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世界》序
龔鵬程
大家都知道莊子是逍遙遊的,但不太知道他的孤獨。
莊子講了許多話,流傳下來成為今天還能看得到的《莊子》。據說原有五十多篇,今存三十三篇,可說是很多了。可是他自覺沒說什麽或說了也白說。甚至他根本也不想說,因為“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所以隻用重言、卮言和寓言亂說一氣;並一再強調言無言、淵默而雷聲,批評語言的作用可能不在彰明而在誤導。他唯一可與交談的知己是惠施,卻竟是個論敵,你說他可有多麽孤獨?
孤獨的人,建立的,是孤獨的哲學。無人可語,便“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罷!
所以他的心靈才那麽自由。無一切掛礙,所以才能逍遙。
困於世俗之網、障於語言迷宮中的人,怎能懂得這種逍遙大自在呢?於是他說養生主,大家就理解為養生;他說齊物論,大家就理解為沒是非;他說逍遙遊,舉鯤鵬為喻,講小大一如,大家就理解為鯤鵬才能逍遙;他講神遊,大家就理解成坐馳,可以胡思亂想……凡說A,眾人必理解為非A,至於莊子既非A又非非A的中道超越大境界,所謂“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者,世曚焉久矣。
莊子自己早知道會如此,所以曾借孔子之口說:“萬世之後而遇一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千百年之後,如有人能懂他,他就覺得很高興了。
是的,理解不嫌遲,真理也永遠不受時代限製。莊子的言論,更原本就不僅是為戰國時期那個時代人講的。
劉建華這本莊子的詮釋,亦是如此,故竟成為莊子之異代知己,為莊子的世界開啟了宇宙之門。
門,是劉建華在莊子書中特別注意到的意象或關鍵詞,事實上也呈現了他這本書的特殊詮釋角度和方法意涵。不隻是講他對莊子的理解,更想提供讀者進入莊子之門,去叩宇宙之門,乃至開啟自己心扉之方法。古今論莊者多矣,此書獨具此義,允為特色。
讀者循他提示的角度和方法,細讀莊子文本,自能與莊子異代同聲,莫逆於心。注文簡直精暢、訓詁清通,亦可助人避開一切枝蔓葛藤,是二十一世紀難得且可信賴的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