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鹹魚 就別翻身了

01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麽區別?

這句打雞血的話,激勵了多少青年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

02

有一段不短的時間,我在雜誌社做編輯。期間接觸得最多的並不是作家,而是堅持不懈投稿卻一直在失敗的形形色色的寫作愛好者。

有位少年十分勤奮,隔三岔五來稿,寫得倒也不差,但缺乏亮點,行文也不夠成熟。

我不止一次告訴他,不要寫這麽快,不要一有想法就落筆,不要把習作悉數投過來,寫之前要多想。他並不管,仍舊保持著極高的來稿頻率。後來我錄用了他一篇相對來說質量不錯的小短文,作為雜誌版麵補白的備用稿,幾個月後見了刊。

從此他就像翻身的鹹魚,開始以作家自居,在雜誌論壇裏高談闊論,大談自己並不怎麽高明的創作理念。

有一天我看到他提起,他畢業了並沒有去找工作,決定要當專職作家。

但他後來再也沒能發表作品,甚至因為混吃混喝,在圈內落得個不好的名聲。大家提起他,都是心照不宣地一笑。

有一次作者們聚餐,他看到了我們發在朋友圈的消息,不請自來。看到他蓬頭垢麵的樣子,我心裏有些惴惴不安,擔心自己之前發表他那篇短文是不是做錯了?如果不給他這點希望,他是否就會安生地找個工作?

他聊著自己的現狀。住在家裏,然而跟父母關係並不好。

父母一直催促他找工作,他煩都煩死了,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我試圖勸說:“不要不找工作啊,靠寫作養活自己很難的。”

他雙手一揮,大義凜然地說:“沒事。”

拜托,你為了追夢吃不飽飯沒關係,可你明明成為了家人的負擔,隻要你“沒事”就可以嗎?

這樣的翻身,還不如老老實實當一條好好工作按部就班生活的鹹魚啊。

03

小李是我在某次朋友聚會上認識的人。後來也一起玩了幾次,算是酒肉朋友吧。

每次聚會總能聽到她抱怨。她很討厭她的工作。

她在一家公司做報表,經常在朋友圈苦兮兮地說自己在加班,結果了解她工作狀態的人偷偷給我們講,她加班可怪不得別人,是她自己丟三落四馬馬虎虎,一份報表裏常常出現好幾個錯誤,每每被主管批評,不得不留下來加班修改。

後來小李決定換個工作。

她說,想了很久,覺得那份工作不適合自己。她開朗熱情,愛交際,愛玩,應該去做銷售或者市場推廣。

鹹魚當久了嘛,總想努力翻個身看看。

不久後,她如願以償找到了個銷售的工作。

她的朋友圈在打了一個月雞血後,很快恢複了以往的抱怨連連。她有新的內容可供抱怨了:銷售太辛苦,風吹日曬總往外跑;底薪太低,沒有業績根本賺不到錢,還沒以前的工資高;沒少受客戶的氣,生意卻沒談成幾單……前陣子,聽說她又想換工作了。

有些人將自己的無能歸結於工作的不合適。總想著隻要一直跳槽,總能遇到適合自己、能讓自己大展拳腳的工作。可惜越換工作,越暴露了自己的無能。

總以為翻個身就能過好人生,最後卻滿身傷痕跪地求饒再灰溜溜折返。之前許下的雄心壯誌說過的豪言壯語都變成了笑柄。

如果隻有一份工作自己幹不好,還可以用“不適合”來當借口。

如果不管換幾份工作都幹不好,不就相當於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是鹹魚了嗎?

04

我身邊有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人生值得扼腕歎息。

有人喜歡文科,卻因為社會上重理輕文的偏見,被家長強迫要求選擇了學理。最後學不進去,隻考了二流大學,混著日子。他們總愛幻想要是當初選了文科會怎樣,好像隻要讀文科就一定能考上重本。

有人從小喜歡漫畫,高考後填報誌願,因為長輩說學動畫不好就業,便去學了所謂吃香的會計。可惜整天麵對賬目令他們痛苦,在學校裏天天逃課,門門掛科。

從小愛好寫作的人,我認識的更不少。但他們大部分都沒走上寫作的道路,甚至連“豆腐塊”也沒在正式刊物上發表過。

他們過著隨波逐流的生活,隻是在社交網絡上寫寫酸得掉牙的心情碎片,好像會傷春悲秋就能成為作家。

所謂扼腕歎息,無非是以為自己滿腹才華就這樣被消磨了,生活稍不如意便去怪當時左右自己選擇的人。怪班主任,怪父母,怪社會現實。

一遍遍在白日夢裏設想:若非他們阻攔,千方百計說服我放棄夢想,再選了熱門專業逼我學,又慫恿我考了公務員,讓我成為目前這樣普普通通的人……我現在已經是著名的漫畫家、作家了吧?是發了好幾張唱片的歌手了吧?是新銳導演了吧?

白日夢醒,聽著筷子兄弟唱“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事到如今隻好祭奠嗎”,看著中規中矩的兩居室,看著廚房裏的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真後悔過著最普通的人生。

好像是平凡之路讓他們成為鹹魚的。

其實,厲害的人能過好每一種人生。

05

為什麽有的人活得光鮮亮麗,有的人卻活得雞飛狗跳?

為什麽有的人無論做什麽都能做好,有的人卻永遠無法成功?

因為有的人是龍,是千裏馬,而有的人隻是一條鹹魚啊。

鹹魚永遠越不過龍門,不管它是掛在窗外被風幹也好,還是放在油鍋裏煎炸也好,它不會變成別的什麽,它隻會是鹹魚。

當被放在鐵板上時,不去掙紮不去翻身,也隻會單麵焦。

灼燒自己承受著,好歹還有光鮮的另一麵給他人看。

努力翻個身呢?

雙麵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