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開拓性的學術著作

張磊

我與元亨同誌原本不甚熟悉,隻能算是“神交”已久——早讀過他的著述,他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一位鍥而不舍、孜孜以求的勞作者,成果豐碩,從理論研究到文藝創作乃至譯作。令我起敬,因為難能可貴——特別是在“下海”成風的時刻。

他的近作《中國文化史觀》是一部優秀的學術著作,創見頗多,視角獨特,文辭生動,發人深思,作為一名史學工作者,讀後甚感啟發。

作者在立足於人文科學的貫通基礎上,對有哲理性的中國史觀作了綜觀——既有縱考,又有橫覽;不拘陳說,勇於立言。他首先揭示出發達的史學與貧乏的史觀的反差現象,但又指出不宜把傳統的中國史觀簡陋地歸結為循環史觀或氣數史觀,因為,這隻是囿於形式的掃描。其實,僅就循環史觀而言,既有以自然為參照的樸素循環論,複有以倫理為圓心的循環論和蘊涵生死輪回的循環論。必須作深入的、係統的分析,才能得出科學的論斷。顯然,作者的見解是新穎的、頗有裨益的。

從上述觀念出發,作者把中國史觀的曆程論定為五個階段:自然史觀階段、倫理史觀階段、本體論史觀階段、實用理性史觀階段、唯物史觀階段。這種構架形成本書的骨幹和特色。作者又以較大篇幅對自古迄今的重要人物的史觀加以重新審視和闡釋,借助個案研究把宏觀的考察與細部的論證結合起來,由是使五個階段的發展論獲致豐滿的內涵。

作者在論述曆史哲學時,十分注意文化在社會曆史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他看來,社會曆史的發展借助於文化交融和相互“激活”。春秋戰國,是中原文化的相互激活。魏晉南北朝,為南北文化的交融。盛唐之際,則為亞洲文化大匯聚。迄近代,當是世界範圍內不同文化的逐步融合。所謂的多元文化論,實即立基於這種認識。重視文化——特別是在廣義上——的地位和作用,顯然有助於對社會曆史發展進行全麵的、深入的研究。“激活”論頗有意味,應是闡明曆史進程的重要契機。

作為第一部試圖從宏觀上係統地對中國曆史加以反思並著重闡述曆史哲學的演變的專著,無疑是難能可貴的。當然,開拓性的著作也必然留下深化與拓展的餘地,惟願元亨同誌持之以恒,繼續研討,以期為人文科學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