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少女

——女兒是媽媽的出氣筒

(我收到一位17歲少女的信,她父母離異,她跟母親一起生活。母親的脾氣變得很暴躁,母女倆常為一點小事爭吵。她對生活很失望,很悲觀……)

小林:你好!

讀了你的信,心情很沉重。我也是個母親,你的信讓我警覺到作為一個母親對自己人格和情操的修養是多麽的重要,母親的一言一行將給孩子的心靈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我很抱歉地告訴你,對於你的生活狀況,我開不出靈丹妙藥。應該說,沒有人能夠給別人的生活開藥方,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創造。父母離異造成孩子心靈的扭曲,這種現象已不屬鮮見,報刊雜誌上有過許多報道。有時候,我真想對那些為了自己感情上的種種要求而離異的父母親大喝一聲:“想想你們的孩子吧,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你們有什麽不可拋棄的?”可是,反過來站在離異了的父母親的立場上,又覺得他們也是很值得同情的。難道為了孩子的存在,就要求他們抑製情感、委曲求全、得過且過嗎?這也是非常不人道的呀。在這個問題上,似乎是永遠的“二律背反”。

小林,我願意與你一起探討一些問題,提一些參考性的建議。

我詳細地讀了你的來信,我發現不是你母親不愛你,也不是你不愛你的母親,恰恰是你們母女倆太相依為命,互相愛得太深的緣故。你們因為太看重對方而希望從對方身上獲取的東西太多,這樣,一方麵各自給對方施加了太重的負擔,另一方麵又因為現實達不到你們的希望值而使你們產生了失望。你在信中對自己的任性認識得很清楚,你不是不理解你母親,可是,你太“自私”,雖然你父母離異的主要責任在父親,可你』自中對母親也有怨恨,你總覺得她欠了你,所以處處對她沒好氣,你說是不是?

沒有人可以幫助你,隻有你自己來幫助自己。頭一條,你必須接受你麵臨的現狀,人生總有磨難,不要怨天尤人。然後,你便試著站在你母親的立場上去體味她的痛苦。你母親的痛苦肯定比你的痛苦更大,你隻有17歲,你真正的生活還在創造之中,而你母親已人到中年,她已經創造了一份生活卻又失敗了,歲月留給她的機會已經不多了。所以,你便是她生活中的亮點,你應該而且能夠給予她生活的樂趣和希望。當你的母親朝你發脾氣的時候,你知道,她是把對你父親的怨恨發泄在你身上,因為在你身上永遠帶著她與你父親共同生活的影子,她除了你還能朝誰發泄呢?你愛你的母親,那麽你暫時做做她的“出氣筒”又何妨?她把氣發出來了,心情就會好起來的。她說讓你回父親那兒去,你不要委屈不要激動,你母親是氣話,她哪裏舍得你走?你可以輕輕地對她說:“媽媽,我真的到爸爸那裏去了,誰陪伴你?我可舍不得離開你。”你母親一定會非常感動,她的氣也一定會煙消雲散的。

我知道,這樣的忍耐,這樣的謙讓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很難的,哪個孩子在父母麵前不任性不撒嬌?可是,如果你能夠做到了,你不就鍛煉了一種比其他孩子更堅韌更完美的性格了嗎?你先克服自己的任性,然後嚐試著做做母親的心理醫生,這不是很有意義的嗎?充實的有質量的生活在於努力地克服困難,盡己所能地奮鬥。生活的困境自然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改變得了,但積極地去改變總比單單唉聲歎氣好。

我祝你振奮起來,做生活的強者,並祝你們母女倆能獲得幸福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