勵誌故事來報道,人們更關注的是弟弟在繪畫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弟弟的人生格局,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比哥哥大了很多很多。

有句老話說得好,我們用什麽樣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世界就會給我們什麽樣的回報。這其實講的就是一個人的“格”,也就是你的意識。如果我們想要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影響,如果你想要改變目前窘迫的現狀,首先從意識層麵上就要有所改變。你需要積極起來,用發現的眼光去看到事物好的一麵,從而找到正能量的源頭。也隻有在這樣正麵的意識形態下,接下來的“局”才會幫助你走向成功。不然,就算是你做再多事情,思想根源是負麵的、錯誤的,那麽行動本身就會變成無用功。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這個理論不僅在營銷、心理學等很多領域被廣泛應用,事實上,對於一個人的格局也是至關重要的。它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即格局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需求。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針對人性,將我們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最基本的關於生理方麵的需求,通俗地講就是吃飯、喝水、睡覺等這些維持人體生存的需求;第二個層次則在一定意義上升到了心理層麵,主要指那些可以讓一個人建立安全感的需求,比如人身安全、健康、工作等等;第三個層次是來自於人際交往方麵的需求,主要指與親人、愛人、朋友等親密關係的建立;第四個層次則涉及了對於自我的認知,強調一個人有被尊重和認可的需求,也就是說人要在他人的肯定中獲得自信;第五個層次指的是對於自我能力最大程度的實現與突破,一個人的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一個人的格局也恰恰是從這樣最初的生理階段,逐步向更高階段塑造的。我們隻有在吃飽了肚子的基礎之上,才可能對周圍環境更加信任,從而建立安全感。人的內心深處也隻有擁有安全感,才會去與他人真心交往。當你擁有了一定的優質人脈之後,那麽你做事情才會更加遊刃有餘,從而贏得他人的認可與信賴。這便是我們做更多更大的事情的基礎。

那些擁有大格局人生的人,勢必不會是一個餓肚子的人。同時,不餓肚子這件事本身,也是我們生存的需要。同樣的道理,高大上的人生格局,令一個人的內在和外在都變得很強大,他不再是一個任憑命運擺布的渺小物種,可以真正實現我的人生我做主。這種高層次的心理需求誰不想擁有呢?沒有人願意永遠被貧窮困擾,更沒有人願意頭上永遠頂著“平凡”二字。即便是有些人口口聲聲說自己隻想做個普通人,但麵對家人,難道就不想用自己的力量讓他們過得好一點,再好一點嗎?在某種程度上,普通往往意味著懦弱和對現實的妥協。特別是一個人在感到自己力量有限的時候,普通便成了逃避責任的借口。可就算是再逃避,能逃得過殘酷無情的現實嗎?

所以說,“想”這件事本身就決定了你的需求,你是否已經意識到,我們一路走過來的這一段人生,都在有意無意地塑造著自己的人生格局。那為什麽有的人就成功了,而有的人至今還庸庸碌碌、無所作為呢?這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是否有意識地去塑造了自己的人生格局,人生格局與本性的契合度究竟有多高?

主動的人生才是積極的人生。既然我們來到了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應當真真正正好好活一回,活出我們想要的精彩。所謂好好的活,就是去要努力塑造完美的人生格局,讓自己把握命運,逐步向高階段發展。停留在原地故步自封,那樣的格局是狹隘的,如同畫地為牢。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充滿鬥誌地勇往直前,這樣的活法才真正稱得上精彩,擁有這樣人生格局的人,才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