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彈劾皇帝

長安的大雪還在不斷,但是流民已經得到妥善的安置。

李世民坐在大殿上,身邊的炭火爐子讓他不用像原先上朝一樣,隻有裹著厚實的羊襖才能上朝。

“諸位愛卿,如今長安的流民已經被安排妥善,朕心裏甚是欣慰,隻是這長安的糧食價錢,每日都在上漲,不知諸位愛卿可有建議?”

李世民說這話的時候不善的目光一直打量在朝臣身上。

“陛下,臣建議將那些糧商挨個處置,查封他們的糧食,將他們抄家以正典刑。”

大嗓門的魏征第一個開口了,長安雪災以來他一直都在街頭幫助百姓,對於長安縣的事情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此時的皇帝開了口,他當然要站出來。

“魏征,你所說確實是個法子,但是這長安的糧商多如牛毛,朕就算是處理了這個,還有別的,終究不是辦法。”

魏征聽著陛下若有所指的話,看了一眼朝堂,接著諷刺道:

“陛下,臣以為解決糧食的問題就在這朝堂之上,隻要解決了一些不正國法的貪官,將這朝堂之上的蛀蟲除去,就從根源上解決了問題。”

魏征這一聲聲的嘲諷,朝堂上不少人坐不住了。

站在盧彥辰身邊的李延年小聲道:

“盧禦史,這魏征這個老不死的平日裏平時最關心的是陛下的決定,怎麽今天跟瘋了一樣開始亂咬人?”

李延年同為禦史,對於魏征的為人還是知道的。

不屑的李延年道:

“此賊知道陛下留著他就是為了安那些隱太子舊部的心,也知道隻有他在朝堂上出言針對陛下,才能顯示他的作用。

這是他的生存之道,不必言語,待會還有重頭戲。

等到重頭戲到來,也就沒有人關心著長安糧價的事情。”

兩人的對話在很多處上演,同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背景為五姓七望的官員。

“陛下,臣有本奏。”

“講。”

“天地昭昭,人心向上,臣彈劾陛下有罪,惹得上蒼降罪,才使得我大唐百姓受到牽連,還請陛下寫下罪己詔,以感上蒼,饒恕我大唐百姓。”

“放肆,汝可知道汝在胡言亂語什麽?”

站出來說話的是李孝恭。

李世民還沒出聲,河間郡王作為宗室第一個站了出來。

“河間郡王,臣也是為了大唐白向,若是陛下真的憐惜我大唐百姓,就應發罪己詔,以向上蒼請罪,饒恕我大唐的百姓。”

此人非但不認錯,還繼續說。

李世民臉色鐵青,不過由於是皇帝,並不能發作,要不然這天下人和滿朝大臣會覺得自己沒有容人之心。

“朕有罪?

你倒是說說,朕有什麽罪?

竟然惹得上天震怒,降下天災……”

李世民說這話的時候基本上是咬牙切齒。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門之變當日,秦王帶領一幹親信和蓄意私養的八百勇士埋伏於玄武門,伏擊太子李建成。

直至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殺死,然後又趁著太子宮和齊王府的人不知情,以自己秦王的身份撞開府門,屠殺了太子和齊王全家。

齊王妻楊氏美貌,趁機霸占,隨後,率領大隊人馬奔向太極宮,留下張公瑾和少數人馬守玄武門。

太極宮前一番惡鬥,血流宮城,好在沒有傷及太上皇,遂將太上皇與重臣囚於海池,迫使太上皇同意將皇位傳給自己。”

“逆賊,老夫殺了你。”

說話的正是尉遲恭,當日玄武門之事他是參與者,當時情況危急,陛下不得已而為之,結果此時被此人用來彈劾陛下。

尉遲恭身為大唐的功臣,有著上朝可以攜帶金鞭的特權。

怒火中燒,尉遲恭的金鞭已經朝著這禦史的頭顱而去。

禦史雖然慌亂,但是沒有害怕。

“尉遲且慢,朕倒要聽聽他還給朕羅列了什麽罪責。”

那人似乎早就有了死誌,看著尉遲恭收回的金鞭毫不害怕,反而出聲譏諷道:

“尉遲恭,你這逆賊,不過是暴君的幫手罷了,那日在玄武門前,就是你出手打死了齊王殿下。”

說罷,這人也不繼續和尉遲恭繼續廢話,接著道:

“暴君,這第二條罪,就是你好大喜功,在位期間征伐不斷,逼得百姓、大臣們群起反抗,對內鎮壓此起彼伏的各種反抗,對外則是橫掃八方。

除了連綿不斷的戰爭外,還大興寺廟、興修宮殿、陵墓,比起隋煬帝修運河、建糧倉、造水庫而言,算得上都是為了個人私利而非天下利益。

不忠不孝、悖逆君父。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那人擲地有聲,說著就逼著眼睛撞向了身後的大殿柱子。

等到李世民和群臣反應過來,剛才還在朝堂上抨擊彈劾皇帝的他已經七竅流血而亡。

暗紅色的血沾滿了宮殿,甚至流到了別的大臣腳下。

“陛下,臣以為此等佞臣,當誅其九族,以絕後患。”

說這話的是尉遲恭,剛才若不是皇帝阻止他,這夥反賊早就被他誅殺。

現在這反賊已經擾亂了朝堂,自己則死了一了百了。

回神的李世民腦海中重複著剛才的話,起身道:

“朕如何行事,這萬人之口,眾說紛紜。

今日既然有人對朕不滿,不如都說出來,讓朕聽聽,還有何人對朕不滿。”

李世民站起身,環伺著整個大殿,見無人作聲,繼續道:

“魏征,何在?”

“陛下,臣在。”

“當政者應當向堯舜禹學習,做一個明君。自從我重用魏征,天下太平,邊境安穩,百姓富足,可見魏征是多麽忠義的人。”

“陛下,臣受之有愧。”

站起身的李世民搖頭。

接著看著躬身的魏征淡淡道:

“他們以為朕會暴怒,朕會散朝,如了他們的意?

朕不會憤怒。

前幾日,朕曾經教導太子,遇事冷靜,謀而後動。

今日,朕就來告訴朝堂上的諸君,何為謀而後動。”

李世民說完話,接著坐回了位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