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曆史上,“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的天府之國四川,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後期,社會矛盾達到極點。因為四川相對富庶,著力內爭而不外向,連年內戰的四川諸多軍閥,最後發展到兩個最大的軍閥劉文輝、劉湘叔侄之間的二劉決戰。這是四川軍閥史上規模最大,最為慘烈之戰,也是四川軍閥史上最後之戰。其間,紅四方麵軍乘勢在川北通(江)南(江)巴(中)地區建立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視中國共產黨及紅軍為洪水猛獸,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蔣介石,在有條件地支持劉湘打敗劉文輝之後,督促素稱能戰的“四川王”劉湘指揮六路大軍,以數倍的兵力圍攻紅四方麵軍,卻铩羽而歸。嗣後,蔣介石與劉湘又進行了明裏暗裏的,驚心動魄的對四川的爭奪戰。
在日本帝國主義大肆侵華,大舉南下,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各種政治人物各派政治力量,最終在抗日的旗幟下團結起來,共赴國難。這就從一個方麵,相當典型地燭照了當時中國社會。
在廣闊的時代背景上,作家以他向為廣大讀者喜歡的藝術筆觸,從容地,多側麵生動地,相當深刻地再現了那一段曆史。特別是,書中著力刻劃了一大批人物。從蔣介石到劉湘、劉文輝叔侄;從曾經英雄一時的尹昌衡到代人受過的“劉神仙”;從張瀾到袍哥、三教九流等,這些人物的個性特色,時代風貌,栩栩如生,卓然紙上,呼之欲出。
全書洋溢著濃鬱的文學魅力和史詩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