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

地理位置的分散,曾讓普魯士沒有國界線,但它的軍隊本身就是一道牢不可破的國境線,這就將國家的自然劣勢轉變成積極的優勢。軍隊必須是國家的實施力量,是政策的執行者,它能保障既有的權力,並隨時準備爭取更大的權力。軍隊不是統治者獨享的工具,軍中也不可能養閑人、富人或冒險者,更不是階級特權,也不是一種能與其他職業相比較的謀生方式。服兵役是首要、最高的公民義務,是國家成員——根據階級、社會地位——義不容辭的責任。為軍隊利益犧牲就是為祖國利益犧牲最有力、最有效的方式。服兵役不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權利以及公民身份的象征。

從表麵上看,腓特烈大帝的軍隊似乎充斥著社會和經濟上的不公以及社會階層的烙印——這成為腓特烈大帝登上王位時的羈絆,像潰瘍病般纏身直到他去世,所以腓特烈大帝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我們不能忽略他遺留給繼任者的兩個影響深遠的理念:第一,戰爭不是偶發事件,戰爭的出現也不是為了揭露王朝的貪婪和野心。它是政府治國方略的一部分,與國家政策密不可分,因為戰爭是國家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因此,統治者需要學會並完全掌握戰爭,就像學習其他所有關於生命活動的自然科學一樣,因為政府在整體上是一門生命科學。第二,軍隊是國家行使關鍵職能的工具,它必須由國家統治者組織並指揮。所以一個隻懂得生命科學的統治者,沒有資格履行職責,一個隻懂得軍事科學,其他一概不知的軍國主義暴君,同樣沒有資格履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