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綠洲”——苔原

苔原主要指北極圈以內及溫帶、寒溫帶的高山林線以上的一種以苔蘚、地衣、多年生草類和耐寒小灌木構成的植被帶,也稱凍原。北極苔原就是北極圈以內的苔原。確切地說,北極苔原是北冰洋海岸與泰加林帶之間廣闊的凍土沼澤帶,總麵積達1300萬平方千米。

苔原氣候屬荒漠氣候,年降水量僅200毫米。在北極苔原凍土厚達488米的生態係統中,食物鏈的底端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直接或間接靠它維係生命。僅在夏季融化的上層融冰土不足50厘米深,且缺乏氧氣和營養,這導致苔原上植物稀少且多矮小,但還是有爬地柳和黑魚鱗鬆禦風生長,連山酸模和冰山笆莨也淩冰盛開。夏季的苔原還密布著湖泊和沼澤,水草也算豐美,有水鳥降臨,也有許多其他動物。但是到了北極的冬季,凍土完全冰封,苔原一片荒涼。

北極苔原可以稱得上是北極的“綠洲”。灰熊、北極狐和北極狼喜歡棲息在苔原,它們在捕食弱小動物的同時,也食用一些植物均衡營養。

有研究指出,苔原凍土帶融化也將加速全球變暖。因其封存的碳是大氣中碳含量的兩倍,一旦融化將極大地增加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北極苔原這個獨特的植被帶在世界氣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破壞它也會間接地危害人類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