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血薦軒轅

1902年4月4日,“大貞丸”抵達日本橫濱。漂洋過海,魯迅第一次踏上異國的土地。三天後到達東京。

在近半個月的旅途中,魯迅逐日詳細記事,寫成《扶桑記行》一卷,到東京後即寄給周作人。同學們紛紛傳抄,周作人抄錄後,寄往紹興,親友們相互傳閱。

一個多月後,已入弘文學院的魯迅寄周作人新照三張,囑分贈家人,以釋遠念。給周作人的照片背麵寫道:“會稽山下之平民,日出國中之遊子。弘文學院之製服,鈴木真一之攝影。二十餘齡之青年,四月中旬之吉日。走五千餘裏之郵筒,達星杓仲弟之英盼。兄樹人頓首。”

弘文學院是日本教育家嘉納治五郎根據中國留學生數量大增的需求,於這一年新建的專收中國留學生的速成教育學校。黃興、陳獨秀等留學日本時,首先進入的也是這所學校。在這裏,學生以學習日語和普通科學知識為主,為以後升入高等專門學校打下基礎。魯迅的自然科學知識在這裏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課餘時間魯迅自願學習日本柔道,這位在中國南京騎馬奔馳的“戎馬書生”,又身著白色柔道服,摔打在日本東京的柔道場內。

1902年秋,浙江籍留日學生一百零一人,在東京組織浙江同鄉會。會後合影。第四排左起第十四人為魯迅

由於孫中山等人的宣傳,留日學生大量增加,20世紀初的日本東京,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海外中心。留學生參與革命的誌趣,往往遠甚於對科學知識的渴求。清政府派出的留學生,大多成為它的掘墓人。魯迅說:“凡留學生一到日本,急於尋求的大抵是新知識。除學習日文,準備進專門的學校之外,就赴會館,跑書店,往集會,聽講演。”魯迅初到東京,就有章太炎等籌備、孫中山等參與舉行的“支那亡國二百四十周年紀念會”,發出推翻清政府的號召,掀起反清革命的**。接著有湖南留學生黃興、陳天華在東京創辦《遊學譯編》,孫中山建立“興中會分會”,留日學生組織打倒清王朝的“青年會”,章太炎修訂出版《馗書》,鄒容出版《革命軍》等,反清活動風起雲湧。1903年元旦,清國留學生會館舉行新年團拜會,到會千餘人,鄒容、馬君武等發表演說,當著清朝官員的麵,曆數清廷罪惡,疾呼恢複人權,拯救中國。凜然大義,給魯迅極大鼓舞。月底,魯迅與陶成章、許壽裳等二十九名紹興籍學生召開同鄉懇親會,並聯名發出《紹興同鄉公函》,殷切希望鄉人出國 留學,學習先進知識,挽救危亡祖國。信中寫道:“遭世多變,劌心怵目於危亡之將及,而我槃槃五嶽,灝灝江河,東南帶海,西北控山之大陸一片土,將淪陷於異族。即我稽山鏡水金寶玉堂,亦將銷沉霸氣,暗鬱無色,嗚呼豈不痛哉!”他們急切地呼喚家鄉有誌青年來日本留學,“求智識於宇內,搜學問於世界”,“驚醒我國人之鼾夢,喚起我國人之精神”。

《自題小像》詩。24cm×27.2cm。1931年12月9日書贈上海筱崎醫院日本醫生岡本繁博士。岡本繁帶回日本珍藏於家中石屋之內。繼承人於1987年意外發現,1988年捐贈北京魯迅博物館

中國留學生是拖著辮子到日本去的。魯迅在《病後雜談之餘》中說過,“對我最初提醒了滿漢的界線的不是書,是辮子。這辮子,是砍了我們古人的許多頭,這才種定了的,到得我有知識的時候,大家早忘卻了血史”,反以為留著辮子,“才可以算是一個正經人了”。在國內,沒有辮子不行;在日本,拖著辮子便“特別”得很。留學生對待辮子有兩法:一是折中法,盤在頂上,以備需要的時候放下來;二是徹底革命法,剪掉。在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看著自己的同胞“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製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魯迅心裏就極不舒服;“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魯迅看著更不舒服。他自己最初是盤起來的,深感“一不便於脫帽,二不便於體操,三盤在囟門上,令人氣悶”,況且,頂著清朝種定的辮子去反清,總覺得滑稽可大。

魯迅斷發照。1903年攝於日本東京

魯迅半身照。1904年攝於日本東京

魯迅選擇了徹底革命的辦法,在江南班中第一個剪掉拖在腦後的辮子,並拍斷發照,寄贈親友,紀念自己的重大革命行動,表示參加反清革命的決心。剪掉辮子的當天,魯迅興奮地跑到好友許壽裳的自修室,許壽裳一見,說:“啊,壁壘一新!”魯迅摸一下自己的頭頂,相視而笑。

剪掉辮子的魯迅,遭到盤著辮子的同學的恥笑,受到清政府管理留學生的監督的斥責,並威嚇魯迅,揚言要停止他的官費,送他回國去。魯迅雖然很緊張,但覺得“辮子究竟剪去了”,是個“勝利”。對毅然剪掉辮子這件事,魯迅一直很得意:“假如有人要我頌革命功德,以‘舒憤懣’,那麽,我首先要說的就是剪辮子。”

在贈給許壽裳的斷發照背麵,魯迅寫下這樣一自詩: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相當看重自己這首剪辮紀念詩,這首表達自己將生命與熱血獻給祖國和人民的言誌詩。在他以後三十多年的生涯中,至少手書此詩四次。“我以我血薦軒轅”,成為他畢生實踐的格言,成為照亮自己也照耀著別人的精神火炬。

左:1903年與施霖的合影右:1903年和留日同學合影。後排右為魯迅,左為許壽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