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周恩來同誌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他的組織才幹、領導藝術、黨性原則、外交策略、人格魅力……深受中外人士所讚揚。隨著時代的推移,周恩來作為東方道德的代表,不僅在中國各族人民心中產生了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而且也在世界各國人民中廣為傳揚。全麵正確地反映周恩來偉大的一生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筆者多年追求的創作願望。
《周恩來在上海》是作者創作的史傳文學《周恩來》之第二部,它集中地描寫了周恩來自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初到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初在上海的戰鬥生活。在這期間,周恩來為黨、為祖國、為人民盡心竭力,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同時,他在對敵鬥爭、黨內路線鬥爭、保衛黨中央的安全、營救被捕同誌、收集情報和指導各革命根據地建設與發展等方麵,都以驚人的智慧創造了成功的經驗,並為中國革命建立了特殊的功勳。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周恩來的這段經曆鮮為人知。拙作《周恩來在上海》,就是試圖以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較為全麵、準確地反映周恩來在上海這四年又一個月的革命活動。
由於《周恩來在上海》是一部史傳文學,因此它應具備史、傳和文學三個方麵的屬性。所謂史,就是要求作者采用唯物史觀較為正確地反映這段複雜的曆史。再者,正因這段曆史十分複雜,且又有著很多敏感點,這就必然要求作者在忠實於曆史的同時,對這段錯綜複雜的曆史中的人物、事件有所取舍。所謂傳,就是說這部《周恩來在上海》是為周恩來作傳的。因此,這部書的主線是圍繞著周恩來展開的。自然,書中所選取的有關人物和事件,也都是為周恩來服務的。所謂文學,就是明確界定《周恩來在上海》是一部文學化的曆史人物傳記,非正傳或評傳等。這就要求這部作品除去上麵說的史傳的屬性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因此,對曆史環境的描寫、對傳主周恩來的心路曆程的闡演,以及事件的組織和大部分對話都是文學化了的。簡之,筆者所遵循的創作原則是:
一、忠實於曆史。唯有忠實於曆史才有生命力,塑造的周恩來藝術形象才具有強大的感染力。為增加這部史傳文學的可信性,大凡能援引史料的地方絕不行文杜撰。
二、藝術地再現周恩來。一句話:波瀾壯闊的曆史、浩瀚無盡的原始素材……都是為塑造周恩來這個偉大的藝術形象服務的;所有的藝術創造手段,也隻是塑造周恩來這個偉大藝術形象的工具。唯有如此,才會無愧於偉大的時代、偉大的人民。
三、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裏,周恩來與他的戰友們都要隨時改名換姓,因此有著很多的名字。但是,為了讓今天的讀者了解那個時代以及他們那一代人的豐功偉業,筆者基本上不用代號和時名,均用黨中央所通用的名字。
需要說及的是:這部《周恩來在上海》寫成草稿之後,已經謝世的電影大家丁嶠同誌希望我能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借以紀念周恩來誕辰一百周年。後在李琦、金衝及、羅青長、何敬修、黃允升以及安全部許多同誌的關心下,終於完成了長篇電視連續劇《周恩來在上海》,並由中央電視台投資拍攝。因此,這部《周恩來在上海》的完成稿,很自然地吸收了電視連續劇的內容。
在寫作這部書稿的時候,筆者參閱並恭錄了大量的史料,甚至還選錄了一些本屬於其他學者的科研成果。有些主要著作附記書後,有些在引用時注明出處,有些就化入行文中。對此,作者是深表感謝的。
由於作者水平所限,錯誤在所難免,唯望賢者指教。
二○○八年二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