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基本舞蹈動作
不論是耍火龍還是彩龍,主要動作都是如下三種(跳時都和著鑼鼓進行)。
1. 雪花蓋頂
為了敘述簡便,這裏隻說耍龍頭的動作,耍龍身和龍尾的動作與耍龍頭的動作一樣,隻是動作的幅度逐漸減小、減弱而已。
龍首(即耍龍頭的人)雙手握住耍龍棒,一般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開始時,從右前上側向左下側舞動,同時向前邁出左腳,身體向左側轉45°,頭向左偏,眼視左下離腳約50厘米處;接著,將龍頭舞到右後下側,同時向前邁出右腳,身體向右側轉45°,頭向左偏,眼視右下離腳約50厘米處;最後,雙手握住耍龍棒,把龍頭由右後下側經右後側頭頂拉回到左後下側,同時又向前邁出左腳,與開始動作相同。如此反複玩耍進行。
龍尾隨著龍頭和龍身的舞動左右擺動,步法是左滑步和右滑步,行動要迅速。
龍頭舞動路線如圖1-3所示。
龍身則隨著龍頭舞動的路線移動,在玩耍時,要舞得流暢、柔美、自然,讓觀眾看到一條活靈活現的龍。
圖1-3
2. 苦竹盤根
耍龍者把龍舉在頭頂之上,排成一條直線,龍首雙手握住耍龍棒。
①若要表現龍在緩慢蠕動,平靜而行,則須龍首雙手握住耍龍棒,將龍頭從頭頂經右前側(也可以從左前側開始,與此繞向相反方向)繞至腳下;同時,右腳向前邁一步,左腳跟半步,然後提起右腳,當繞到腳下時,右腳跨過龍身;同時左腳一個中跳,跳過龍身,使龍身從腳下順利繞過,又從左側由下而上繞過頭頂,重複之前的動作;同時左腳跳起,右腳落地,隨著左、右、左的順序依次往前邁,當龍頭又繞至腳下,再提起右腳跨越,左腳中跳,如此反複進行。此動作要做得緩慢、流暢,協調一致。
②若要表現出龍在激烈、凶猛、狂躁地運動,則須龍首雙手握住耍龍棒,將龍頭從頭頂經右前側(一般是從右側,但也可從左側開始)繞至腳下時,直接提起右腳跨過龍身,左腳一個中跳,身體自然向前俯,跳過繞至腳下的龍身。龍身與龍首舞動的路線一樣,動作也相同。
龍頭舞動路線如圖1-4所示。
此動作要做得迅速、有力,給人以真實的活龍猛躍的印象。動作仍要求流暢,協調一致。
圖1-4
3. 黃龍纏腰(以九節為例)
耍龍者所持的耍龍棒與人體構成75°夾角。兩肩自然下垂,大小臂之間成90°角,所舉的龍離地約一米,都斜舉在右側。表演開始,以龍頭為圓心,按逆時針方向快步跑動,逐漸繞成一個大圓盤形。繞圈時,龍身離地高度保持不變,當盤成一個大圓圈時,突然將龍頭高高舉起,龍首迅速從第二、第三節龍身中間跨過,接著又從第二圈的第六、第七節龍身中間跨出,向前直跑;耍第二節的人緊跟著龍首,從第三、第四節,以及第七、第八節之間跨過;其後的成員依次跑出。凡遇應跨處,都要把龍身降低,以便他人跨過;跨跳者則高舉龍身,所有人迅速將龍拉成一條直線,然後又繼續重複此動作(圖1-5)。
此動作要迅速、自然,給觀眾一種盤曲而臥的餓龍突然向食物猛撲而去的印象。
圖1-5
4. 耍寶
耍寶的動作,即“舞寶步”的走法是:耍寶者雙手握住耍寶棒,步伐和動作均與耍龍的“雪花蓋頂”相同,隻是耍寶時要麵對龍頭,退著跳,動作要滑稽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