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爭為爭

按說,胤禛本與皇位無緣。但他為什麽能最終在眾兄弟中脫穎而出,成為一代君主呢?這全賴胤禛在爭儲鬥爭中,采取了一條既靈活又正確的“不爭為爭”的策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在他的寢宮暢春園,溘然長逝。按照他的遺詔,皇四子雍親王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繼登皇帝位。這位新皇帝,就是清世宗,因其年號又習稱雍正皇帝。

胤禛出生於康熙十七年,是康熙的第四子。他出生時,皇二子胤礽已被立為太子。康熙共有三十五子。因他在位年久,到晚年時,諸皇子都已長大成人,進入青年或中年,年長一些的皇子無不窺視皇位,其鬥爭非常激烈,連他們的老師、內外親屬、心腹重臣都或多或少地卷入到這場對未來皇位的明爭暗鬥中。

胤禛幼年時並不得康熙喜愛。康熙認為他有喜怒不定、性情急躁的毛病。這一點對一般的皇子來說倒不是什麽大缺陷,但對於一個想爭奪儲位做皇帝的人來說,就非同小可了。

按說,胤禛本與皇位無緣。但他為什麽能最終在眾兄弟中脫穎而出,成為一代君主呢?這全賴胤禛在爭儲鬥爭中,采取了一條既靈活又正確的“不爭為爭”的策略。

胤禛的爭儲活動,是從第一次廢太子事件開始的。早在康熙十四年,年僅二十二歲的康熙為安定人心,鞏固清朝政權,改變了清朝不立儲君的習慣,學習漢人明立儲君的做法,立嫡長子(即皇二子)胤礽為皇太子。但這胤礽奇驕至奢,貪得無厭,至使父子感情日趨惡化。鑒於胤礽的所作所為日益為康熙所不能容忍,再加之胤礽的兄弟們覬覦皇太子位,在背後搗他的台,胤礽於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被廢除皇太子位。

諸子見有機可乘,紛紛四下活動,謀取儲位。皇長子(庶出)胤禔誌在必得,滿心想皇父會立他為太子。可是,康熙卻給他當頭一棒——明確表示從沒有立他的意思。於是,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奪儲實力派,粉墨登場。胤禩在兄弟們中,才智堪數第一——至少在人們心目中是這樣認為。他又勾結爭儲無望的胤禔和胤禟(九阿哥)、胤禵(十四皇子)等人,並爭取了相當多的朝臣、貴戚的支持,大有馬到成功之勢。怎奈康熙早已看透此人,曾公開給胤禩集團“潑了一盆冷水”。不過,由於胤禩的勢力太大,他一直是競爭皇儲的最有實力的人選。

胤禛在這次廢太子事件中,基於自己替補無望,采取了維持舊太子地位的態度。

康熙在宣布廢胤礽的告天文書之前,將文書讓被拘禁的胤礽觀看,胤礽說:“我的皇太子是父皇給的,父皇要廢就廢,何必告天?”胤禔把這個話轉奏給了康熙。康熙聞言大怒,說:“做皇帝是受天之命,這樣的大事,怎能不告天,胤礽如此胡說,以後他的話不必上奏了。”

胤禔將諭旨傳達給胤礽,胤礽擔心諸兄弟陷害自己,自己無法申辯,就又說:“父皇若說我別樣的不是,事事都有,隻弑逆的事,我實無此心,須代我奏明。”胤禔因已有旨意,嚴辭厲色地予以拒絕。這時在場的胤禟向胤禛說:“這件事關係重大,似乎應該代奏。”胤禛順水推舟說:“九阿哥說得對,即使我們因代奏得了不是,也該替他奏明。”但是胤禔仍不答應,胤禛就下決心地說:“你不奏,我就奏。”胤禔隻得同意代替廢太子陳奏。

康熙本沒有置胤礽於死地的意思,聽了胤禛等人的陳奏,當即表示“你們奏得對。”於是就命把胤礽項上的鎖鏈拿掉。當時諸皇子為攘奪儲位,爾虞我詐,大多對廢太子落井下石,唯有胤禛維護胤礽的正當要求。他這樣做,自有他的道理。廢胤礽之後,胤禔、胤禩的地位明顯地超越於眾兄弟,胤禛很清楚,新太子輪不到他,而他同胤禩、胤禔等人關係一般,太子換人,對他不利,若太子依舊是胤礽,他們間是原有的君臣關係,與他沒有損害,所以他才為廢太子說話。

康熙在迫不及待的心情下廢黜太子,卻沒想到在廢黜太子後,立即出現了諸皇子為謀奪儲位而展開更為激烈的鬥爭。康熙為了穩定人心,緩解激烈的矛盾,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於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複立胤礽為皇太子。

胤禛在皇太子廢立事件中,站在康熙的立場上,對胤礽表示關切,仗義直陳,疏通皇帝與廢太子的感情。同時,他同奪嫡最力的胤禩也保持某種聯係,表麵上既不反對,也不支持,骨子裏不願他得勢。對其他兄弟,胤禛也在皇帝麵前頻頻上好話,或在人需要時給予支持,康熙稱讚他:“為諸阿哥陳奏之事甚多。”

另外,當胤禟、胤陶、胤禔等封為貝子時,他啟奏說,都是一般兄弟,他們爵位低,願意降低自己的世爵,以提高他們,使兄弟們地位相當。他如此做作,意在獲取父皇的信任和各方好感。

胤禛很會體察康熙的用心,並從身體上給予體貼。當康熙因廢皇太子勞神抑鬱、身患重病之時,是胤禛率先向康熙陳請,自願冒死擇醫,並與稍知藥性的胤祉、胤禵、胤禩一起,檢視方藥,日加調治,悉心護理,康熙因而漸好,十分愉悅。在釋放皇太子胤礽之際,康熙曾在上諭中對諸子一一評述過,其中對胤禛表現出格外親切,且讚譽他孝誠。康熙說:“朕之諸子,多令人視養……惟四阿哥朕親撫育,幼年時,微覺其喜怒不定,至其能體朕意,愛朕之心,殷勤懇切,可謂誠孝。”胤禛得旨,當即上奏說:“今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喜怒不定四字,關係臣之生平,仰懇聖慈,特諭旨內此四字恩免記載。”康熙即刻同意,傳諭旨說:“十餘年來,實未見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處,……此語不必記載。”

胤礽的廢立是一次大的政治風浪。胤禛在波濤中角逐,表演基本上是成功的,贏得了康熙的好感。康熙特傳諭旨表彰他,“前拘禁胤礽時,並無一人為之陳奏,惟四阿哥性量過人,深知大義,屢在朕前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偉人。”胤禛聽了,本應高興,卻表現出誠惶誠恐的樣子,說他從來沒有保過廢太子,因而“皇父褒嘉之旨,臣不敢仰承”。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不便承擔這個責任和領受這個功績,免得將來太子出事而受牽連,也免得遭受眾兄弟的嫉忌。這次鬥爭顯示了胤禛八麵玲瓏的政治活動才能,也使他得到了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