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罪大功 全家彼滅——竇憲

東漢章帝出去遊玩,路經首都洛陽城北黃河岸邊的一座莊園,興致勃勃地問身邊的人說:“沁水長公主還經常來此遊玩看視嗎?”皇帝的女兒叫做公主,皇帝的姐妹叫做長公主,沁水長公主是章帝的姐姐。

誰也不回答章帝的問題,身邊的人都是麵麵相覷,一個宦官還用眼神示意乘輿的車夫快點驅車離開。章帝覺得很納悶,命令道:“不要走,把莊園的管家給聯叫來!”管家來後,章帝問他:“沁水長公主還常來此遊玩嗎?”那管家用眼珠掃了一下周圍的人,戰戰兢兢地回答說:察陛下,長公主與此園無涉,從不到這裏來。”章帝越發覺得不對勁。他明明記得這一片莊園是他小的時候父親光武皇帝賜給姐姐沁水公主的嘛。姐姐還經常帶他來這裏來玩。這裏的水渠、小橋、樹林、破池,他都記憶猶新,怎麽硬說這裏不是長公主的莊園呢?他又間一遍:“這裏不是長公主的莊園,是誰的莊園?”那管家答道:“這裏是虎貴中郎將竇憲竇大人的莊園。”章帝自言自語地說:“這裏明明是沁水長公主的莊園,如何成了竇將軍的莊園?"這時,竇憲過來,拱手拜過,說道:“察陛下,這片土地,向來是竇家所有,恐陛下記憶有誤。”

章帝看見竇憲眉清目秀,身材雋逸的樣子,立即想到了他的姐姐竇皇後,疑慮也就打消了大半,沒有再追間下去。但他總覺得心裏不是滋味,沒有心思再玩下去,便令車駕回宮。章帝一路上思來想去,沁水長公主畢竟是他的親姐姐,什麽時候把這片莊園讓給了竇家,為什麽不同他商量一下呢?他反而連點消息都不知道,難道她有什麽困難?到宮後,他立即傳令召沁水長公主進宮。

長公主來後,佯作笑容,搭仙著說道:“陛下心中還想著姐姐,姐姐感恩不盡。”章帝也寒喧幾句,然後問道:“姐姐在城北的莊園,何時改姓竇氏?"長公主聽了此話,眼淚僻哩啪啦地就落下來了,說道:“姐姐實不敢言。”章帝看姐姐這樣為難,心知這事一定有文章。他看長公主心有餘悸,就說:“請姐姐一定如實相告。”長公主這才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去年,這座莊園已被竇憲以低價強買了去.為了避免遭到報複和陷害,她隻能忍氣吞聲,不敢聲張。

章帝聽了姐姐這番話,又氣又恨.這竇憲都欺侮到皇姐的頭上來了1

竇憲一家,已經幾代貴重了。還在光武帝劉秀打天下的時候,竇憲的祖父竇融是一個有功之臣,在光武帝平定公孫述、魄囂統一全國的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光武帝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竇融被任命為大司空。大司空是皇帝手下的最高官職―宰相之一,與大司農和大司馬合稱三公,主管土地、水利建設和營建工程。但竇融心中明白,他在宰相的位置上是幹不長的。前漢王莽當上宰相以後,逐漸培植個人勢力,最後篡奪了漢朝的天下。所以劉秀對宰相十分戒備,一方麵逐漸削去宰相的部分權力,把許多過去由宰相處理的事交給官位不高的尚書台來處理,另一方麵,不讓哪一位宰相在這個位置上幹長。有一些還被強加罪名免官下獄甚至掉腦袋。竇融怕得到他們同樣的下場,就以年事已高為由,多次請求隱退。光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並且覺得他明白皇帝的心思,對他更加恩寵了,還把一個女兒內皇公主嫁給竇融的兒子竇穆,另一個女兒涅陽公主嫁給了竇融的侄子竇固。竇融的一個孫子竇勳娶了劉秀的孫女、東海恭王的女兒批陽公主。從此,竇家的勢力真是炙手可熱。除上麵說到的三位娶了公主的之外,竇家被封為公的一人,封為侯的二人,官秩(等級)在二千石以上有四人。“石”讀dan,本是容器的容量單位,經常用來表示糧食的數量。在這裏,是表示官位的高低。二千石是三公以下最高的官秩。其中還分中二千石、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三種。按照待遇來說,三公的月奉(相當於工資)是三百五十解(也是糧食的容量單位,當時每解十鬥),中二千石是一百八十解,二千石是一百二十解,比二千石是一百解.有級別的官員中最低的是一百石,月奉隻有十六解。有的無級別的官員月奉隻有八解。可見竇氏一家的地位有多麽顯赫了。

竇氏家族紅極一時,家人借勢橫行霸道,欺壓百姓,多行不法,對皇家的威權也不可能不構成威脅。光武帝死後,東漢的第二位皇帝明帝就派人監視竇氏家族,並且抓住了竇穆賄賂小吏這個把柄,把竇穆、竇勳逮捕下獄,父子兩個都死在獄中。

但是,常言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竇家並沒有徹底垮台.章帝繼位後,在建初二年(公元77年)納竇勳之女為貴人。貴人本是皇帝妃殯當中地位較低的,但竇貴人很受章帝的寵愛,第二年便被立為皇後。竇家再次成為皇親國戚,竇氏家族重新跋息起來。

竇憲是竇皇後的哥哥,先被拜為侍中,不久又升為虎貴中郎將,是負責宿衛皇宮的重要武官。竇憲的弟弟竇篤被拜為黃山侍郎。兄弟二人借著竇皇後的勢力,驕橫不可一世。特別是章帝也非常寵幸他們兄弟,賞賜給他們大量的土地和財寶,不但使他們很快成了除皇帝以外的首富,還使他們毫無顧忌地為非作歹。

除竇皇後以外,章帝還有幾位貴人。其中還有兩對姊妹.一對是章帝的母親馬太後為他選的兩位宋貴人,是扶風宋揚的女兒。年紀大些的宋貴人生個皇子叫劉慶,被立為太子.還有兩位梁貴人,年紀小些的梁貴人也生個皇子,名叫劉肇。竇皇後卻沒有生兒子,就把劉肇過繼為自己的兒子。馬太後得意兩位宋貴人,但她不久就死了。竇皇後就與母親批陽公主商量如何陷害宋貴人。他們派人暗中監督宋貴人。建初七年(公元82年),劉慶的母親宋貴人病了,想吃兔子肉,就捎信讓家人送隻兔子來.竇皇後的親信宦官打聽好了宋家的人進宮的時間和路線,就堵住那送兔子的人間:“你籃子裏裝的什麽東西?”宋家的人不知這宦官的意思,有點害怕,就躲閃起來.那宦官一把扯下籃子上的布。兔子受驚,撓了宦官一爪子,跑掉了。

那宦官不依不饒,拉著宋家的人去見皇後,察報說:“這人不知帶何物入宮,皇後陛下請看,把我的手都抓破了。”竇皇後說:“是不是要搞厭勝之術啊?"“厭勝”是一種迷信的活動,就是做一個假人當做自己仇恨的人,向這假人身上紮針,從而讓自己仇恨的人得病、喪命。其實這是辦不到的,但在那科學還不發達的時代,這種活動還是很流行的。宋家的人忙跪下解釋說:“小的不過拿來一隻活兔,剛才被這位爺爺嚇跑了。宋貴人身體不適,想吃兔子肉。”竇皇後讓宦官把宋家的人打了五十大板,留下籃子,才讓那人回去。有了罪證,竇皇後就向章帝哭訴宋貴人如何搞厭勝之術,要害死她。章帝因此逐漸疏遠了兩位宋貴人。不久,又在竇後不斷的讒言之下,章帝把太子劉慶趕出皇宮,到承祿觀居住。幾天後又下詔說:“皇太子劉慶性情反常,已經沒有能力繼承天下。他雖是我的兒子,我也要根據古訓,大義滅親,廢掉他的太子,改封為清河王。而皇子劉肇,恭敬皇後,能夠繼承先世的教導,因此改立劉肇為皇太子。”竇家的人為了防止宋貴人東山再起,先把她們趕到下等宮室去住,接著又派人去盤查她們。姐妹倆不久就服毒自殺了。

劉肇畢竟隻是竇皇後的繼子,她還有生母在。當他長大懂事以後,誰能保證不發生變化?這時又有親信宦官報告:梁貴人家為了慶賀劉肇被立為太子,暗擺酒席.這更使竇氏感到未來的威脅。竇皇後又不斷地在章帝麵前說兩位梁貴人的壞話,章帝耳根子軟,逐漸疏遠了兩位梁貴人。後來,竇憲寫匿名信誣告梁貴人的父親梁辣謀反,梁辣冤死獄中,兩位梁貴人先後優愁而死。

竇氏家族在皇親國戚之中尚且橫行霸道,對平民百姓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竇憲對自己的惡行並不是不察覺,那都是他有意為之。今天經過沁水公主莊園以後,他也預感到事情不妙。他低著頭來到宮中,在章帝麵前跪下,隻叫了聲“陛下屍就不再說什麽了。

“你還記得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嗎?"這故事人人都知道,皇帝提出這個問題的用意也是很明白的,所以竇憲一聲不吭。

“你今天在沁水公主莊園的表現,何異於指鹿為馬?”章帝的火氣越來越大,“你連皇姊都敢侵奪,這使聯甚為震驚.諸外戚向來沒有敢犯法的,你……”正在這時,竇皇後聞訊趕來,她一言沒發,隻是在章帝看得見的地方坐下。章帝的火氣在不知不覺中就消了大半,語氣也慢下來,聲音也低下來,“國家若拋棄你竇憲,就像扔掉一隻雞雛、一隻死老鼠。”竇憲一直跪著,並沒有見到妹妹來到,嚇得他叩頭如搗蒜。但他卻感到了章帝口氣的變化,“聯這一次原諒你,暫不治罪。你須盡快還田於長公主。”竇憲又叩頭感謝。待他站立起來的時候,看見妹妹正坐在旁邊微筆,才明白這戲劇性變化的原委。

其實,章帝也並不真想把竇憲怎麽樣,章帝十九歲繼位以來,養尊處優,沉迷酒色,身體虧耗;所以,不到中年,就漸感身體不支,甚至處理政事也覺得力不從心。很多事,他必須依靠竇後和竇憲兄弟;這就使他們重新抬頭並且有恃無恐.

太尉鄭弘對竇氏兄弟權勢太大,結交賓客,危害朝廷,深感憂慮。但他沒有勇氣直接指斥竇憲,就奏告竇憲的賓客張林、楊光等人貪殘贓賄。可是竇氏黨徒盤根錯節,遍布朝廷,受理奏章的尚書是楊光的朋友,就把宋弘奏章的內容泄露給楊光,楊光又去找竇憲求救。他們來個惡人先告狀,向章帝報告鄭弘泄露國家機密。章帝當然是偏信竇憲的,就下詔指責鄭弘,收了他的印緩,也就是罷了他的官,把他趕出京城。鄭弘一氣之下,老病複發,生命垂危。但他在病中,仍給章帝上書說:“竇憲的奸惡,貫天達地。陛下處夭子之尊,而相信餡1(ning)之人,卻不考慮國家的存亡。……臣願陛下誅滅奸臣。”章帝看了鄭弘的上書,略有醒悟,便派人帶著藥去看望鄭弘。可惜,當皇帝的使者來到的時候,鄭弘已經命歸黃泉了。

竇憲是一個機靈敏捷的人,但心胸卻很狹窄,隻要有仇恨,不論大小,都要千方百計地尋求報複。竇憲的父親竇勳、祖父竇穆被明帝下獄的時侯,當時擔任渴者的韓纖參加了審訊。二十年後,竇憲派人殺了韓纖(y動的兒子,用他的頭祭竇勳的墓。

章和二年,年僅三十二歲的章帝駕崩,太子劉肇繼皇帝位,史稱和帝。章帝的竇皇後被尊為皇太後。因為劉肇隻有十歲,由竇太後臨朝聽政。竇太後下了一分詔書,說:“今皇帝年幼,禦體久佳,膚暫且佐助聽政。雖然外有大國賢王作為屏障,內有公卿大臣協助統理本朝。然而,要治理好國家,還需要有人從內部給以幫助。聯之長兄現任侍中的竇憲,是一個智能兼備的人,又很忠孝,因此受到先帝的器重,留下遺詔,讓他輔助朝政。但竇憲堅持謙讓,聯也不能強迫他.所以,現在委任他為兩宮的宿衛。這個任務已經很重,就不再給他其他任務了。”這分詔書表麵上看來是不給竇憲太大的權力,但這隻是一個圈套。因為竇憲宿衛兩宮,又有外戚的身分,實際上是以武力挾持宮廷,有著非常大的實權。他參與機密,宣布浩命(就是皇帝的命令),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光武帝劉秀有一位哥哥,叫劉績(yin),比劉秀造反起義還早。但在爭奪權力的鬥爭中,劉編被另一個本家、自稱皇帝的劉玄殺害。劉秀當上皇帝以後,就追封劉績為齊王,他的後代也都世代封王。劉繽的曾孫劉暢被封為齊瘍王。劉暢聽說章帝駕崩,就來首都洛陽吊唁。竇太後幾次接見劉暢。竇憲怕太後信任劉暢,分了他的權,就派刺客把劉暢殺了,還放風說,一定是劉暢在青州(今山東省北部)的弟弟劉剛派人殺的。但不久,凶手在京師被抓到,真相大白。竇太後覺得臉上無光,就把竇憲在內宮軟禁起來。

事有湊巧,就在兄妹二人為如何下這個台階而焦急的時候,南匈奴派使臣來,要求漢朝出兵,乘北匈奴發生饑荒的機會,幫助他們討伐北匈奴,使南北匈奴統一為一國,永遠成為漢朝的友好鄰邦。原來,在前漢武帝的時代,漢朝大軍討平了匈奴,使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南匈奴歸附漢朝.後漢光武帝劉秀在世的時候,南匈奴多次請求漢朝出兵,討滅北匈奴。但東漢建國之初,國力尚不強盛,劉秀執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不言戰事,沒有答應南匈奴的要求。經過四十多年的中興,東漢已經有了一定的國力,又趕上北匈奴發生饑荒,所以南匈奴再次請求漢朝出兵.

東漢朝廷內部也分成兩派.一派認為這是‘天授時機”,正好“以夷製夷,於國有利”,另一派則認為,應該坐視夷虜相攻,否則“引兵費時,坐失上策,去安即危”。竇憲則請求出擊匈奴,建功贖死。竇太後軟禁竇憲本來就不是真心,她不顧一些大臣的反對,命令以竇憲為主帥,車騎將軍耿秉為副,率軍北上,伐北匈奴。三公九卿聯名上書諫止,竇太後就是不聽。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竇憲與耿秉各率四千騎兵,與率一萬騎兵的南匈奴左穀鑫(在這裏讀lull,匈奴王稱號)王師子(師子是人名)從朔方雞鹿塞(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瞪口縣西北哈隆格乃峽穀口)出發;南單於屯屠河率萬餘騎從滿夷穀(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北)出發;度遼將軍鄧洪匯合邊疆的羌胡兵和南匈奴左賢王安國共一萬八千騎從固陽塞(在包頭市東)出發。三路大軍直指大漠以北,並在琢邪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會師。竇憲胸有成竹,指揮若定。他又分遣副校尉閻盤等人率左穀氫王師子等的精兵,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在今蒙古國西南部),大破北匈奴軍,斬首萬三千級,獲牲口馬牛羊駱駝百餘萬頭,北單於逃走.北匈奴八十一部二十餘萬人率眾向漢朝投降。竇憲躊躇滿誌地登上離內地三千餘裏的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碑記功,然後凱旋而歸。

竇太後聽說竇憲大勝而歸的消息,馬上派人持節到五原(在今包頭市西)去迎接,同時宣布拜竇憲為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過去,大將軍一直是在三公之下的。還封他為武陽侯,食邑二萬戶。這一次,竇憲倒是很有風度,百般推辭,堅決不受。不久還軍京師,威震朝廷.太後再次封竇憲為冠軍侯,食邑二萬戶。竇憲還是堅持不受。但竇憲的兄弟們也都封了侯,他們都接受了。

竇憲再次率軍離京,出鎮涼州(在今陝西、甘肅、寧夏、青海一帶)。逃跑的北匈奴單於捎信來,要見竇大將軍,竇憲派人去迎接。但這時北匈奴又被南匈奴打敗,繼續向北逃,所以接北匈奴單於的人沒有接到。第二年,竇憲再次派兵進攻北匈奴,並在金微山(即今阿爾泰山)大破北匈奴軍,活捉了北匈奴單於的母親母闊氏(yanzhi)。北單於逃走不知去向。這次遠征,離開漢朝本土達五千餘裏。

竇憲這個人,雖然心術不正,但卻是一個很聰明很能幹的人。他這次戰勝北匈奴,是一件影響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的大事。北匈奴逃走了,對於中國來說,他們無影無蹤。可是,幾百年後,他們卻以不可阻擋之勢出現在歐洲,造成了歐洲和北非的民族大遷徙。北匈奴的逃走,解除了中國北邊為害幾百年的一個大患。因此,竇憲是一個為整個中華民族建立了不朽功勳的人物。

然而,在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的較量中,竇憲又是一個殘忍狠毒的人物,平定北匈奴,使他在政治上獲得了一筆可觀的資本,他便極力利用這筆資本發展個人勢力.他的家人占據著國家關鍵性的崗位,充滿朝廷。竇氏兄弟四人及他們的子女,擔任侍中、將、大夫、郎吏等重要官職的有十餘人.他把自己的爪牙親信安排在各個重要部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他們依仗權勢,欺淩百姓,連他們的奴仆也橫行霸道,強奪民財,強娶犯人的妻子,強搶民女……商人躲避他們像躲避強盜一樣,誰敢對他們的胡作非為說半個不字,誰就要受到他們的迫害。尚書仆射樂灰忍無可忍,上書建議竇氏的四位兄弟謙退,先是被他們強迫退休,又被逼自殺。

竇憲的權勢越來越大,小皇帝劉肇的年紀也越來越大,越來越懂事,這對竇憲的權勢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竇憲便企圖殺害和帝劉肇。十四歲的劉肇確實很聰明,他看出了竇憲的陰謀,甥舅之間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暗鬥。

劉肇身邊全是竇家的人及其親信。此外就是宦官,而宦官也多數依附竇氏。劉肇細心觀察,覺得鉤盾令(負責宮內河池苑囿的宦官)鄭眾小心謹慎,有心機,不與竇氏及其心腹交往。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六月的一天,劉肇趁竇憲不在京師洛陽的機會,找了一個別人不在的時候,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鄭眾,兩人商量好了誅滅竇氏及其黨羽的辦法。

前麵介紹過,在劉肇被立為太子之前,本已有一位太子,那是宋貴人生的劉慶,當時的竇皇後迫害死了兩位宋貴人,廢了劉慶的太子,立從梁貴人那裏過繼來的劉肇為太子,劉慶被封為清河王。兩人長大懂事以後,關係一直不錯。劉慶也常到宮中來看望弟弟,也就是和帝劉肇.竇憲回到洛陽後的一天,劉慶又來看望皇帝,談話中間,劉肇小聲問劉慶:“皇兄可曾聽說,有一本叫《外戚傳》的書?”

“看過。我是從千乘王劉伉那裏借來讀的。”

“我聽鄭眾說,書中講了前朝孝文皇帝誅薄昭、孝武皇帝誅竇嬰的故事?"

“是的。薄昭是文帝的舅舅,竇嬰是武帝的舅舅。”劉慶的聲音很低很低。

“煩請皇兄從千乘王那裏把這本書替我借來一讀。”劉肇說話的時候,兩眼直盯盯地看著劉慶。

“我這就去借.”苦難是可以使人聰明的。這兄弟二人,雖然所處的地位很高,但正是這種地位,又使他們蒙受了別人無法經受的苦難。兩個十幾歲的孩子,用後來唐代的人的話來說,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劉慶從宮中出來,看見鄭眾,就小聲對他說:“陛下讓我去給他借一卷《外戚傳》看看。”鄭眾明白:“和帝劉肇也要殺舅舅了。”他就利用自己在宮中自由出入的方便,找到與和帝已經商量好的幾位可以信賴的武將,暗示他們作好準備。第二天一大早,和帝劉肇果然來到北宮,詔令執金吾、五校尉等武官把守南北兩宮,關閉城門。收捕郭磺、郭舉、鄧疊、鄧磊等竇氏爪牙,下獄誅殺。又派人到竇憲家中,收回大將軍印緩。竇憲處在被包圍之中,與外界失去聯係,隻好從命。

和帝礙於竇太後的關係,不好直接誅殺竇憲,就再次封他為冠軍侯,但命令竇氏兄弟都要回到自己受封的地方去,不得留在京師。和帝還派人監視他們。但這兄弟幾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國以後,竇憲、竇篤、竇景三兄弟都被強迫“自殺”。隻有竇憲的一個小弟竇31(gui)平時自我約束,民憤不大,沒有被逼。

永元八年,竇太後憂鬱而死。這時,有人把劉肇的身世告訴他,他才知道自己本是梁貴人所生,梁貴人卻被逼死。和帝給自己的生母上了尊號,他還念及多年的養育之恩,沒有接受一些人提出的貶去竇太後尊號的建議,仍追溢她為章德皇後,與章帝合葬。梁貴人的親屬,早已被流放到九真(在今越南北部),和帝當然得下令接他們回來。梁氏親屬回京時,路上不忘去找竇難,逼他自殺了。

由於宦官鄭眾等人在這次平定竇氏家族的政變中立了大功,被封為大長秋,擁有很高的權勢。從此宦官開始參政,成了東漢後期政治鬥爭的一個新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