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是一本幫助我們認識撫順、了解撫順的好書。這本書展示了養育200多萬人口的這片熱土悠久的曆史,深厚的文化,濃鬱的風土人情,壯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及雷鋒等一批英雄模範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值得一讀。

據考證,撫順地區人跡曆史達7000餘年。戰國時期,撫順屬燕國遼東郡。秦漢時期,撫順先後屬遼東郡、玄菟郡。唐朝時,撫順地區為安東都護府。遼金時期,撫順地區為貴德州。明初改屬遼東都司。撫順的名字最早見於1384年,當時的明朝在現在撫順的渾河北岸高爾山下建磚城一座,取名為撫順城。所謂撫順,就是“撫綏邊疆,順導夷民”之意。清乾隆皇帝巡視撫順時寫下了“洪武城撫順,意在撫順我”的詩句。撫順是清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今撫順市所轄新賓滿族自治縣的赫圖阿拉稱汗,自此拉開了中國清朝的曆史序幕。公元1908年,清朝在此設立了撫順縣。民國初期,撫順地區屬奉天東邊道。公元1937年,侵占中國東北的日本軍隊在此設置了撫順市。自公元1945年日本投降起,撫順經過半個世紀的開發建設,成為一座在中國舉足輕重的重工業城市。

撫順市是在煤炭開發利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中國素有“煤都”之稱。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已由單一的煤礦城市發展成為以燃料、動力和原材料工業為主,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工業城市。

撫順是英雄人物輩出的地方。楊靖宇將軍曾經在這裏戰鬥;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曾經在這裏成長。幾十年來,撫順人民一直踏著英雄的足跡前進,因而撫順素有雷鋒第二故鄉之稱。

追溯撫順的曆史,目的在於激發我們對她的熱愛之情,進而為創造她明天的輝煌去努力奮鬥。《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麵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曆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具體而論,愛國主義的基礎,應該是熱愛自己的崗位,熱愛自己的家鄉。《渾河岸邊的明珠》這本書,其主旨也正是要通過對撫順曆史的回顧、現實的寫照、未來的展望,喚起人們的自豪感和光榮感,並由此而升華為對祖國最真誠、最深切的愛戀。

《渾河岸邊的明珠》-書,是由撫順師專中文係教授佟希仁同誌編寫的。編寫過程中,他參閱了大量的資料,采訪了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並吸取了一些專家學者的意見,完成了這部具有撫順鄉土特色的愛國主義教材。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涉及多方麵的工作,編寫教材是其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這樣的教材,把愛國主義教育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