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序
本書自從2001年初版以來,這已經是第三個版本了。時間已經過了16個年頭,中國在很多方麵也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然而本書的文章所表達的那種思想傾向,至今看來卻仍然沒有過時,不但沒有過時,而且甚至有更加迫切之勢。回想上個世紀剛剛結束的時候,雖然複古和複舊的呼聲已經開始甚囂塵上,但啟蒙的餘威仍然十分強勁,而不至於呈現今天這樣“一邊倒”的局麵。我想這可能是有一大批“過來人”還在,他們以自己親身的痛苦經曆,特別是“文革”十年的劫後餘生,頑強地抗擊著幾千年傳統慣性的裹挾,力圖在一片廢墟中開拓出一條新路來。然而自那以後,一批又一批的保持著曆史經驗同時又勇於反思的人逐漸老去,新上來占據學術舞台中心的中青年學者對剛剛過去的曆史已經隻有抽象而空洞的概念,在他們中的很多人看來,這些抽象概念和他們現在從書上和宣傳資料上,尤其從學校裏的模式化教育中所獲得的那些概念具有同等的地位,對於他們來說,選擇何種看待社會現實的立場和角度隻不過是一個概念操作問題,這種概念操作不用費神動腦,隻需權衡一下各種信息的比重和偏向就可以輕易作出取舍了。至於更年輕的一撥初出茅廬的學子,則更是容易不知不覺地走上大家都在走著的“陽關大道”,在他們的學術生涯中,要想盡快地得到“學界”的認可,這無疑是一條“捷徑”。有人曾經預言,中國的曆史號稱5000年,但實際上是60年一循環,因為中國人從來不長記性,一代人之間,前麵的曆史全部都忘光了。現在改革開放已經40年了,我覺得這預言恐怕會不幸言中,我們即將回到原點。
但我仍然不願意輕言放棄。也許這根源於我不是那種“科班出身”的學者,我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不是靠操作那些書本概念而建立起來的,而是從社會最底層的長期生活和觀察中刻印在內心深處的,我深知那些浮在表麵上的冠冕堂皇的或“正統”的言說,往往並不能反映一個社會的真實的思想傾向。中國社會從上個世紀末以來所發生的不可逆轉的變革,已不是任何陳舊的思想觀念所能夠掩蓋和阻擋。我的心時刻都在與那些打工仔和打工妹、那些寒窗苦讀後蝸居城市一隅的“蟻族”、那些走投無路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共沉浮。
與上一版相比,這一版增加了兩篇文章:《什麽是自由?》和《論曆史的本質》。同時又將《20世紀中國啟蒙的缺陷》一文轉移到我的另一本文集《徜徉在思想的密林裏》中,那其實也可以看作第二本《新批判主義》。就總體的思想傾向而言,甚至我的所有的著作,包括那些純學術性的著作(如對德國古典哲學的文本解讀和研究),本質上都是同一個主題,即對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新批判”。這正如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言中所說:“我們的時代是真正批判的時代,一切都必須經受批判。”自那以來,康德的批判精神在西方一直延續到了200多年後的今天。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老大停滯的文化形態來說,憑什麽說新批判的精神經過十幾年就已經“過時”了呢?這就是為什麽我至今仍然堅信“新批判主義”將是中國未來一個長時期內對中國知識界的長鳴警鍾,並願意將此書一版再版的緣故。
鄧曉芒 2017年7月30日於喻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