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小白龍變白馬

唐僧和孫悟空連著趕了幾天的路,不辭辛苦。這時正逢嚴冬臘月,寒風凜冽,天寒地凍。這一天,師徒二人來到一處山澗附近,突然聽到前麵傳來巨大的水聲。唐僧有些驚慌地問道:“悟空,這是哪裏傳來的聲響?”悟空回答說:“我記得這裏名叫蛇盤山鷹愁澗,我想這水聲應該就是從那鷹愁澗裏傳出來的。”

兩人正說話的時候,突然從山澗裏鑽出一條白龍,在山澗裏掀起一陣巨浪,一躍就朝著唐僧撲了過來,唐僧嚇得動彈不了。孫悟空見勢不妙,丟下手中的行李,一下子把師父從馬上抱了下來,轉身就跑。白龍追不上孫悟空和唐僧,轉頭把那匹白馬吞進肚子裏,鑽回山澗。

悟空將師父安置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隨後拿著金箍棒回到山澗旁邊,尋找行李和白馬。結果,行李是找到了,白馬卻怎麽找也找不到了。孫悟空想了想,縱身一躍,飛到半空,手搭涼棚,用火眼金睛四處一看,千裏之內都見不到馬的蹤影。孫悟空帶上行李,飛回唐僧旁邊說:“師父,咱們的白馬一定是讓那條白龍給吃了。”唐僧說:“徒弟不要亂說,難不成那條龍連馬帶鞍全都吞進了肚子裏?一定是你沒找到。”悟空說:“師父有所不知,徒弟有火眼金睛的本事,千裏以內的東西,俺老孫隻要動一動法術,什麽都能看得清,那麽大的一匹馬,怎麽可能逃過我的眼睛?”

聽完這番解釋,唐僧才信了孫悟空的話,說:“既然白馬讓那妖怪吃掉了,這可如何是好,還有那麽長的路,難道真的讓我走著去西天不成?”說完,竟然哭了起來。看到師父這副樣子,孫悟空又氣又煩,說:“師父你怎麽這麽不爭氣,哭個什麽勁兒。你在這裏等著,我去找那白龍算賬!”唐僧見悟空要走,慌忙拉住他說:“徒弟,你這一走,把我自個兒扔在這荒山野嶺,萬一我再讓那白龍吃了,到時候人馬都死了,你如何是好?”聽完這話,孫悟空暴跳如雷,喊道:“你真是難伺候!你又想騎馬,又不讓我找那白龍算賬。那好,我們就坐在這裏守著行李,一起老死吧!”

孫悟空正坐在那裏生悶氣,突然傳來一個聲音:“大聖不要煩惱,唐長老也休要再哭。我們是觀音菩薩派來的神仙,特地來幫助你們化解麻煩。”聽完這話,唐僧立即跪拜答謝。孫悟空問道:“你們有幾個人,煩請報上名來,俺老孫好心中有數。”於是,眾神依次回答說:“我們是六丁六甲[76]、五方揭諦[77]、四值功曹[78]、一十八位護駕伽藍[79],在這裏輪流聽候你的吩咐。”孫悟空於是說:“那今天輪到誰來幫我?”眾仙回答說:“是五方揭諦。”孫悟空說:“那好,五方揭諦留在這裏保護我師父,我現在就去山澗裏找那白龍算賬。”說完,揮著金箍棒,撩起虎皮裙子,朝山澗飛去。

來到澗邊,孫悟空大聲喊道:“破泥鰍,快點把馬交出來!”白龍吃了白馬,正臥在水底休息,忽然聽到外麵有人罵他,按不住心中的怒火,縱身一躍跳出水麵,說:“是什麽人敢在這裏亂叫?”孫悟空見這白龍跑出來應戰,揮起金箍棒就砸了過去,白龍見狀,張牙舞爪地上去接招。兩人在空中鬥了半天,打得狂風四起,滿天水霧。時間一久,白龍體力不支,漸漸地阻擋不住孫悟空的攻勢,一轉身鑽入水中,深潛澗底。

孫悟空見山澗陡峭狹隘,也沒法追趕,於是回去對唐僧說:“師父,那妖怪打不過我,躲到水裏不出來了。”唐僧說:“你前陣子打死老虎的時候,還跟我說你有降龍伏虎的本領,現在怎麽拿一條白龍沒辦法了呢?”悟空一時憋屈,回答說:“好,我這就去把那白龍抓來!”再次來到水邊,悟空將如意金箍棒變成一根巨柱,伸進山澗裏一陣攪動,把裏麵的水攪得渾濁不堪,如翻江倒海。白龍在水底被攪得暈頭轉向,隻好再次飛出來應戰。這一次,白龍更是無法招架孫悟空,鬥了幾個回合就撐不住,變成一條水蛇鑽進了草叢裏。

悟空找不著蛇,情急之下念動咒語,將土地神喚了出來。土地聽完悟空的抱怨,回答說:“大聖,這條山澗又深又陡,水麵清澈,過往的鳥從水麵飛過,常常將水裏的倒影誤認為自己的同伴,因此經常衝進水裏,最終被淹死。因此,這山澗也叫‘鷹愁陡澗’。不久前菩薩去東土尋找取經人,在附近救了一條白龍,便將他放生在這鷹愁澗,讓他在這裏等候取經人。你要想收服白龍,隻需把觀音叫來。”

悟空帶著土地來見唐僧,將事情的經過向唐僧說了一遍。這時,金頭揭諦探出身子來說:“大聖,去南海尋找觀世音的事情就交給我吧,小神這就出發。”悟空點頭說:“那就有勞了。”

金頭揭諦駕著祥雲,不一會兒就趕到了南海,向菩薩說明了來意,菩薩回應說:“那白龍是西海龍王的兒子,因犯了天條被處死罪,幸得我的幫助才免於一死,你所說的已在我意料之中,我跟你走一趟吧。”於是,觀世音和金頭揭諦一起,朝鷹愁澗飛去。

兩人趕到鷹愁澗時,孫悟空正站在水邊叫罵。見觀音趕來,悟空立即跳到空中,說:“好你個觀世音,你教那唐僧在我頭上套上金箍,還教給他緊箍咒,害得老孫一聽那咒語就疼得死去活來,你為什麽要害我?”菩薩笑著回答說:“你這猴子劣性難改,不用金箍管教你,還不知道你會闖出些什麽禍來!”孫悟空自覺理虧,於是說:“好,這件事改天再跟你算賬,可你為何把白龍養在這鷹愁澗,還讓它跑出來吃我們的馬,你倒是解釋解釋!”菩薩說:“我是故意安排這白龍在這裏等待你們師徒出現的。西天取經路遙道遠,一般的馬匹是吃不消的,必須有一匹龍馬伺候,唐僧才能到達西天靈山。”孫悟空說:“這白龍躲在山澗裏不出來,你有什麽辦法?”

菩薩叫過金頭揭諦來,說:“你到水邊喊一句‘西海龍王三太子快出來,南海觀世音在此’,白龍自然會出來。”金頭揭諦按照觀音的話,到水邊喊了兩聲,小白龍果然從水裏鑽了出來,化成一個人身,拜倒在地,說道:“承蒙菩薩救命之恩,在這裏等了很久,卻不曾見到取經人路過。”聽完這話,菩薩指了指旁邊的孫悟空說:“這就是取經人的大徒弟。”白龍馬說:“可他從沒有和我提起取經的事。”菩薩笑著說:“那猴頭一心保護師父,隻想著抓你,哪裏會考慮到取經的事兒。”小白龍不再狡辯。

菩薩來到白龍麵前,把他頭上的明珠摘下來,用楊柳沾了些甘露[80]灑在白龍身上,吹了一口仙氣,說了聲“變”。轉眼間,小白龍已經化成了一匹白馬。菩薩對白龍馬說:“你一定要悉心照顧好師父,等到了西天,佛祖自然會還你龍身,助你修成正果。”白龍馬心領神會。

菩薩正要離去,悟空扯住菩薩的衣服說:“我不去了!西天這麽難走,磨難重重,俺老孫都性命難保,還要保護一個普通的和尚,這什麽時候才能到,我不去了!”菩薩見孫悟空耍性子,於是說:“你好不容易從五行山下逃出來,怎麽變得這麽懶惰?你要是怕取經路上磨難太多,那我再教你一個本事。”說完,從淨瓶裏的柳枝上摘下三片柳葉,放在孫悟空的腦後,說了聲“變”,那三片柳葉兒瞬間變成了三根毫毛。菩薩說:“這三根毫毛含有法力,你在取經途中無計可施的時候,可以用這幾根毫毛來救命。”孫悟空這才心滿意足地謝過觀音菩薩,不再叫嚷。

觀音離開後,悟空牽著白龍馬來到唐僧麵前,說:“師父,有馬了。”唐僧看了看馬說:“悟空,這馬怎麽跟以前不一樣了,你從哪裏找來的?”悟空說:“師父,實不相瞞,這匹馬是那條白龍變的,幸得菩薩幫助,我才收服了它。”聽完這番話,唐僧又驚又喜,說:“快快帶我去謝過菩薩。”悟空說:“算了吧,菩薩早走了,估計現在已經返回南海了。”唐僧點點頭,在原地朝南拜了幾拜,遂起身上路。孫悟空幫師父收拾了行李,牽著白龍馬,跟著師父往西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