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敢於嚐試失敗,才能獲得成功的希望

說到失敗,很多人都想離它遠遠的,都想自己不經曆失敗而直接實現成功。可是,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失敗是成功的必經之路。不經曆失敗,不嚐試失敗,一定無法獲得成功。失敗並不可怕,甚至還是一次實現自我成長的良機,隻要善於學習、不斷改進,不斷積累經驗,必然會迎來期盼已久的成功。

有個美國收藏家名叫諾曼·沃特,當他看到很多收藏家都在重金收購名貴物品時,發現了機會,決定收藏一些劣畫。

沃特主要收購兩種劣畫:一種是名家發揮失常的作品;一種是無名人士創作的作品。沒過多長時間,他便收集了200多幅劣畫。

為了讓年輕人在比較中學會鑒別,發現好畫與名畫的真正價值,1974年沃特在報紙上登出一則廣告——舉辦“首屆劣畫大展”。廣告一經發出,就得到了廣泛傳播,瞬間就成了人們空閑時間的熱門話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很多人爭先恐後地去參觀,有人甚至還專門從外地趕來,畫展舉辦得非常成功。

對於不值錢的畫作,多數人都會選擇放棄,或者將其燒毀,或者束之高閣。可是,故事中的收藏家沃特卻將這些畫作收藏起來。之後,他大膽嚐試,舉辦了劣畫展覽,反響極大。試想,如果沃特不敢收集劣畫,不敢展覽,結果會是怎樣?不僅無法發現好畫和名畫的價值,他也不可能因此揚名立萬。

這一故事告訴我們:敢於嚐試失敗,也是一個獲得成功的好時機。

愛迪生曾說:“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對我有價值。隻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正確方法是什麽。”能從失敗中獲得收獲,得到的就不隻是痛苦的教訓了。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德克士並不陌生。它已經和麥當勞、肯德基一起,成為中國境內西式快餐的三大巨頭。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德克士創始人藍讚的創業之路走得並不順利。

藍讚出生在台灣一個貧窮人家,小時候跟著媽媽當過乞丐,長大後當過液化氣搬運工;為了多賺錢,經常送貨到很晚,吃不上公司食堂的飯菜,隻能咬牙忍著饑餓。一次,值班時藍讚餓得渾身無力,便偷偷跑出去買東西充饑,結果恰好被老板看到了。老板不分青紅皂白,上前就是一個耳光,打得他嘴角流血。

一個偶然的機會,藍讚在中國貴州凱裏發現了商機。他花費了1000多元購買一隻名叫“霸王”的畫眉鳥,帶回台灣,轉手賣了40萬元。後來,他又陸續花了幾萬元購買畫眉鳥,帶回台灣,卻一隻都沒賣出去。

看到畫眉鳥生意沒法做,藍讚便開始將台灣的衣服拿到貴州賣。他東拚西湊了一些錢,在貴陽租了個店麵,結果價格太高,乏人問津,隻好關門大吉。家人知道了藍讚的創業境況後,讓他回台灣發展。可是,藍讚曾在家人麵前發過毒誓——創業不成功,堅決不回台灣!便沒有答應。

藍讚徘徊在貴陽街頭,一個朋友告訴他:貴陽光華路有個廢棄的家電商場,共三層,每平方米平均售價六千元人民幣左右;與大樓僅有一條馬路之隔的國貿商場,每平方米的售價都超過一萬元人民幣。同樣地段,差價卻很大,即使買下來什麽也不做,一年半載後,樓價至少也能翻一番。

藍讚有些心動,可是創業失敗的他,哪來那麽多錢?左思右想後,他不顧家人反對,變賣了祖產,湊足了買樓的錢。為了不讓這樣好的地段荒廢,他把一層作為門麵店租了出去,打算在2~4層開一家西式快餐店。考慮到貴州人喜歡吃辣,他決定讓自己的西式快餐辣味十足。

半年後,裝修考究的德克士出現在了光華路上。它色彩豔麗、裝修時尚,很快就吸引了眾多行人的目光。開業當天,藍讚還特別邀請了當時走紅的歌手黃安到場助興,第一天的營業額居然超過10萬元,一個月的營業額達到300萬元,這是他根本沒有想到的。接著,他趁熱打鐵,先後在貴陽、遵義、六盤水等地開了十幾家德克士。兩年後,十幾家德克士給他帶來了上億元的財富,藍讚成功了。

回首當時的創業,藍讚總會說上一句:“失敗的下一站就是成功,因為我的堅持,在多次失敗後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事業,才有了德克士。”

回顧藍讚的創業經曆,就是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死而複生的過程。他購買了畫眉鳥,雖然第一次成功了,但之後再也賣不出去。之後,他開店創業,結果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他變賣祖產,買了門店,經過一番運作後,贏得了上億財富。藍讚確實是個成功者,可是在巨額財富的背後,是他一次次的嚐試,一次次的積累。正是借助多次的嚐試,藍讚才獲得了最終的成功。成功是需要嚐試的,而失敗就是需要嚐試的內容之一。因為隻有嚐試過失敗之後,才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體會到成功的可貴。成功其實離你並不遠,就看你敢不敢嚐試。

橫濱輪胎是日本的一家輪胎企業,它很重視輪胎在抓地力和速度方麵的高性能,一直都是國際車賽指定的賽事輪胎。

進入新世紀後,隨著油價的不斷上漲,人們對輪胎的高性能要求不斷降低,轉而把節油、低碳放在第一位,輪胎生產商都開始開發環保型產品。為了找到能夠降低輪胎滾動阻力的新材料,鬆井倉做了大量實驗,但效果都不好。

2005年的一個周末,工程師鬆井倉帶著妻子到郊外的一個橘園裏度假。剝橘子時,新鮮的橘油噴出,刺激得鬆井倉幾乎睜不開眼睛。鬆井倉靈光一閃:“將這些橘油加到輪胎裏去,會產生什麽效果呢?”

鬆井倉從地上撿了一大包橘皮,回到公司,便開始研究起來。同事都覺得這種想法太荒誕了,鬆井倉卻沒有理會。輪胎的壽命分為製造、使用和廢棄三個階段,使用階段的碳排量最大。為了製造一種可以減少滾動阻力降低油耗的輪胎,鬆井倉把橘油從橘皮裏提取出來,用它代替傳統的化學材料,與天然橡膠合成。經過大半年的努力,他終於研究出配方,生產出了第一批輪胎。

橫濱公司采納了鬆井倉設計的產品,在全球最大的橘子種植國巴西建起了橘油提煉廠。2007年,橘油輪胎正式進入橫濱公司的輪胎店,銷售火爆。目前,橘油輪胎已經在日本、美國、菲律賓和中國等多家工廠實現了大規模生產,銷量遠超全球其他輪胎品牌。

橘油輪胎的出現就是鬆井倉敢於嚐試的結果。他的這種敢於嚐試的精神,值得每個人渴望成功的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