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負隅頑抗,無奈大勢去矣
公元1948年3月9日,戰軍及陳賡兵團浩浩****十萬人馬越臨汝、渡伊河、逼龍門……
青年軍展開對洛陽的東西兩方麵的反包圍攻擊,遠射炮兵集中火力向關帝塚射擊,以中斷龍門至洛陽間的進出通道。西工方麵開始對西工橋進行封鎖射擊……
這是一場典型的攻堅與反攻堅硬戰。本文不準備對洛陽戰役的全部過程作詳盡的記敘,讓我們把曆史的鏡頭對準這位國民黨青年軍戰場指揮官吧。
他站在東門城牆上。透過望遠鏡,他看見解放軍以破竹之勢,擊潰青年軍騎兵隊,殲滅工兵營,一舉占領洛河橋頭陣地和城外東門大街,此後,對東門外之九龍台、潞澤會館兩個據點多次發動猛烈攻擊。由於青年軍的這批據點異常堅固,由二〇六師精銳所守,解放軍一時攻打不下,並且傷亡較重。將軍即親擬電文,急告南京:“我軍士氣旺盛,迭挫凶鋒,斬獲甚眾……”蔣介石立即回電雲:“……以寡勝眾,殊堪嘉獎,希激勵三軍,堅守陣地,配合外圍兵團,聚殲來犯之敵。”蔣經國也拍來電報,對將軍大加讚賞。將軍微微一笑,令身旁的政工處長賴鍾聲把南京來電馬上傳達到全體官兵,以激勵鬥誌。
11日晚,徹夜激戰。戰至午夜,解放軍冒雨突入東門,占領甕城,槍聲大作,殺聲震天。將軍令二〇六師副師長兼第一旅旅長趙雲飛不惜一切代價把突入甕城的解放軍打出去,把突破口奪回來。他坐著吉普車奔走城東城西,指揮步炮兵南北夾擊,反複掙紮,但均未奏效。
東門突破,戰鬥進入市區。將軍到東門大街的鼓樓上觀察情況,並親自指揮巷戰。青年軍敗退的部隊麇集民房,解放軍逐屋爭奪,進展迅速,四個小時後,擴大到城內中心。將軍退回核心陣地——洛陽中學,即電南京告急。蔣介石回電稱:“已飭外圍兵團兼程馳援,希鼓勵三軍,堅守陣地。”
解放軍以雷霆之力向核心陣地猛攻,槍林彈雨,戰鬥空前激烈。將軍自恃工事堅固,彈藥充足,士氣旺盛,誓與解放軍決一死戰。此時,他坐在東麵一座大樓裏的靠椅上,微微閉上了眼睛,在槍聲交織中,等待自己的命運。他不在等待失敗,而在等待勝利。他想到,解放軍即使每次付出兩千人的代價,也拿不下他的核心陣地,而久攻不下,勢必撤退。這樣,隻要他守住了核心陣地,他就創造了真正的奇跡!將軍突然站起身來,衝進地下室(電報房),再次急電南京,除了請訪外圍各兵團盡早到來外,他請求加派空軍助戰。在最後一頁電文紙上,他向蔣介石表示:“雖戰至一兵一卒,堅決守到底,以報黨國。”
“升旗!”他命令將國民黨國旗懸掛在樓頂。
14日晨,戰況沉寂。將軍爬上設在三層樓頂的觀測所進行觀察,看到解放軍將洛陽倉庫的物資外運,他判斷解放軍主力可能西撤。由於他的核心陣地仍處在層層包圍之中,他又判斷解放軍因地麵攻堅傷亡太大,可能進行坑道爆破攻擊。
他都判斷錯了——人民解放軍為了解放洛陽,為了懲處他這個頑敵,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了中原戰場的各種火炮——這是他萬萬沒想到的。
14日下午2時,核心陣地突然遭到解放軍的轟擊,炮彈像急雨一樣傾瀉在縱橫不過百米的陣地上。工事打塌了,磚石亂飛;五座大樓都燃起衝天大火,硝煙彌漫。院子角落裏的吉普車也是滿身窟窿。將軍帶著幕僚從東麵大樓飛奔而下,與從南麵兩座大樓裏蜂擁而出的總預備隊混在一起,無以容身,到處亂鑽。一枚炮彈從樹梢上飛來,將軍左側的第四團代理團長當場被炸斃。右側的政工處長賴鍾聲臉嚇白了。他自己的頭染紅了——彈片刺傷了他的前額。
高懸在北麵大樓屋頂上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子,在漫天的煙火中倒下了。又是四十分鍾的猛烈炮擊之後,解放軍從東、南、北三路向核心陣地突進。火光燭天,燒紅夜空。解放軍勢若潮湧,青年軍堵不勝堵。就在南麵大樓將要倒塌的時候,將軍隻身轉移到核心陣地的西南角地堡內,他的參謀長也不知在什麽時候鑽進地堡,與他一起指揮戰鬥。
然而大勢去矣。晚上8時,青年軍一個個從“烏龜殼”裏被捉了出來,將軍穿著和士兵一樣的軍棉衣,低頭走在最後。他的頭剛剛伸出地堡,猛聽得偃師和洛河邊上傳來陣陣緊密的槍聲。他估計援軍已到,一陣驚喜,趁著混亂,看準時機,轉身跳進外壕,鑽入坑道,指揮坑道裏的官兵堵住東西兩頭的坑道口。他舉起手槍,紅著眼絲在坑道裏大吼:“堅持,堅持到最後一分鍾!”如同對垂死者身上注射強心劑一樣,將軍向坑道裏的第一團第一營和師直屬軍士隊懸賞一千萬元,並說明先發一半,援軍解圍後再發一半。
將軍的估計又錯了。胡璉率十八軍,雖聞訊馳援,經禹縣、嵩縣晝夜兼程急進,然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援軍阻於伊水,洛陽可望而不可即。
深夜12時,解放軍突破坑道東口。將軍舉起手槍對準了自己的心窩,尚未閉上眼睛,槍即被部下奪去。就這樣,他從黑暗的坑道裏被捉了出來……
這段曆史寫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概況》第122頁上:“1948年3月14日,人民解放軍攻克洛陽,殲敵一萬九千餘,活捉敵青年軍整編二〇六師少將師長邱行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