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治家

B君家的門上釘著一塊“五好家庭”的紅牌牌,已有好些個年頭了。先頭一塊是街道的,後來又上區裏的,據說最近又被推薦到市裏去參加評選了。善於從雞蛋裏挑骨頭的鄰居們對B君家門上的這塊紅牌牌倒是眾口一詞地心悅誠服的,說是這家人家的老太太媳婦跑出跑進臉上總是笑咪咪的,從來沒見她們紅過臉,還當她倆是親母女呢。

一日偶遇B君,寒暄問起近來有何作為,B君苦笑著說:“這幾天夜夜幫老娘老婆寫發言稿,無名無利,虛度光陰。”我不覺好奇,問道:“尊夫人想必是評上先進勞模三八紅旗手啦?老太太呢?" B君有點尷尬,說:“慚愧慚愧,非先進也非勞模,我們家算是五好家庭,街道裏開五講四美精神文明表彰大會,母親要去介紹如何當個好婆婆,老婆要去介紹如何當個好媳婦。”我連忙祝賀:“家庭美滿,B君你好福氣。”不料B君竟憤憤不平起來,冷笑一聲說道:“都以為五好家庭靠當婆婆的和當媳婦的創造出來,豈不知若沒有個忍辱負重甘受夾板氣的兒子和丈夫,能有婆媳和睦的大好局麵嗎?”

“莫非你有難言之隱?”我敏感抓住了蛛絲馬跡。B君點點頭說:“你們作家就好挖人家隱私,不過我說的狀況已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了。舌頭牙齒也有相磕碰的時候,人和人同在一月屋頂下生活會沒有矛盾?總要有人充當潤滑劑嘛。”我頗感興趣,說:“請試舉一例。" B君便道:“我母親有時在我麵前嘀咕我老婆的種種不是,我總是諾諾,對母親說,你老人家別跟她計較,當心氣出毛病,讓我去批評她。我老婆也常跟我發牢騷,數落我母親這不是那不是,我也總是諾諾,勸慰她別為老人的偏執耗神,讓我去跟母親說理吧。其實,我從來不把她們的埋怨和牢騷傳給對方,也從來不幫著誰去批評誰,權將許諾當作一陣風吹走。她們卻都以為我認真地去跟對方說了,都察言觀色揣摸對方的反應。見對方仍客客氣氣笑臉相迎,都十分感動起來,以為對方接受了自己的意見,反而躬省起自己是不是過於苛刻對方了,於是雙方便愈加互相禮讓、相敬如賓。你說說,這家庭和睦的大好局麵是不是我的功勞?”

“你這是典型的兩麵派呀。”我笑著說。B君不以為然地搖搖頭:“請試想一下,我若老老實實將母親的埋怨告訴老婆,將老婆的牢騷傳給母親,她們還會這般心無芥蒂嗎?”

仔細思忖,B君的話確有其理。解決家庭矛盾有時候的確無法追究是非,寧願裝裝糊塗做做兩麵派,故而有“清官難斷家務事”的俗話。治家之道,無為而治,有時反而會取得出奇不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