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苦痛

啊,難道從今天開始,就成了

喪家犬嗎?

芥川龍之介

《小白》

一直遭受虐待的狗,就算偶爾

得到肉,也不敢輕易往前湊。

芥川龍之介

《芋粥》

人生還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

芥川龍之介

《某傻子的一生》

年少時代的憂鬱,是對整個宇

宙的驕傲。

芥川龍之介

《侏儒警語》

要使人生幸福,就必須熱愛日

常瑣事。雲的光亮、竹的搖曳、群

雀的叫聲、行人的麵龐—一定要

從一切的日常瑣事中感受到無上的

甘甜。

然而要使人生幸福,熱愛瑣事

的人又必然為瑣事所苦。躍入庭前

古池的青蛙或許能打破百年的憂愁

吧。但是,從古池躍出的青蛙可能

也帶來了百年的憂愁吧。不,芭蕉

的一生是享樂的一生,但同時,在

任何人看來也是受苦的一生。我們

也微妙地為了享樂而不得不微妙地

受苦。

要使人生幸福,就必須苦於日

常瑣事。雲的光亮、竹的搖曳、群

雀的叫聲、行人的麵龐—一定要

從一切的日常瑣事中感受到如墮地

獄的痛苦。

芥川龍之介

《侏儒警語》

一個人在一生當中, 也許要

做一兩件令人神魂顛倒的、可怕

的壞事。

川端康成

《古都》

初識愛情在這樣年輕的年紀,

在這樣如夢似幻的山裏, 就注定

這是一場足以銘記但是卻不可能

結果的感情。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世間最明確地知曉為子孫活著

的是人類,最清楚地知道不是為子

孫活著的也是人類。

川端康成

《水晶幻想》

工作賺了錢,就去玩。沒有錢

就又去工作,賺了點兒錢,又去玩,

如此反複。一天晚上突然一想,不

禁嚇得發抖。我到底把自己當成什

麽了?這根本就不是人過的生活。

太宰治

《誰》

現在,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

上不幸。不過,一切都會過去。在

這個所謂“人間”的世界裏痛苦哀

叫地活到現在,我覺得隻有這句話

近乎真理:一切都會過去。

太宰治

《人間失格》

人不知道什麽時候會死。所以

任何想做的事都要在活著的時候做。

夏目漱石

《心》

我日夜過著恍惚如夢的日子,

卻一心等待著會有什麽奇跡將至。

芥川龍之介

《尾生的信義》

這些人看似輕鬆悠閑,可如果

敲擊他們的內心深處,總會在哪裏

響起悲傷的聲音。

夏目漱石

《我是貓》

目前活躍在當今世界上的人

們,沒有值得玩命的工作可做,但

又必須非工作下去不可,應該說這

是很可憐的。

三島由紀夫

《愛的饑渴》

美,橫亙在人們麵前,把人世

間的一切變為徒勞。

三島由紀夫

《豐饒之海》

一個人如果沒有恒產,心中始

終是忐忑不安。雖然把兩手揣進懷

裏憧憬著月花,但假若沒有油鹽,

畢竟無法生活下去。

…………

不過塵世就好像放在木架上的

不倒翁,倒也罷,立也罷,都由不

得自己,隻好把運氣交給造化。

不管好歹過著瞧吧!這座架在

塵世中的獨木橋!

樋口一葉

《自怨自艾》

向你致敬,我的失敗,我愛你,

和愛成功一樣。

吉皮烏斯

《一飲而盡》

如果所有人都這樣生活,而且,

換一種方式生活可能也是辦不到

的,那麽為什麽要對自己說謊呢?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馬佐夫兄弟》

生活中的每一天我都捶拍著自

己的胸口,允諾要改邪歸正,然而

每一天我都幹著同樣的害人勾當。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馬佐夫兄弟》

我在思考: 什麽是地獄? 我

認為, 地獄就是“ 再也不能愛”

的痛苦。

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馬佐夫兄弟》

傍晚,當結束了下午的工作,

我回到監獄,感到勞累和疲憊,沉

重的苦悶再一次完全控製了我。“以

後還有幾千個這樣的日子啊,”我

想,“都是這樣的日子,都是一模

一樣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

《死屋手記》

你們會問,為什麽我要這樣糟

踐自己、折磨自己?我的回答是,

因為無所事事地坐著實在太無聊

了,我就矯揉造作、怪裏怪氣起來

了。就是這樣。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地下室手記》

不幸是一種傳染病。不幸的人

和貧窮的人應該互相回避,免得感

染得更嚴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窮人》

你是易怒、軟弱的敗類,你任

性又胡鬧,你在大賺一筆之後便胡

作非為。我把這些都稱作是卑鄙,

因為它們一定會讓你變成卑鄙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與罰》

磨難和痛苦對於廣闊的思想和

深邃的內心來說永遠是必需的。真

正偉大的人,我想,應該感受世界

上最深切的悲傷。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與罰》

富人不喜歡窮人大聲抱怨自己

的悲慘命運,他們說,窮人在折磨

他們,並且糾纏不休。是啊,貧窮

總是糾纏不休,不過,饑餓的歎息

聲影響他們睡覺了嗎?

陀思妥耶夫斯基

《窮人》

士兵們細嚼著麵包,戰爭在吞

咽著士兵。

愛倫堡

《人·歲月·生活》

我知道生活中隻有兩種真正的

不幸,那便是良心的譴責和身體的

病痛。幸福不過是沒有遭受這兩種

不幸。為自己而生活,避開這兩種

災難,這就是我現在的全部智慧。

列夫·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

一切的不幸

均在於人們把自己的習俗,

或如現在所說,

自己的“生活方式”,

視為唯一正確的東西,

並公開指責

一切違反這種習俗的現象,

至少也要暗自加以非難。

愛倫堡

《人·歲月·生活》

等著吧,朋友!我會成為上校

的,或許,如果上帝恩賜的話,我

還會做更大的官呢!我要給自己弄

一個比你還好的名聲。怎麽,你固

執地以為,除了你就沒有一個正派

人了嗎?給我穿上一件魯切縫製的

時尚的燕尾服,給我打上一條和你

一樣的領帶,那時候你就根本配不

上我了。不幸的是沒有錢。

果戈理

《狂人日記》

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

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生活經過淬火變得更加堅固,

它不承認任何的懷疑、動搖和踐踏,

它堅定地做著自己的事情:把人衝

製成硬幣。

拉斯普京

《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

是的, 人總是會死的, 但是

這不算什麽。糟糕的是,死亡有時

會突然發生,這才是問題的症結所

在!而且,一般來說,一個人連他

當天晚上會做些什麽也說不定。

布爾加科夫

《大師和瑪格麗特》

破了的燈籠褲,就算給它翻個

麵,也還是有那麽多的窟窿。

肖洛霍夫

《靜靜的頓河》

我完全相信,感受痛苦的能力

是真正的人才具有的一種特性。失

去了悲傷感受的人,和不知道什麽

是歡樂的人,或失去了感知可笑事

情的能力的人一樣可憐。

帕烏斯托夫斯基

《一生的故事》

我被迫離開正常的生活。每天

早上都會出現一個可怕的瞬間,這

使我好像懸浮在空中,腳下是黑暗

的瘋狂的深淵。我會掉到深淵中去

的,我應該掉到深淵中。

安德列耶夫

《紅笑》

現在,

他沒有堅定的意誌,

也缺少願望,

隻是依著習慣而活著。

高爾基

《在人間》

她很少出門,隻是在家孤獨地

度過她那吝嗇的、枯燥無味的餘年。

她的生活裏的白天,那沒有歡樂的、

陰雨的日子,早已過去了,可是她

的黃昏比黑夜還要黑。

屠格涅夫

《木木》

我的驕傲不允許我把這崩潰的日

子告訴別人,隻有我知道,僅一夜之

間,我的心判若兩人。

太宰治

《人間失格》

人一想到他自己是一個幸福的

人,他立刻就會意識到失去幸福的

危險,這時他就是不幸的了。

邦達列夫

《岸》

激烈的戀情之後,接下來的便

是厭煩,然後是冷淡,直到厭惡,

彼此嫌棄,由情人時期的如膠似漆

到結為夫妻後的互相反目、互為仇

敵,這是多麽可怕呀!

讓- 雅克·盧梭

《新愛洛伊斯》

不過,受窮的經曆肯定讓我學

會了一兩件事:我不會再認為所有

的流浪漢都是酗酒的惡棍;不會指

望一個乞丐會因為我給的一便士而

感恩戴德;不會為失業的人萎靡不

振而大驚小怪;不會給救世軍1 捐

款;不會把衣服當掉;不會拒絕傳

單;也不會去時髦的餐館吃飯。這

隻是個開始。

喬治·奧威爾

《巴黎倫敦落魄記》

1 救世軍,成立於1865 年的國際性宗教和慈善公益組織,以軍隊形式作為組織結

構和行政方針,以基督教為信仰。

他在心裏感到喜悅,因為他擺

脫了生活中讓人討厭、令人痛苦的

要求和威脅,他離開了發出巨大歡

樂的閃電與傳出沉痛悲哀的意外聲

響的地方。在那個地方,虛假的希

望與壯麗的幸福幻影在撒歡兒;在

那個地方,人既經受著個人思想的

折磨和煎熬,又受著**的消磨;

在那個地方,智慧時而衰落,時而

歡悅;在那個地方,人在不停歇的

戰場中戰鬥,他在離開戰場時遍體

鱗傷,但仍舊不滿意、不知足。

岡察洛夫

《奧勃洛莫夫》

生活是一個惱人的陷阱。當一

個有思想的人到了成年,有了成熟

的意識,他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到自

己身處一個沒有出口的陷阱之中。

契訶夫

《第六病室》

他原本不會走來走去,不會焦

急得撓頭,也不會製訂各種計劃,

而是把一切都交給生活去決定,而

生活甚至能將磨盤磨成麵粉。生活

本來可以容納一切,它既不來尋求

他的幫助,也不請求他的準許。

契訶夫

《遊獵慘劇》

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單身漢,

會發出狗的氣味嗎?

契訶夫

《致葉·米·沙芙羅娃》

應該抓緊時間好好生活。要知

道一種稀奇古怪的病,或是任何一

件悲慘的意外事故,都會中斷生命。

奧斯特洛夫斯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我想要被埋在雪裏。我堅信,

這將會止住流血,也會讓我的呼吸

更加輕盈。

帕烏斯托夫斯基

《海風》

對危險的恐懼比看到危險本身

可怕千萬倍,焦慮本身帶來的重擔

也遠遠大於我們所擔憂的那件壞事。

丹尼爾·笛福

《魯賓遜漂流記》

被你們稱作愛情的東西實際上

是一種普遍存在、存續世間很短的

愚蠢行為,但你們卻用婚姻將這種

短暫的愚蠢轉變成了長久的愚蠢。

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我們四十歲時

死於一顆

我們在二十歲那年

射進自己心裏的子彈。

阿爾貝·加繆

《加繆手記》

可是, 現在你還想要我做什

麽?現在讓我留在你身邊,按照你

的好惡,讓我活活地流血,就是因

為我像個白癡一樣喜歡你?……這

也是一清二楚的,嗯?哼,我肯定

地告訴你,這不是我要過的生活!

不,這不是生活!

奧拉西奧·基羅加

《愛情、瘋狂和死亡的故事》

“ 隻要你挨過窮, 你內心裏就

一輩子是個窮人。”他接著又說,

“即便我完全坐得起出租車,可我

還是經常走路,因為我就是沒法兒

允許自己浪費那一個先令。”對於

奢侈,他既仰慕,又反對。

毛姆

《隨性而至》

當窮苦到了一定的程度,人會

被一種幽靈般的冷漠所壓倒,把他

人都當作一個個遊魂。

維克多·雨果

《悲慘世界》

人的心隻能裝得下一定程度的

絕望。如果海綿已經飽和,即使大

海從上麵流過,也無法給它增添一

滴水。

維克多·雨果

《巴黎聖母院》

他不知道那個夢已經在他身後

了,在城市另一邊那大片黑暗中的

某個地方,在那裏,合眾國黝黑的

田野在夜色中蜿蜒向前。

F.S. 菲茨傑拉德

《了不起的蓋茨比》

“我以前一直覺得到十八歲之

前,什麽都不重要。”瑪麗說。

“ 沒錯,” 亞伯讚同,“ 十八

歲之後也是一樣。”

F.S. 菲茨傑拉德

《夜色溫柔》

擺在她麵前的是一件可惡得無

法形容的工作:要錢。

喬治·奧威爾

《牧師的女兒》

啊!浮名浮利,一場虛空!在

這世上,我們有誰是快活的?有誰

是稱心如意的?或者,得到了想要

的,又心滿意足的?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

《名利場》

如果女性隻存在於男性創作的

小說中,人們會以為她們極為重要,

而且十分多樣:可以英勇,可以刻

薄;可以傑出,可以卑鄙;可以傾

國傾城,也可以極度醜惡;可以像

男人一樣偉大,還可以比男人更偉

大。但這是小說中的女性。而在實

際中,正如特立威廉教授所指出的,

她被關在房間裏,被推搡毆打。

弗吉尼亞·伍爾夫

《一間自己的房間》

她心裏清楚這樣一個事實,那

就是沒有理性、秩序和正義,隻有

痛苦、死亡和貧窮。她知道,在這

個世界上,多麽可恥的背叛都會發

生。她也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

有幸福能夠長久。

弗吉尼亞·伍爾夫

《到燈塔去》

站在痛苦之外規勸受苦的人,

是件很容易的事。

埃斯庫羅斯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噢,我受了那麽多苦,作為獎

賞,你肯將兒童書本裏的未來賜予

我嗎?

阿爾蒂爾·蘭波

《蘭波作品全集》

二十歲的年紀,並非是橫亙在

自己麵前的河流,而是河上那座倘

若渡過了便永遠不會再見到自己認

識的人的小橋。

竹久夢二

《春已逝》

大半的人在二十歲或者三十歲

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就變

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不過

是用來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

味兒的時代所說的、所做的、所想

的、所喜歡的,一天天地重複,而

且重複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

脫腔走板。那時老人聽了最初幾個

音就出神了,眼淚冒上來了,而這

種感動,與其說是由於現在體會到

的樂趣,還不如說是由於從前體會

過的樂趣。

羅曼·羅蘭

《約翰·克利斯朵夫》

當悲傷來臨時,

不是單個來的,

而是成群結隊的。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

到頭來,

我們記住的,

不是敵人的攻擊,

而是朋友的沉默。

馬丁·路德·金

《來自伯明翰監獄的信》

我們的生活也像是低檔的商

品,外表上都敷有一層虛假的光彩。

我們的痛苦都會被掩蓋,而那些冠

冕堂皇、多姿多彩的東西總是要被

拿出來炫耀的。內心越是有欠缺,

越希望在別人眼中被看作幸運兒。

人們的愚昧到這種地步,以致將別

人的意見看作自己奮發努力的主要

目標。

亞瑟·叔本華

《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

人總是出租自己。他們的天賦

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奴役他們的人

用的。這樣住在家裏的不是自己而

是房客。我不喜歡這種普遍的心理。

心靈的自由應該愛惜,隻有在正當時

機才可以把自由暫時抵押,我們若懂

得明辨的話,這樣的時機是很少的。

米歇爾·蒙田

《蒙田隨筆集》

結婚後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窮,

不是嫉妒,不是打架,而是平淡、

無聊、厭煩。兩個人互相覺得是個

累贅,懶得再吵嘴打架,盼望哪一

天天塌了,等死。……兩個人仿佛

捆在一起扔到水裏,向下沉……

曹禺

《日出》

老李把各位太太和自己的太太

比較了一下,得到個結論:夫妻們

原來不過是那麽一回事,“將就”

是必要的;不將就,隻好取消婚姻

製度。

老舍

《離婚》

風雨

要是都按著天氣預測那麽來,

就無所謂狂風暴雨了;

困難

若是都按著咱們心中所思慮的

一步一步慢慢地來,

也就沒有

把人急瘋了這一說了。

老舍

《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