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朝的奇女子

李夫人

取代陳阿嬌成為皇後的衛子夫,很快就麵臨著和陳阿嬌當年相同的命運——被喜新厭舊的丈夫厭棄。在兒子劉據出生後不久,漢武帝就有了新寵,比如王夫人、李夫人等,後宮裏的女人走馬燈似的換個不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夫人。

這位李夫人,按照《漢書》的記錄,和衛子夫一樣,同樣歌女出身,其兄長李延年更是漢朝最著名的樂師。她引起漢武帝的興趣,也是通過李延年的一次成功的“廣告”。當時李延年給漢武帝表演唱歌,歌中唱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武帝很感興趣,忙問:“有這樣的女人嗎?”李延年一本正經地回答:“有啊,我妹妹。”這場成功的廣告,誕生了一個形容女子美貌的成語——傾城傾國。

得到漢武帝寵愛的李夫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幾乎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她也是個很有心計的女子。幾年後李夫人病危,悲傷的漢武帝來到床前,李夫人卻捂著臉不讓漢武帝看,漢武帝求了半天,最後也沒能得見,隻能怏怏而去。旁人不解這是為什麽,李夫人答:“我現在的樣子很難看,如果被他看見了,那麽我以前美麗的樣子也會被他忘記。”李夫人的苦心得到了回報,之後終漢武帝一生,他都對李夫人念念不忘。

李夫人的兩個哥哥李延年和李廣利因為妹妹的緣故而相繼得到漢武帝的重用,尤其是李廣利,同樣以外戚的身份擔任手握兵權的大將軍,肩負起抗擊匈奴的重任。可他雖受信任,卻沒有衛青的本事,連續三次出擊匈奴都沒能成功,最後一次還被俘投敵,成了西漢外戚中唯一一個帶頭當“漢奸”的人。

衛子夫之所以能在失寵後繼續穩固皇後位,一個重要的美德就是不妒。對待漢武帝寵愛的其他嬪妃,她不但毫不妒忌,還關照有加,她和許多嬪妃的私人關係也相處得極好。從性格上說,她是一個寬厚善良的好人。而受她的影響,兒子太子劉據,也從小養成了寬厚待人的品格。但在宮廷的鬥爭中,僅僅有寬厚是不夠的,寬厚的衛子夫母子,在漢武帝晚年終於沒有躲過一輪輪明槍暗箭,最終倒在另一場“巫蠱之禍”中。

鉤弋夫人

“巫蠱之禍”中,最終被確立為接班人的是漢武帝的小兒子劉弗陵。選擇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母親鉤弋夫人此時最得漢武帝寵愛。這位鉤弋夫人本姓趙,是東武桓(今河北河間縣)人,她與漢武帝的相識也很有戲劇性。

當時漢武帝巡視到東武桓,心血**占卜了一番,結果算命的說,當地有美女。經過找尋,他們果然找到了一個奇特的女子。這個女孩天生麗質,但自生下來手就是握拳狀,手掌不能攤開,屬於天生殘疾。然而當漢武帝見到這個女孩時,奇跡發生了,女孩的手掌居然當場攤開,露出一個小玉鉤。此後,這個女孩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並因這番奇遇,被封為鉤弋夫人。

除了傳奇般的相識外,她生育劉弗陵的過程更傳奇,足足懷胎了十四個月。在中國曆史上,懷胎十四個月才生出的帝王,此前隻有上古時期的聖君堯帝,因此鉤弋夫人生劉弗陵的地方就被命名為“堯母門”。

鉤弋夫人(?—公元前88年),趙氏,漢武帝劉徹的婕妤,漢昭帝劉弗陵生母。據說懷孕十四月才生下劉弗陵,與傳說中堯帝的生母一樣,故劉弗陵所生之門被稱為堯母門。後來她被漢武帝賜死。漢昭帝即位後,追封其為太後,葬於雲陵。

決定立小兒子劉弗陵為接班人的漢武帝,唯獨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死後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很有可能會趁著兒子年幼專權。年輕時就受夠了外戚專權煩惱的漢武帝自然不允許這一幕在兒子身上重演,因此他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就是殺掉兒子的母親——自己最寵愛的鉤弋夫人。

他殺鉤弋夫人的方法,按照《漢書》的記錄是這樣的:當時漢武帝在甘泉宮休養,鉤弋夫人犯了小錯,遭漢武帝當場怒斥,然後就被送到雲陽宮關押,不久後死在裏麵。而褚少孫的《史記補注》裏記錄,鉤弋夫人死後,大臣曾有人問:“既然決定要立劉弗陵為太子,為什麽又殺死他的母親?”漢武帝回答說:“你難道不知道嗎?兒子還小母親又年輕,這樣的情況下,必然天下大亂。”

一生鐵石心腸,連殺老婆兒子都不手軟的漢武帝,在史料的記錄裏卻也有難得柔情的一麵。他早年登基的時候,得悉其母王娡尚有女兒金俗流落民間,連忙派人尋找,終於在長安郊外的一處農家找到。得知消息後,漢武帝親自帶人去迎接,沒想到金俗一家不明就裏,居然全家嚇得躲在地窖裏不敢出來,著急的漢武帝當著眾人的麵,在姐姐門前放聲痛哭說:“大姐啊,你為什麽藏得這麽深啊?”這番深情的流淚,終於把姐姐哭了回來,而後姐姐與王太後相見,母女抱頭痛哭。《史記》裏說,這時候周圍的宮女們,也“齊聲助哭”。一句“助哭”,道出了權力麵前的人情百態。

女間諜劉陵

漢武帝執政時期發生的最大的諸侯謀反事件,就是公元前122年的淮南王謀反案。這樁謀反案水落石出後,牽出了中國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間諜——淮南王之女劉陵。按照《史記》的說法,當時劉陵以皇族的身份留居長安,並常年結交漢武帝的近臣,用美色和金錢收買漢武帝的左右。《史記》中對她的記錄隻有短短一句話,然而在褚少孫的記錄中顯示,當時被劉陵拉下水的不乏漢武帝的重臣,這也成了漢朝一樁著名的政治醜聞。

司馬遷的家眷

漢武帝執政時期影響力最大的文化盛事,當屬史學家司馬遷撰寫《史記》。這部司馬遷忍受著巨大痛苦和侮辱完成的史學巨著,在問世早期並未流傳後世。它最終得以重見天日,得益於司馬遷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他的妻子和女兒。司馬遷過世後,其妻(野史認為叫柳倩娘)擔心這部巨著遭禍,命司馬遷遭宮刑前所生的兩個兒子將著作帶回家鄉,並令全家人改名換姓藏匿起來。而司馬遷的女兒後來嫁給了漢昭帝時期的重臣楊敞,生下兒子楊暉。從楊暉小時起,母親就教他讀《史記》,後來他入朝為官,奏請漢宣帝將此書公布於眾,《史記》這部中國史學的不朽著作才得以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