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興建孔廟

侯君集聽到太子給程家長子提了一級,對於自己未來的女婿竟然也不說一句好話,頓時為難道:

“陛下,臣認為此舉不妥,對於太子來說不公平。

大唐曆來以戰功封爵,朝廷對於建功立業者也從來不吝嗇。

陛下若是賞了別人,區別了太子,隻怕太子殿下會無進取之心。”

“候尚書,承乾定然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孤如今已是太子,對於那些封賞已經毫無作用,與其封賞給承乾來浪費,不如封賞給更加需要戰功的將士。”

“太子殿下……”

李承乾突然進來,這讓剛才幫著李承乾說話的侯君集一下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你說太子不在,他還能幫著美言爭取一下,可是太子本人都不想要,自己這麽做倒是顯得多餘。

李承乾對於侯君集並無好感,至於父皇許諾,以後讓自己娶了侯家之女,李承乾自從聽了李明軒說侯君集此人天生的反骨,以後肯定會造反之後更加的不想與之結親。

侯君集看著李承乾的眼神甚是不解,不過李承乾和他之間也沒有私底下的交集,所以閉上了嘴巴退了回去。

李承乾上朝,太極殿上沒有幾個朝臣,但是在場的都是李世民的近臣。

“逆子,你還知道回來?”

李世民對於這個偷跑出去,回來也不找他這個父皇的逆子實在是氣憤。

礙於大臣在場,李世民沒有發飆,隻是瞪了一眼,接著商議先前朝堂上的話題。

“大軍一直盤踞在前線,也不像那麽回事,不如給前線軍令,撤回來吧?”

“陛下,如今正是冬季,趁著草原上突厥人正是休養的時候,臣認為大軍不能撤回來,反而需要趁著這段時間,繼續修築防線,以免來年開春,突厥人再次來襲。”

李靖的話說得真實,也是眼下大唐所麵臨的危機。

遊牧民族由於冬天需要休養,加上草原上雪厚,大雪封住了一切前往中原的路線,這時候的突厥沒有機會襲擊大唐。

李靖說完,隊列中的一眾武將都比較支持李靖的想法。

“陛下,微臣認為李將軍所言甚是,如今趁著大雪封路,咱們可以借助這個機會,將前麵修得密不透風,要不然來年恐遲……”

尉遲恭一介草莽都能明白的道理,李世民作為馬上皇帝,怎麽能不知道。

隻是關中去年大旱,冬日裏又是雪災。

連年的災禍,使得國庫裏的稅收除去國家的必要支出之外,都不夠賑災,如今的大唐到處都是災民,就光是長安,周圍縣城的百姓紛紛往長安湧入,這段時間除了前線的戰事,李世民處理最多的就是賑災。

“打仗用錢,修築防線用錢,賑災還是用錢。

到處都要錢,朕何嚐不知道修築防線的重要性,可是這如今的國家財政根本不支持。

朕也是有苦難言。”

李世民一肚子的苦水,眼下的大唐正是要修生養息的時候,他也想戰,但是國家的財政不支持,打仗就是打經濟,國家財政。

隋末唐初,國家飽經戰亂,百姓流離失所。

建國不久的大唐是一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國家。

李世民通過政變登上皇帝的寶座,成為李第二位皇帝。

麵臨巨大的外部威脅,尤其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突厥的威脅。

剛登基不滿一年大唐就麵臨著覆沒的危機,北方的突厥大軍兵臨長安。

麵對突厥的大軍他沒有選擇傾舉國之力與突厥人一決雌雄,他選擇了用老子的思想解決眼前的困難。

無為而治,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

這樣的策略避開來勢洶洶的突厥人。

之後的李世民選擇用談判的方式換取與突厥人的和平,不久便與突厥簽訂了盟約,化解了危機。

危機過後,大唐發展的重心放在了恢複生產和發展國力上來。

他召見魏征談論治世之道,魏征建議使用“無為而治得之”對內要與民休息發展生產,對外要韜光養晦避開鋒芒。

魏征的意見與他不謀而合,他果斷采納了魏征的意見。

至此,與民休息,清靜無為的思想,成為大唐的國策。

無為而治的思想需要數年的發展,大唐才能恢複國力。

隋末天下動**不安,經濟衰退,百姓痛苦,人們渴望有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大唐初期,為了統一仍是征戰不斷,沒有出現百姓們期盼的安定局麵。

李世民歎氣。

說實話,也就是他心胸開闊,才能對大臣和民間的意見虛心接受。

這也使得朝內政治清明,曆史上記載他在位期間進諫的人數眾多,最著名的進諫大臣如魏征等人。

他常與朝中大臣談古論今,談論前朝統治階級失敗的原因和成果的因素,吸取經驗總結升華。

正因為他的虛心納諫使得國家政治清明,君民齊心。

李世民看著殿上的大臣,剛好太子也在,就道:

“諸位,這戰事一事暫且放放,朕如今有意效仿漢武帝推行大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政。”

李世民說完,接著看向文臣。

李綱作為儒家弟子當即表態道:

“陛下,儒家的思想可以讓人民正君臣、明貴賤,美教化,移風俗。

儒學可以維護百姓和貴族之間的等級,讓臣民注意風俗教化,有利於維護陛下的統治。

微臣覺得陛下此舉大善,乃聖人之舉。”

李承乾臉色大變。

對於這個太傅,他是相當厭惡。

先前李明軒就說過,陛下有意在今年在國子監內改立孔子廟堂,以孔子為先生,以顏回為先師,按照祭典儀式進行頂禮膜拜。

後麵更是會在全國各州縣都要設置孔廟。

國子監為國學,李承乾相信不久,經過一些列父皇的安排之後,他就會學著曆史上的漢武帝一樣,尊孔子為宣父。

曆朝選擇推崇孔子的同時,一定會褒揚曆代儒學。

李明軒先前說過,所謂儒學,對於帝王來說,儒學分派別,隻要對國家發展有所幫助就各取其長。

對於國家的短期來說,若是推崇儒學,很快社會上就會出現尊儒崇經的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