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不一定成功,但想成功一定要勤奮

所有人恐怕都知道勤奮對於成功的重要性。關於勤奮,愛因斯坦說過:“在天才與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是世界上幾乎一切成就的催產婆。”毫無疑問,在物理學領域,愛因斯坦是一位天才,而且還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但是,他本人卻更相信勤奮能幫助人們成功。可見,勤奮對於成功是多麽的重要。

事實上,我們研究無數成功人士的成功史後,很容易發現這樣一些成功秘訣:一、即使你再有天賦,但想成功就一定要勤奮,雖然勤奮不一定能讓你成功;二、成功人士都很勤奮。我們以愛因斯坦為例,愛因斯坦就非常勤奮。他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為20世紀物理、天文等學科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傳》的作者在書中曾這樣描述這位偉人:“他可以把別人隻能持續幾秒鍾的高度注意力,持續幾個小時以上。”有一次,愛因斯坦在一個車站等公交車。幾個小時後,有人看見他還在公交車站裏等公交車。那個人感到很好奇,便問愛因斯坦:“你怎麽在這裏待了幾個小時啊?”愛因斯坦一聽,眼神露出迷茫之色,然後說道:“真的嗎?我剛才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還以為才過幾分鍾而已,沒想到已經過了幾個小時!”

中學沒讀完的愛因斯坦為了研究問題,利用自己在專利局上班的機會,大量閱讀當時的各種資料。通過努力,他考上著名的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進而掌握了一係列比較高深的數理知識。這種勤奮與執著的精神為他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勤奮在愛因斯坦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樣的呢?極為重要,這從他總結出的一個公式就能看得出來。這個公式是這樣的:成功=靈感+勤奮+少說廢話。

大發明家愛迪生同樣是“勤奮界”的典範人物。愛迪生在一生中成功地創造出一千多項發明,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愛迪生每天都異常勤奮,所以才有了一項又一項的發明。例如,為了把電燈發明出來,他付出異於常人的勤勞。為了研製燈絲,他睡在試驗室,吃在試驗室,夜以繼日地工作,常常連續做30個小時以上的試驗。在反複試驗了一千六百多種材料後,愛迪生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成功地發明了電燈。於是,愛迪生憑借著堅強的意誌與勤奮的精神,給人類帶來了光明。

富蘭克林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偉人。在他的個人簡介裏我們能發現,他有著一串輝煌的頭銜:美國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外交家和傑出的科學家。他為什麽能得到這些非常了不起的頭銜呢?要知道,他並沒有受過高等教育,隻是一個印刷學徒出身。

看完卡爾·範·多倫所著的《富蘭克林》一書,我們就能找到答案。在這本書裏我們發現,富蘭克林一輩子都非常勤奮和執著,甚至還曾被稱為“美洲最不滿足和求知欲最強的年輕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富蘭克林都很善於觀察、勤於思考、熱衷於動手實踐。由於他喜歡動手,所以改進了燃爐,發明了避雷針。

富蘭克林有著勤奮的本性,也深深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他曾指出,“貪睡的狐狸抓不到雞”,又認為“上帝沒有給人以馬車,卻給了每人一雙腿”。他就是靠雙腿不懈地“奔跑”,最終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鑄就一個又一個輝煌。富蘭克林比絕大多數人都更能理解勤奮的意義,所以他在勤奮中得到了歡樂,尋到了人生樂趣。他的勤奮也在他生命之樹上結出一串光彩照人的果實,那是對他勤奮情有獨鍾的回報。

中國有句諺語說:“一勤天下無難事!”如果你天賦出眾,再加上能比所有人都勤奮,你就一定能迅速從所有同行裏脫穎而出,成為行業裏最亮的那顆星;如果你天賦平平,但你卻能每天都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勤奮,日積月累之下,你同樣能把原來比你天賦高的人遠遠地甩到身後。天賦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強求不來;勤奮卻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我們千萬不要丟掉勤奮!願你能馬上勤奮起來,讓自己在比別人多很多的行動中,創造出你最想要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