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現代哲學和天文學中已經解決了的一種現象——勒皮他人在天文學上的極大進展——國王鎮壓動亂的手段。

我請求國王允許我參觀一下這座島上各樣稀奇古怪的事物,他十分寬宏並高興地答應了,並且命令我的老師陪我前往。我主要想知道,這島是怎樣運行的,是由於人工原因,還是憑借了自然的力量。現在我就要來向讀者作一個哲學上的解釋。

飛島,或者叫浮島,呈正圓形,直徑約有七千八百三十七碼,或者說四英裏半,所以麵積有十萬英畝。島的厚度是三百碼。在下麵的人看來,島的底部或者叫下表麵,是一塊平滑、勻稱的金剛石,厚度約為兩百碼。金剛石板的上麵,按照常規的序列埋藏著一層層的各種礦物。最上麵是一層十到十二英尺深的鬆軟肥沃的土壤。上表麵從邊緣到中心形成一個斜坡,所有降落到這個島上的雨露都因斜坡沿小河溝流向中心,之後全都流進四個周界約半英裏的大塘。這些大塘距島的中心約有兩百碼。白天,因為太陽的照射,水塘裏的水不斷得到蒸發,所以不會滿得溢出來。除此之外,國王有本事將島升到雲霧層以上的區域,因此他可以隨意地不讓雨露降落到島上。博物學家們一致認為,雲層怎樣也不會升到兩英裏以上的高度,至少在這個國家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麽高的雲層。

島中心有一個直徑約為五十碼的窟窿,天文學家由此進入一個大的圓頂洞,叫“佛蘭多納.革格諾爾”,意思是“天文學家之洞”。這個洞位於金剛石板上表麵以下一百碼的深處。洞內有二十盞燈長明不熄,金剛石板麵的反照又將強烈的燈光投射到四麵八方。這地方收藏著五花八門的六分儀、四分儀、望遠鏡、星盤以及其他天文儀器。決定該島命運的東西是一塊形狀像織布工用的梭子一樣的巨大的磁石。磁石長六碼,最厚的地方至少有三碼。磁石中間穿著一根極其堅硬的金剛石軸,依靠這軸,磁石即可轉動。因為磁石在軸上絕對平衡,所以就算力氣最小的人也可以轉動它。磁石的外麵套著一個四英尺深、四英尺厚、直徑十二碼的金剛石圓筒。圓筒平放在那兒,底部有八根六碼長的金剛石柱子支撐著。圓筒內壁的中部,是一個深十二英寸的凹口,軸的兩端就裝在裏麵,可根據所需隨時轉動。

任何力量都沒有辦法將磁石從原來的地方搬開,因為圓筒、支柱和構成島底麵的那一部分金剛石板都是連在一塊兒的。

飛島就是借助於這塊磁石,或升或降,或從一處移動到另一處。在這位國王統治的這部分土地上,那磁石的一端具有吸力,另一端具有推力。如果把磁石豎直,讓有吸力的一端指向地球,島就下降;如果讓有推力的一端指向地球,島就徑直往上升。假如磁石的位置是傾斜的,島的動向也是傾斜的,因為這磁石所具有的力量總是在與其方向相平行的線上發生作用。

飛島憑借這種斜向的運行以便到國王領土的各個不同地區。為了解釋島的運行方式,讓我們假設AB代表橫貫巴爾尼巴比領地的一條線,cd線代表磁石,d是有推力的一端,c是有吸力的一端,島正停在C地上空。假如將磁石按位置擺好,讓有推力的一端向下,那麽,島就會斜著上升被推到D處。到達D以後,讓磁石在軸上轉動,使有吸力的一端指向E,島就會斜著運行到E。這時候如果再轉動磁石,它處於EF的位置,讓有推力的一端朝下,島就會斜向往上升起到F的位置。到F後,隻要把有吸力的一端指向G,島就朝G處運行。再轉動磁石,令有推力的一端直指向下,島就會從G運行到H。這樣根據需要隨時變動磁石的位置,島就可以按照傾斜的方向依次或升或降。通過這種交替升降(傾斜度不是很大),島就從一塊領地被送到另一塊領地。

但是一定要注意,飛島的運行不能超出下方領地的範圍,不能升到超過四英裏的高度。天文學家認為這是由於下麵這個理由(他們曾就那塊磁石寫過大量係統性的著作):磁力在四英裏以上的高度就不發生作用。在地球這一帶的地層裏,以及在離岸四英裏的海裏,能對磁石發生作用的礦物並非遍布全球,而是僅僅在國王的領土上。飛島處在這麽一個優越的位置,要一位國王讓處於磁場引力範圍內的任何一個國家歸順他的統治,就十分容易辦到了。

如果把磁石放在與水平麵相平行的位置,飛島就靜止不動,因為這種情況下,磁石的兩端離地球的距離相等,一端往下拉,一端往上推,作用力相等,也就不會產生任何運動了。這塊磁石由固定的幾位天文學家管理,他們按照國王的指令時時移動它的位置。他們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觀察天體上,觀察時所借用的望遠鏡比我們的要好。雖然他們最大的望遠鏡長度不出三英尺,望遠的效果卻比我們一百英尺的還要好得多,各種星宿看起來更加清清楚楚。這一先進條件使他們的發現遠遠超過了我們歐洲的天文學家。

國王要是能說服他的內閣同他合作,他就可以成為宇宙間最最專製的君王。可那些人在下麵的大陸上都各有自己的產業,再想想寵臣的地位又非常不穩定,所以從來都不肯跟國王一起奴役自己的國家。

一旦哪座城市發生叛亂,卷入激烈的內鬥,或者拒絕像平常一樣忠心或繳納貢奉,國王就有兩種可以使他們歸順的手段。第一種手段比較溫和,就是讓飛島浮翔在這座城市及其周圍土地的上空,使人們享受陽光和雨水的權利被剝奪,當地居民就會因此而遭受饑荒和疾病的侵襲。如果罪有應得,島上還可以同時將大石頭往下扔,把他們的房屋砸得粉碎,他們無力自衛,隻好爬進地窖或洞穴去藏身。可要是他們依然頑固不化,甚至還想謀反,國王就要拿出他最後的辦法來了:讓飛島直接落到他們的頭上,用這種方法將人和房屋一起統統毀滅。不過,國王很少采用這種極端手段的,實際上他也不想那麽做,大臣們也不敢建議國王采取這樣的行動,因為底下有自己的產業,飛島落下去了,不僅下麵的人要憎恨他們,自己的產業也要受到極大的損害,而飛島是國王的領地,不受任何影響。

但是,不到萬不得已國王是不會施行這種可怕的手段,事實上,其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因為,如果他想毀滅的城市中有什麽高高聳立的岩石,或者城市裏到處是高高的尖塔或石柱,那麽,飛島突然往下掉落,有可能就要危及島底或者說下表麵。雖然我前麵說過島的底部是由兩百碼厚的一整塊金剛石板構成的,但過大的震動也是有可能使它碎裂的;或者離底下房屋中的爐火過近而爆裂,就像我們的煙囪,盡管是用鐵石做的,靠火太近,常常就會爆裂。所有這些,老百姓都非常明白,所以事關他們的自由和財產,他們心裏明白,頑固不屈可以堅持到什麽地步。要是國王已經忍無可忍,堅決要把一座城市碾作一堆廢墟,他就會以體貼人民為借口,命令飛島以極慢的速度降落,但實際是怕傷了那金剛石板底,因為哲學家們都認為,島底要是壞了,磁石就再也不能使島升起,整個島就要跌落。

大約在三年前我還沒有來到他們這地方的時候,在國王巡視他的領土的途中,曾發生過一次特殊事件,幾乎把這個王朝毀滅了。國王陛下首先巡視的是王國的第二大城林達洛因。他離開三天後,一向抱怨其高壓政策的當地居民就關起城門,把總督抓了起來,同時以驚人的速度勞作,在城的四角建起了四座巨塔(這座城是正方形的),高度都和矗立在城中心的那座堅固的尖頂岩石相等。在每座塔以及那岩石的頂端,都安裝了一塊大磁石。他們還預備了大量最易燃的燃料,為的是一旦磁石計劃失敗,能用它們來燒裂飛島的金剛石板底。

林達洛因反叛的消息國王八個月後才得知。於是他下令讓島飄浮到這個城市的上空去。當地人民團結一致,已經儲備好了糧食以供自給。城市的中心也有一條大河穿過。國王在他們的上空停留了幾天,不讓他們享受陽光和雨水。他命令把許多繩子放下島去,可是沒有一個人送上來的是請願書,相反卻是一些十分大膽的要求:他們喊冤,要求大幅度地減免賦稅,要求選舉自己的總督。還有別的許多類似的過分要求。國王因此命令島上全體居民從最底層走廊上往城中拋擲巨石,但居民們對此毒計早有所防範,他們連人帶財物一起躲進了那四座巨塔以及其他堅固的建築物和地窖。

這時國王已下定決心要鎮壓這些驕傲的人。他命令飛島向離巨塔和岩石不到四十碼的空中慢慢降落。但是負責這項工作的官員發現,飛島下降的速度比平時快了許多,就是轉動磁石也很難使它穩定下來,島像是要直往下掉似的。他們立即把這件驚人的事報告了國王,請求陛下準許把島往上升高一點兒。國王同意了。他召集會議,並命令負責磁石的官員參加。其中有一位年紀最大、經驗也最豐富的官員獲得國王的準許做了一個試驗。他取一根一百碼長的結實的繩子,當飛島上升到城市上空他們感覺不到有吸力的位置時,就在這繩子的末端係上一塊摻和著鐵礦石成分的、與島底表麵一樣的金剛石,再從底層走廊慢慢地將繩子往塔頂放去。這金剛石放下去還不到四碼,官員就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在把它往下拖,弄得他幾乎收不回來。他接著又往下扔了幾塊小的金剛石,發現它們全都被吸到塔頂上去了。他又在其他三座塔以及那岩石上做了同樣的試驗,結果都是一樣。

這次事件使國王的計劃徹底破滅(其他情況就不再細說了),他被迫答應了這個城市提出的條件。

有一位大臣對我說過,如果飛島那次降得離城市過近而無法再往上升,居民們就決定把它永遠固定住,殺死國王和所有走卒,徹底改換一下政府。

根據這個國家的一項基本法律,國王和他的兩個年齡大一點兒的兒子都不允許離開飛島,王後也不準離開,除非她已經過了生育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