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程府吃牛頭

李明軒看著李承乾指揮著小二把魚都切成薄片,然後來沾著蒜和旁邊的豆豉配著生吃。

李明軒害怕吃壞肚子,選擇了吃蒸魚。

不過剛才小二的手法看得出來,是個切魚片的高手。

李承乾盤子裏的魚片被切得像輕紗一樣薄,李明軒不得不咂舌道:

“這是一門十分不容易的手藝。”

聽著李明軒的誇獎,小二道:

“客官好眼力,這狄道縣有我這樣刀功的也沒幾個,當初我為了練這一手,可是下了苦功夫。

要知道,在長安,別人都是看著書籍才能練習到我這樣的程度。”

酒肆的菜品倒是不多,李明軒也沒有挑剔,畢竟此時的生活水準不如後世。

後世很常見的西紅柿、土豆、青椒、紅薯、洋蔥、辣椒、玉米,這些都是沒有的。

桌子上隻有大白菜,但是大唐的叫法是菘。

波棱菜算是金城也不常見的蔬菜。

李承乾看著桌上的菘菜有些挑剔道:

“小二,你這菘菜看著品相不佳能不能給我們換成菠菜?”

天哪,李明軒看著挑剔的李承乾一陣無語。

攔著過來的小二道:

“這冬日裏能看見綠菜就已經不易,你這人還真是貴公子習氣。”

看李明軒生氣,李承乾隻好道:

“明軒兄,莫要生氣,我這不是剛從軍營中出來,若不是如此,也不想挑剔。

等回了長安,我請你去處默家裏吃燉火牛頭。

整個長安也就隻有他們家裏隔三差五有摔斷腿的耕牛,別人家裏可沒有。”

聽著李承乾羨慕的語氣,李明軒則是感歎著程咬金的膽大。

這燉火牛頭可不是什麽家常菜,而是曆史上有名的一道菜。

史書記載,南人取嫩牛頭火上燂過,複以湯毛去根,再三洗了,加酒豉蔥薑煮之候熟,切如手掌片大,調以蘇膏椒橘之類,都內於瓶甕泥過,煻火重燒,其名曰褒。

把牛頭放到鍋裏燉著,燉到稀爛。

也就程咬金敢弄這樣的事情,要知道,在大唐嚴格規定,牛屬於重要的生產家畜,不能濫殺,若是被查出來,是要處罰的。

李明軒聽李承乾提起燉火牛肉,當即想起來一位偉大的宋朝美食家寫出來的詩作。

在蘇軾《仇池筆記》中寫過:

“嘴長毛短淺寒膘,久向山中食藥苗。

蒸處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

紅鮮雅稱金盤薦,軟孰真堪玉箸挑。

若把膻根來比並,膻根自合吃藤條。”

這時候的豬和後世的不一樣,大唐的豬是長鼻子,後世則是短鼻子。

詩中的淺含膘就是說豬肉外麵看著一層膘,其實裏麵都是瘦肉。

這裏的豬不是指在家裏喂飼料而是去吃山上的草藥,就跟花雕茯苓豬一樣。

不過這道菜比較講究,要在蒸的時候把豬肉切成一塊兒,拿蕉葉裹上。

熟了以後,拿杏仁乳似的往煮淑德豬肉上一澆水。

等到上菜的時候,紅鮮紅鮮明的,看著特別漂亮。

拿筷子夾,豬肉就爛了,蒸得特別爛。

膻根說的羊肉,就是說豬肉比起來羊肉,羊肉這東西就跟吃藤條一樣幹巴,特備柴。

美食家蘇軾都親自誇獎的美食,李明軒覺得比起那吃了讓人可能有牢獄之災的燉火牛肉,李明軒還是喜歡吃花雕茯苓豬。

作為一個美食家,蘇軾當之無愧。

李明軒印象中,蘇軾不僅是大文豪,而且美食品味極佳。

在蘇軾看來,人世間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史記和北宋的民間故事中有不少記載蘇軾經常親自下廚烹飪,並且在偶然中發現美食的故事。

但是李明軒根據東坡先生的食譜就吃過,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酥等。

可以說,蘇軾所發明的美食,可以獨成一桌佳宴。

李明軒勸說要去程咬金家裏吃牛肉的李承乾道:

“高明,這大唐律法中寫了,嚴禁宰殺耕牛,嚴重者流放。

再說那牛肉有什麽好吃的,我剛所說的花雕茯苓豬比起那燉火牛肉不知好吃多少。”

李承乾點頭,就憑為了美食而寫出這樣文采斐然的詩作來,李承乾覺得李明軒口中的朋友蘇軾也是個秒人。

李承乾道:

“明軒兄,你這朋友天性豪放灑脫,熱愛生活不妨是個妙人,不如介紹與我?”

李承乾的話,讓李明軒一陣語塞。

心想:

“這人還沒出生,我上哪給你找去?”

李明軒忽悠道:

“我這朋友就是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笑言自己平生為口忙。

當然,他的確對生活充滿了**和熱愛。

所謂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即便在窘困潦倒中,還是以樂觀的人生態度,發現和營造生活的樂趣。

我最敬佩的就是他不求奢侈,隻求果腹。

若是能像他一樣,用人生智慧活得自在瀟灑,把日子過成了詩也算是一生無憾!”

說著這兒的李明軒突然停下了手。

蘇軾文采斐然,仕途坎坷。

他一生經曆了無數風雨,大部分時間是在顛沛流離的貶謫中度過。雖然生活拮據,但蘇軾活在當下,醉心於美食。

因陋就簡,就地取材,自足自樂。

在生活中苦中作樂也能發明各種美食,甚至受到老百姓歡迎。

蓋因一句話:

“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

搖了搖頭,臉上帶著頹色的李明軒道: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裏一招魂。”

李承乾明白了詩詞中的意思。

李承乾端起酒杯道: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你這好友如此坎坷的人生經曆,這樣人生的劫難,值得敬佩。

但是他同樣不是留下了無窮盡的精神財富嗎?

明軒兄,東坡先生的死重於泰山,你就不要介懷了。

我倒是想吃你口中的東坡宴,不知何時能有機會?”

“等到了長安,我來準備就是!”

李承乾的話給了李明軒啟發。

“輕於鴻毛重於泰山!”

隻有澄明透徹的人生觀,領悟了生命意義的人,才能有足夠的定力來抵禦**。

東坡就是這樣的一位豪傑之士,他以清醒的理性精神闡釋了生命與死亡的意義,他的精神家園始終都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