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蘇”是鄧小平夢中的“小康”(4)
這一天,興致特別高,先是遊覽了蘇州的園林,對蘇州的同誌說:“都說現在蘇州不怎麽樣了,我看很好嘛!你們一定要把這些園林保護好。”之後又到虎丘參觀,那時不搞“”一類的事,遊客照常很多,與夫人卓琳等在江蘇省和蘇州市領導的陪同下,很開心地參觀了虎丘。走到有400年曆史的虎丘“雀梅王”前,許多人都在那兒照相,一向不愛照相的突然提出“給我也來一張”,於是工作人員趕忙“哢嚓”起來……
“來來。”一臉堆笑的照過相後,見戴心思站在一邊,便向他招招手。等戴走到他身邊後,兩人就悄悄說起了一段話——
:“你說人均800美元是不是小康了?”
戴臉紅了,因為當時身為蘇州地委書記的他還根本不知道800美元到底是多少,更不知道小康是個什麽概念,“這個……”
:“就是你們這兒農村的中等水平。”
戴頓時如釋重負:“噢,那應該沒問題。”
滿意地朝蘇州地委書記點點頭。
次日,蘇州人安排一行遊太湖。春天的太湖說多美就有多美,常有人喜歡用“煙波太湖”來形容她,是因為春霧下的湖麵仿佛被淡淡的煙覆蓋著,姑娘們形容這樣的煙波如“婚紗”一樣美,弄文舞墨的小夥子們說這樣的煙波是流動的詩章。在的眼裏,太湖的煙波又會是什麽呢?
“小康。你們蘇州的農民已經住上樓房了,這算是接近小康水平了……”望著岸頭一幢幢白牆青瓦的農民小樓房,目不轉視,嘴裏不停地喃喃著。
坐在他身邊的是江蘇省的年輕女省長顧秀蓮。許多年後,我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采訪已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她。關於在1983年春到蘇州的那次經曆,當年的女省長這樣回憶——
“在太湖遊船上,小平說,這次到你們江蘇以後,我看到老百姓喜氣洋洋,你們這兒還蓋了那麽多新房子。我跟他說,農民一富起來就是蓋房子,開始蓋平房,再後來就蓋樓房了,因為我們江南一帶地少人多。小平同誌說這非常好,農民有房子住、有樓房住了,非常好。小平說,你們蘇州地區的農業是不錯的,要進一步搞好。農業是國家的重點。他說,要搞好農業,怎麽搞呢?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他說你們江蘇就要靠科技,土地少,就要走良種的路子,這樣就可以提高生產力。他說老百姓有飯吃了,以後幹活勁就足了。小平還說,你們江蘇靠近上海,如何利用這個條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很重要的。生產力發展了,人民生活就好了。平時說話不多的小平同誌,那天說得特別多,也特別興奮。蘇州的同誌用太湖的魚、蝦,為他搞了個魚宴。吃飯的時候,小平說,今天你們匯報得比較好,我呢也非常高興,我從北京釣魚台帶來了陳年茅台酒,我給你們每人獎賞一杯。結果這一頓中午飯大家吃得非常高興……”
蘇州之行,給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留下了深刻的**和美好的印象。黨的十二大,他代表第二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提出的要在20世紀末把中國建設成“翻兩番”的中國式現代化社會——即後來的小康社會的理想,可以說是在蘇州找到了印證。
“喂喂,你是蘇州戴書記嗎?”在離開蘇州沒幾日,有一天戴心思書記在辦公室突然接到一個從北京打來的“保密電話”。那邊說:“我是小平同誌辦公室的,首長要我核實一個數字:你們蘇州的農民住房是人均超40平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