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1.本書可謂二書合一:《莊子》[1]原文直注和莊子哲學導讀。

2.本書的哲學導讀,分為引論和簡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引論,對莊子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體係作輪廓性勾勒,以便讀者在深入閱讀原文之前,對莊子哲學的總體概貌和主要觀念有一定深度的了解。第二部分的簡析,分別在全書原文各篇之首,補綴以啟發性短文,作提綱挈領式的思考提示,重在哲學闡釋,不作內容串講。

3.為讓讀者更好地感受原文的語言魅力和結構特色,本書不作白話文翻譯,不作煩瑣考據的腳注和尾注。

4.為讓讀者更順暢地閱讀原文,本書以括號中的小字,在原文的字裏行間,作少量必要的隨文注音注義。

5.同一段話,同時是寓言、重言、卮言,這是《莊子》文本最重要的語義多樣性特色,與之相應,本書會出現同一原文多次引用和闡發的情況,這並非重複,而是多維解讀。

6.一字可同時作多音多義理解,是莊子哲學語言玄妙詭譎的一大特色,本書的隨文隨注,在盡可能保持簡潔明了的同時,間或會為一詞或一字給出多種可能的音義,其重要性按先後排列。

7.看似文學語言,卻是哲理表達,這是為什麽《莊子》終究無法用白話文翻譯而隻能閱讀原文的原因。為讓讀者更準確地捕捉莊子字裏行間的哲學意蘊,本書間或會對一些關鍵字句以括號內的小字作必要的隨文解讀,看似白話文翻譯,實為哲學義釋。

8.本書《莊子》原文及其標點和相關注釋,主要采用晉郭象的注本和唐成玄英的疏本(曹礎基、黃蘭發點校《莊子注疏》,中華書局2011年1月第1版),主要參照陳鼓應的《莊子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2007年7月,修訂版第1版),主要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絡版的文本http://ctext.org,具體出處,不在書中一一注明,在此一並致謝並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