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屢次闖禍

李世明看著身邊的李愔,早就沒了當初那個逆子的影子,欣慰地道:

“吾兒成人也。”

李愔接著道:

“第一次聽夫子說起父皇說過的話,兒臣字字句句都記在心中。

父皇說,我常想,能損傷自身的並不是身外的東西,都是由於自身的貪婪才釀成禍患。

如果一味貪戀美味,沉溺於女色,欲望越多所受的損害也就越大,既妨礙國家政事,又損害百姓。

如果再說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話來,就更會弄得民心渙散,怨言四起,自然就會眾叛親離。”

李世民看著李愔道:

“吾兒之後為何行禽獸之事?”

坐在地上的李愔站起身走到李世民身邊道:

“父皇您還說了,如果想要安定天下,必須先端正自身,世上絕對沒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不正的人,也沒有上麵治理好了下麵發生動亂的事。”

李世明看著身邊的李愔,早就沒了當初那個逆子的影子,欣慰地道:

“吾兒成人也。”

李愔接著道:

“第一次聽夫子說起父皇說過的話,兒臣字字句句都記在心中。

父皇說,我常想,能損傷自身的並不是身外的東西,都是由於自身的貪婪才釀成禍患。

如果一味貪戀美味,沉溺於女色,欲望越多所受的損害也就越大,既妨礙國家政事,又損害百姓。

如果再說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話來,就更會弄得民心渙散,怨言四起,自然就會眾叛親離。”

李世民看著李愔道:

“吾兒之後為何行禽獸之事?”

李愔的變化讓李世民不得不刮目相看,另外一邊,皇宮裏的風波引得長安不少關注著皇宮的勢力加大了對皇宮的關注。

深夜的東宮裏,李承乾一邊看書一邊對站著的太監道:

“韓旭,後宮到底怎麽回事?”

東宮內侍總管韓旭道:

“殿下,六皇子李愔昨夜大鬧後宮,一早上整個宮裏傳得沸沸揚揚的。”

李承乾揮手讓歌姬退下,接著自言自語道:

“細數父皇的兒女中,除去夭折的二弟李寬,所有長大的皇子中也就隻有六弟有這膽子。”

議論皇子,韓旭知道李承乾是太子,他是東宮之主可以。

自己說是東宮內侍總管,一個太監的身份,韓旭沒有答話。

李承乾接著道:

“別人都覺得我這六弟是個混賬,實則不然,六弟雖然表現得混賬了一些,但是這宮中的皇子又有哪一個是簡單的。

就連我的親弟弟李泰都已經開始和舅舅接觸了。”

李承乾的話裏帶著幾分苦楚。

身居太子,他要麵對李世民的嚴格要求,大臣們的期待,其他皇子也時時刻刻盯著這個位置。

李承乾感歎完之後接著吩咐道:

“韓旭,去府庫裏挑點上好的禮品,今晚孤要去探望六弟。”

韓旭想說什麽,被李承乾瞪了一眼,隻好將嘴裏的話又咽了回去。

李愔大鬧後宮的事被各種添油加醋,以訛傳訛,已經被演變成了無數個版本,傳遍後宮,接著湧向了宮外。

長孫無忌府邸,長孫無忌聽著黑衣人的話在書房裏沉思。

等黑衣人出了書房,他的臉變得陰沉無比。

看著窗戶,長孫無忌冷笑道:

“吳王李恪,梁王李愔,這些前朝餘孽,等著吧,能給承乾造成威脅的舅舅都會給你一一鏟除。”

宮外的李恪在得知弟弟又在皇宮闖禍之後連夜來了宮裏。

心急如焚的楊妃在寢宮裏來回踱步。

楊妃的貼身女官在寢宮門口道:

“娘娘,吳王殿下求見。”

像是無頭蒼蠅的楊妃一下子找到了宣泄口。

如果說頑劣的李愔讓楊妃整天擔驚受怕,那麽李恪就是她的驕傲。

出身前朝公主的她早就見慣了皇宮中的勾心鬥角,對於那個位置,她根本沒有想法,也真心不希望自己的兩個兒子卷入其中。

第一,李世民正值壯年。

第二,李恪李愔身上的前朝血脈就決定了他們根本無緣那個位置。

所以楊妃沒有像別的妃嬪一樣因為生了皇子。

覺得母憑子貴,然後在後宮中囂張跋扈。

楊妃在後宮中為人和善,處處與人交好。

整日裏小心翼翼,就是怕自己給兒子惹來麻煩。

在李世民的一眾妃嬪中,口碑最好的長孫皇後屬第一,那麽她楊妃一定緊隨其後。

李恪的表現出色,受到李世民喜歡的同時也招來了其他皇子的嫉妒。

因為有李愔這個頑劣,經常闖禍拖後腿的弟弟這才使得李恪在眾多兄弟中沒有什麽仇敵。

反而有不少皇子在暗中拉攏。

其中為代表的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

因為李恪代表的不僅是二皇子李恪的身份,更是前朝舊臣的意誌。

生在帝王家,此身不由己。

李恪也沒想著去爭一爭那個位置,隻要母親和弟弟平安無事就好。

但李恪的不作為不代表李恪手底下的人或者是前朝舊臣會無動於衷。

這也是為什麽李恪沒怎麽表現,就有人把他的表現放在李世民的案牘上。

其中有幾分身不由己,隻有李恪自己知道。

建府之後,李恪就如同隱形人一般終日躲在吳王府,除了李愔闖禍,基本上不會踏王府半步。

走進楊妃的寢宮,李恪躬身對楊妃請安道:

“兒臣見過母妃。”

早已哭成淚人的楊妃抱住李恪道:

“兒啊,愔兒又闖禍了。”

李恪抱住楊妃道:

“母妃安心,兒臣一定會保護好弟弟的。”

聽著李恪的話楊妃哭的更加大聲了。

隋朝滅亡,自己的親人死得死跑的跑,隻剩下自己孤零零地活在世上,為李世民生下兩個兒子之後,更是終日擔驚受怕惶恐不安。

午夜的皇宮中依舊燈火通明,李恪看著已經哭成淚人的母妃勸說道:

“母妃,您不用擔心愔,他屢次闖禍,父皇都念在他年紀尚小,所以沒有重罰。

他現在還沒有到開府建牙的年紀,您若是實在擔心,我就去向父皇請命,大不了去巴蜀或者關外。”

“兒啊,你這當哥哥的為了弟弟承受這麽多,可是我的愔兒什麽時候才能懂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