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這座大山早已在我們麵前聱立,盡管許多人不知其名,那是因為他實在太高太大。而這座大山支撐的,正是中華民族在20世紀構築起的象征科學與國力的那個神秘的核世界。這座大山就是被國際人士禰為中國核武器之父的王淦昌院士。

——題記

禊子

1999年5月8日晚上10點,當我剛從外地采訪順道回到江蘇常熟老家的父母親身邊時,電話鈴突然響起:……你看新聞了嗎?北約把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炸了!今天大學生們和不少市民都到大街上遊行呢!在北京的妻子告訴我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

我急忙打開父母一直用著的那台14寸黑白電視機,看到我駐南使館被炸的血淋淋的場麵和首都大學生們在美國駐華使館前憤怒聲討的鏡頭……這一夜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是個不寧靜的日子。我睡不著,並且一直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為什麽競然在全世界麵前悍然發動對我駐南使館的野蠻轟炸?

如果我們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與其相當的話,它敢發動這樣的野蠻襲擊嗎?在這個令億萬國人悲憤與深思的夜晚,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個人,他就是我的同鄉,中國原子彈、氣滹研製的主要領導者和組織者之一的王淦昌院士。

1964年10月16日,當廣播電台傳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喜訊後,就有人傳言說王淦昌先生是中國原子彈的主要領導者和研製者。直至20世紀80年代,有關我國研製原子彈等核武器的內幕不再成為絕密時,我和我的常熟老鄉們才知道在曆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名單,那位叫王京的人,原來就是王淦昌先生!

一位世界聞名的大科學家,在和平時期為了國家的特殊使命,隱姓埋名17年之久,這在世界曆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負年參與中國兩彈研製的——批傑出科學家中,有被人稱為兩彈元勳或稱為兩彈之父的著名科學家錢三強、鄧稼先、朱光亞、周光召、彭桓武……那麽,王淦昌在這批科學巨人中處予什麽地位呢?

還是讓我們用現在已經公認的中國核武器領導者和組織者之一的錢三強的話來說:我的學長王淦昌同誌對我國原子核科學基礎研究和原子能的應用作出重要貢獻……淦昌同誌是清華大學第一屆1929屆物理係畢業生,比我高七級,他在學校時的教授有葉企孫、吳有訓等,教師有趙忠堯等。我們在學校常聽老師們提到第一屆學生中的王淦0……1949年7月為了準備召開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曾在北京召開過自然科學工作者大會籌備會。在這期間,我第一次見到了浙江省代表、聞名已久的王先生。王先生深厚的科學知識、開朗的性格和直率的發言,給我印象深刻。當時就想到,要發展我國原子核科學時應請他一起參加。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中央立即作出了成立以原子核研究為主的近代物理研究所。這個最初設在北京東皇城根、後遷到中關村的被後人稱為中國核搖籃的研究所,其第——~任所長就是錢三強,副所長則是王淦昌和彭桓武。而身為所長的錢三強從此時起不僅是位著名的科學家同時又是位著名的社會和政治活動家,許多場合上需要出麵。正如他自己所說:當時,我還兼任科學院計劃局工作,又先後參加過幾次保衛世界和平會議和有關工作,因此所內的組織領導責任就落在王先生和彭桓武同誌的肩匕,而王先生負了主要責任。1956年周恩來總理主持製定我國科學發展十二年規劃,其中原子能科學部分的初稿是由王先生主持擬定的。規劃定稿中包括了質子加速器、電子同步加速器的建造,輻射化學的研究和同位素製備等,使得規劃擴大了。所有這些,包括低能核物理、應用核物理、宇宙線、高能核物理、反應堆、加速器、放射化學、同位素製備等方麵,為1958年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10月改名為物理研究所改名為原子能研究所由第二機械工業部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的科學技術範圍勾出了初步藍圖……

錢三強先生說的後來這個由二機部和中科院雙重領導的原子能研究所,自蘇聯背信棄義撕毀同我國的一切合作協議後,經毛澤東同誌親自批準,成了後來專司負責研製中國核武器的九院二機部第九研究院也稱二機部九局和九所。九院在六七十年代裏,是毛澤東為昏的第一代領導人心中的寶貝疙瘩,在閩家高級機密會議上常被念叨。為了神秘的使命,中央將這個絕密單位有意設在首都西郊的元大都的土城牆邊。那裏一片荒蕪,長滿了灌木和雜單。住在這裏的農家突然有一天發現在田間地頭卜——聳起一座灰色的四層大樓,周圍是島高的圍牆,門口有解放軍站崗,常有各種轎車進出。於是灰樓便成了一個神秘禁區。一二十年後,人們這才知道,這神秘的灰樓是中國研製核武器的指揮機關與核心部門。

灰樓現在依舊聳立在原地,周圍有了無數遠比它高大和宏偉的建築,往日的灰樓淹沒在鬧市之中的海澱花園路的中央地段。當我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望著百米之外的那座至今仍充滿神秘色彩的灰樓時,眼前突然升騰起那光徹天地的蘑菇雲……

九院院長是李覺將軍,他是在聶榮臻元帥領導下直接指揮兩彈研製的現場組織者。三位副院長便是主管核實驗研究的王塗昌、主管理論研究的彭桓武和主管設計研究的郭永懷。朱光亞、鄧稼先、周光召則是王淦昌手下的研究室負責人,極富才能且十分年輕。從1961年初起,九院的骨幹格局一直沿襲至1978年。後來李覺不再兼任院長了,由時任二機部副部長的王淦昌兼任院長,直至1982年9月。朱光亞和鄧稼先、周光召等也先點升任為副院長、院長職務。

王淦昌是我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不僅參與了我國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第一代核武器研製的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而且在燔轟試驗、固體炸藥工藝和新型炸藥、高功率脈衝技術,以及核武器試驗等實驗診斷方麵進行了奠基性研究,指導解決了一係列關鍵技術問題。在開展地下核試驗過程中,他花費了巨大精力和時間研究與改進測試方法,使我國僅用很少次數的試驗,就掌握了地下核試驗測試的關鍵技術。周光召同誌寫這評語時是1996年2月。作為一位著名的物理理論科學家和中國科學院院長,一向用詞極其嚴謹的周光召,在評價王淦昌先生對中國核武器研製的貧獻時,在僅有180個字且大部分是專業名詞的評語中,重複用了兩次莫基和兩次關鍵的字眼。顯然,王淦昌是當之無愧的真正的中國核彈先驅。

兩彈成功爆炸之後的若幹年裏,在兩彈研製中作出重大貢獻的一批著名科學家後來都從國家特級機密的椎幕後走到了政治和社會活動的前台,成了眾所周知的人物。而王淦昌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一直沒有走出神秘帷幕的兩彈研製工作的大科學家之一。

其原因有二:——是中央決定王淦昌參與兩彈研製領導和組織工作時他已55歲了,是所有直接參與研製工作中年齡最大、資格最老的科學家。1980年2月,在鄧小平主持5的全國科學工作大會上,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被確定,長期得不到應有政治玲遇的臭老九們第一次有了走向政治舞台的機會。王淦昌此時已是73歲髙齡了,他說,當國家領導人是要有管全麵工作的大才的。我老了,有生之年再為中國核能事業做些業務工作便是最大欣慰。因而當與他並肩戰鬥十幾個春秋的後生們如錢三強、朱光亞、周光召等都成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或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長時,他則繼續埋頭在中國核能工作的第一線上,雖然那時他也有全國人大常委、全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等職務,侶他依然是位不被公眾所知的神秘人物。二是研製兩彈是中國的最高機密,所有參與者即使是工地坎事員也得三代貧雇農出身,政治審查是最嚴格的,凡與兩彈研製工作沾點邊的幾十萬參與者中,幾乎是清一色的中共黨員,但王淦昌不是,而且是核心、領導層中為數不多的非中共黨員決策者。王淦昌當時被推薦為九院副院長,直接負責兩彈研製的領導和組織工作,是毛澤東和周恩來親自批準的。從1961年4月走進那座灰樓起,他經曆了長達17年之久的隱姓埋名。他不僅是參與兩彈研製工作的科學家中隱姓埋名時間最長的一個,即使是在可以公開身份之後的七八年中仍嚴格按照組織規定,極少露麵,更不太用自己的真姓真名。

1979年10月20日,王淦昌加人了中國共產黨,此時他正好72歲。介紹他人黨的是與他並肩戰鬥幾十年的另一位我國傑出的核工業領導者李毅同誌和著名核化工專家、當時的二機部副部長薑聖階同誌。王淦昌何以在大功告成且年逾古稀的時候要求加人無產階級先鋒隊?在他的人黨申請書裏,我看到了這位為民族作出卓越貢獻的老科學家發自肺腑的一段話:我親身體會到,在帝國主義**下,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是一個10億人民、8億農民的大國,沒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要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是不可能的。經過了十年動亂的曲折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我更加深信中國共產黨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糾正錯誤,撥正航向,帶領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走向共產主義。因此,我決心申請加人中國共產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

他的人黨介紹人之一李毅同誌,在王淦昌先生80壽辰時說過一段很感人的話:淦昌同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核物理學家,是我國核物理科學研究工作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我國第一個原子能科學研究機構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在新中國成立後幾十年裏,他為核科學在中國生根,為培養一代又一代核科學研究人才,為我國核科學做出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嘔心瀝血;為自力更生,突破原子彈、氫彈科學技術關,發揚國威,作出了重大貢獻,建立了功勳……他生活艱苦樸素,胸襟坦**,敢於說真話,敢於開展批評,也能聽取別人的批評和不同意見;他富於民主精神,善於集中大家的智慧,發揮眾人的才幹;他熱情寬厚,平等待人,從不妒賢嫉能,從不憑個人好惡嫌棄人才;他在研究工作時慣於親臨科研第一線,親自動手,對年輕人耐心培養;他對黨政幹部、後勤人員也平等相待,一視同仁,從不以權威科學家自居,不盛氣淩人,不鄙視別人的勞動。他確實樹立了知識分子、科學家與黨政幹部、後勤人員同誌式團結合作的典範。

1997年一個夏日,我終於在北京木樨地的部長樓裏見到了我久仰的老鄉。

啊,老鄉來了!坐、坐。90高齡的王淦昌老先生一口純正的常熟土話,使我心頭敬艮之感**然散去。初次見麵,我就驚喜地發現:這位像泰山一般的豐碑人物沒有半點架子,身子骨之硬朗程度令人難以想象。他剛拉著我的手坐下,就有電話打來。坐在沙發裏的他竟無半點拖遝之感,站起來直奔電話機,說話的聲音也格外清朗洪亮。我當時就想:老先生活100歲不成任何問題。

王淦昌先生思維的活躍和驚人的記憶力,使我消除了采訪的疑慮,於是給他留下了一長串問題,並另約其他時同長談。他爽朗地答應了,告別時他在我筆記本上寫了一行希望你將來成為大文豪的題詞。

不久,正當我忙著為采訪作準備時,突然有一天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一則驚人的消息:一位九旬高齡的科學家在家門前的馬路邊散步時,被一個年輕的騎車人撞倒。那人見老人倒地後竟揚長而去。後來是過路人將他送到了醫院。這立刻使我想到了王淦昌。我當即打電話給他家,他的家人向我證實,被撞倒的正是王淦昌老先生!

現在王老先生怎麽樣啦?

股骨骨折,一條腿不能動彈,醫生說至少得住院三個月……該死的騎午人!你知不知道,王老先生一旦有個好歹,將給國家帶來多大損失?假如這一撞發生在30多年前,那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就可能晚不知多少時候爆炸!據說王老先生被撞的消息在報界披露後,引起國內外震驚,他所住的北京醫院病房裏每天有社會各界送來的鮮花,連整個走廊都堆得滿滿的。然時那個騎車人一直未露麵,至今王淦昌老先生已經離世,那人仍逍遙在道德法庭之外。真是天理不容!

王淦昌老先生住院期間仍沒有忘卻接受我采訪的事,終因傷勢嚴重被醫生勸阻。這是我深感遺憾的。閃為後來沒過多長時間,我國一代核科學大師王淦昌先生就帶著他的未竟事業離我們而去了。在八寶山舉行的遺體告別儀式上,江澤民、李鵬、朱鎔基等國家領導人都送了花圈。

1999年5月90,北約襲擊我駐南使館第二天清展,一夜未眠的我,忍不住再次來到30年前曾經拜謁過的王淦昌故居,緬懷我心中的大師。當我默默地向王淦昌出生的農舍鞠躬時,那個名叫楓塘灣的村民都圍攏過來,他們都在談論一個話題:北約欺人太甚,假如王淦昌活著,再造幾樣厲害的武器,看還敢不敢侵犯我們中國的尊嚴!

1907年5月280,王淦出生在江蘇常熟水鄉的支塘鎮楓塘灣村。父親是當地頗有名氣的郎中中醫師王淦昌13歲時父母都離開了人世,主要靠大哥和外祖母撫養。小時候的王淦昌就讀過兩所有名的學校,小學是在太倉的沙溪學校上的,那是個非常開明的學堂。五四運動席卷全國,沙溪小鎮也破天荒地舉行了大遊行。70多年後,王淦昌與家人談起這件往事仍異常激動:那是我第一次上街參加遊行,當時雖然年紀很小,可心頭覺得能為國家興亡出點力是很光榮的事。啥叫國家的尊嚴,從那時就深深地紮根在我心中。然而封建的農村風俗習慣使得王淦昌過早地承受了包辦婚蛔的負擔。在家人操辦下,剛小學畢業才14虛歲的王淦昌在暑假裏娶了一個比他大三歲的小媳婦。當時他不懂什麽叫家庭與婚姻,家裏有個既是緦婦又像姐姐的女人幫他幹這做那,他似乎很開心。當了一個多月新郎官後,王淦昌被表哥帶到上海浦東,進了浦東中學。這是王淦昌第一次從鄉下到十裏洋場,是他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浦東中學第一任校長是中國近代教育的先驅黃炎培先生,當時國內就有南浦東,北南開之說。在黃炎培先生的栽培下,該校畢業生幾乎百分之百考上著名大學,如革命家聞一多、科學家錢昌照、教育家夏曉白、史學家範文瀾、文學家胡也頻,以及蔣經國、蔣緯國等許多名

人。嚴謹的學風,使王淦獸對數學萌發了濃厚興趣。1925年,他考上了清華大學。當這位前程輝煌的18歲學子,興衝衝地拿著人學通知書向家人報喜時,他的姐姐卻抱來一個娃兒對他說:快看,我們的囡閔長得多標致。王淦昌的臉一下紅到脖子根,竟然不知所措地躲得老遠……

值得重重寫一筆的是,在這之後的70多年裏,玉淦昌從一名鄉下學子,成為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而他的夫人一直就是那位比他大三歲的結發妻子吳月琴,大科學家與她共生了三女二子,孩子相繼出生時,幾乎都是在王淦昌讀大學或在國外留學期間。王淦昌一生從事科學事業和肩負國家的特殊使命,從來沒有管過一天家裏的事。正是這位文化不高的夫人帶大了三女二子,並讓孩子們一個個讀上大學,當上了科技工作者、人民教師和國家幹部。在王淦昌家做客時,當我第一次見到這對身份懸殊的老夫妻竟能和睦親愛地共同生活了近八十個春秋時,心頭不由升起一股深深的敬意。94歲高齡的吳月琴老太太身子骨依舊硬朗,說話走路麻利幹脆,全然不顯半點遲鈍,她的家人告訴我,老太太現在還堅持搶著上廚房為老頭子做飯,我聽後忍不住大為驚歎

王淦昌於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他是第一屆清華物理係學生,班上的同學連他隻有4個人。後來4人中的3人都成就卓著。王淦昌成為清華大學的第一屆物理係畢業生,奠定了他作為中國第一代物理學家的位置。當時引導他走上物理學之路的是中國物理學的開拓者葉企孫和吳有訓先生。初進清華大學時,王淦昌對化學課十分感興趣,後來聽了葉企孫先生的物理課才立誌畢生獻身於物理科學事業。1926年3月8日,王淦昌經曆了一場終身難忘的生死考驗。那天,清華大學學生集會,聲討日、美、英等國借口所謂的大沽事件,向中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的荒唐行徑。後來集會變成了大遊行,清華、北大、師大、女師大等高校的學生都加人了遊行隊伍。在遊行隊伍向鐵獅子胡同的段棋瑞政府前的廣場進發途中,全副武裝的軍瞀突然向學生開槍。走在遊行隊伍前麵的王淦昌看見身邊一位同學倒在了血泊之中,他驚詫地抬頭時,又見女師大的兩位同學也慘叫一聲倒下了……王淦昌被亂了陣腳的人群擠到了牆角,才免於一難。這就是展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當時共死了47人,傷一百五十多人,王淦昌的一位同班同學也犧牲在這次慘案之中。當晚,王淦昌來到葉企孫教授家,訴說了白天的慘錄。葉企孫聽後,滿腔義憤:科學,隻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這個苦難的民族!數十年後,王淦昌回憶起當年的情景,神態異常嚴峻地說:葉先生的話,當時深深地烙在我心中,可以說從那——刻我下定決心走科學救國的道路。幾十年來,我無論走到哪兒,都始終不忘為了實現祖國需要更加強大這個願望,並甘心情願為之奮鬥。

如果說葉企孫在悲憤時說的話使王淦昌樹立了畢生的奮鬥目標,那麽另——位教授吳有訓則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科學的不懈追求,激勵了王淦禺在科學道路二邁出嗒實的步伐。可以說,中國的近代物理科學沒有吳有訓教授將不知要落後多少年。這位著名的中國物理學奠基人在早年留學美國時就與他的導師康普頓一起研究失射線散射譜效應,後來他的導師在192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很大一部分功勞來自旲有訓的實驗,因為康普頓進行的失射線散射譜研究當時受到了另一位著名失射線專家杜安的攻擊,正是吳有訓證明了自己導師的研究具有普遍性,並以實驗駁斥了杜安的錯誤,所以國際上有人稱康宵頓獲得諾貝爾獎的失射線散射效應為康普頓一吳效應。王淦昌在晚年曾這樣比喻自己的恩師:中國能夠擁有後來的原子彈的天地,如果沒有吳有訓先生當年於把手地教我們從擰螺絲釘開始進行實驗性的艱苦工作,那麽我們這些承擔國家核試驗的科學家至少可能晚十年八年才能把中國的原子彈送上天。王淦昌先生與我談起中國原子彈成功爆炸時感慨道:物理科學任何一種發現或通過物理現象進行的任何一種核試驗,沒有百次千次甚至上萬次實驗,那是天方夜譚!王淦昌在物理學界的權威正是他從吳有訓先生那兒學到的實驗能力,他在科學實驗上的專心致誌與心靈手巧的天才本領,連吳有訓都極為稱道。

1929年夏,王淦昌從清華大學畢業,吳有訓邀他留校當助教,並給了他一個獨立完成的實驗任務:測量清華園周圍氡氣的強度及每天的變化。這種測蟥,德國物理學家曾在世紀初的20年代就做過,但中國在王淦昌開始進行這項實驗前誰都沒有重視過。半年時間裏,王淦昌嚴格按照吳有訓先生的要求,利用最簡單的器材,出色地完成廠實驗,並寫出了北平地區有史以來第」份大氣中物理放射性現象研究的科學論文事實上在中國也是首次。吳有訓對他的成果非常滿意,親自將論文譯成英文,以大氣中的放射性和北平天氣為題,發表在清華大學的首期論文集上。1930年,在葉企孫、吳有訓的關心下,王淦昌考取江蘇省官費留學研究生,派遺到德國柏林大學……

淦昌,快來抱抱你的囡囡!行前,王淦昌回到常熟老家,一進門,大哥興髙采烈地抱出繈褓中的嬰兒塞在他的懷裏。王淦昌看了一眼,大驚:怎麽是男囡?

當然是男囡嘛!要不,我們全家非得讓你回來看一趟!?大哥

衝著滿身書生氣的王淦昌邊笑邊說。

我多了個兒子?!他把肩上的書包一扔,抱著新生嬰兒在原地轉圈起來,哈哈哈,真有趣,真有趣,我有兒子啦!這一年,王塗昌24歲,其實他自己也還是個滿身孩子氣的人呢。有趣的是他在清華大學時第一個暑假間到家,當聽說自己有了一個女兒時,每天紅著臉不敢多看家人一眼,家人讓他給女兒起名,他更是躲著不出聲,最後還是大哥圓場給侄女起了名。這實在難怪王淦昌,當時他才剛18歲。

1930年秋天,景色迷人的柏林迎來廠一位風華正茂、才華橫溢的中國青年。

王淦昌踏上歐洲這塊美晡的土地時,就有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強烈衝動。因為此時正是以德國為中心的世界物理科學的黃金歲月。愛因斯坦、居裏夫人、海特勒、蓋革、邁特內等一批頂尖科學家相繼發現了影響20世紀後來幾十年整個人類政治、軍事與經濟的偉大科學成果,鐳的發現、抽的提煉、相對論的提出,使每一位科學家熱血燃燒。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大有無法取舍當年度的科學家們所發現的驚天動地的成果的感覺。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歐美各工業強國從自身利益出發,紛紛開始重視起科技革命,並將推進科技革命與本國社會發展緊緊聯在一起。於是大量國家資本投人科研工作,使得本來就比較活躍的歐美物理學研究呈現熱火朝天的景象。當居裏夫人發現鐳元素後,人們很快發現了射線的醫療作用,於是失光廣泛被運用並使其在今天依然成為了解和戰勝疾病的重要手段。隨著人工放射性元素的製成,很快就有人製成了標記原子,用來研究磷在植物枝葉中的分布,進而發生了一場肥料革命。最突出的例子要數原子能的運用了。1938年,物理學家剛發現中子會引起鈾核裂變,在不到4年時間裏,第——個反應堆便建成,美國人又用了不足7年時間便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使美國的國際地位和國力一下驟增,並一發而不可止。

科學家為自己熱愛的事業而發狂,政治家們則利用科學家的科研成果而瘋狂稱王稱霸。王淦昌從20世紀30年代初在柏林大學留學的曰子裏已經感受到了這一點,因此這決定了他後來一輩子獻身自己民族的科學強國實踐。

王淦昌在溲長的一生中完成了數項影響中國社會乃至國際社會的科學研究,但在90歲高齡時與我這位小他半個世紀的科學門外漢談話時,說他一生中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年輕時沒有堅持一次重要的實驗活動:如果那次我堅持廣,別說我王淦昌一定不會是今天的王淦昌,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分最也可能大不——樣!那天他是用自嘲的!!口氣說這番話的,似後來當我了解真相後則實實在在地相信了這確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牢記的一個非常令人惋惜的事件。

王淦昌到柏林大學,有一個傑出的導師著名的女物理學家、柏林大學第一位女教授邁特內。邁特內的個人能力確實不容忽視,連愛因斯圯都評價她說是天陚高於居裏夫人的我們的居裏夫人。王淦禺是她惟——的中國留學生。在邁特內手下當研究生的日子,王淦昌是終身難忘的,女導師對科學研究的超人能力使他從井底探出頭顱看天廣。

王淦昌兩次聽到德國物理學家博特與他學生貝克用釙的粒子轟擊輕上素硼和鈹的實驗,結果發現有一種穿透能力極強的射線放射出來,這射線能穿透10厘米厚的鉛板但自身的強度卻減弱得很少,博特師生倆認為這可能是一種波長極短的電磁波!!射線。自從發現庾子後,科學家們紛紛開始向剖析質子組成的方向研究,所以博特他們的新發現立即引起諸多科學家的追蹤研究,包括居裏夫婦也著手抓緊實驗,以爭取新的發現。居裏夫婦用他們強大的射線源研究博特首先發現的奇異射線,這對著名的夫婦物理學家用的是電離室測量射線的強度,以石蠟做屏蔽層,放置在鈹源與測量裝置之間進行觀察,結果發現計算器的數字大大增加。但遺憾的是居裏夫婦沒有從另一個角度考慮這射線的物理現象包含著一種新的特殊物質,簡單認為那隻輻射能量極大的現象隻是!!的射線效應,僅僅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寫了個簡單的報告發表便完事了。然而就在居裏夫婦把一項重大發現束之高閣時,年輕的邁特內助手、中國的王淦昌則特別地關注著博特師徒倆的那根神秘的射線以及他們沒有能解釋得清的未知結果……

尊敬的邁特內教授,我知道您早在1922年就對輻射與元素衰變的關係進行過實驗研究,並對其性質也作過一係列研究。最近我聽了科斯特斯教授關於博特先生的有關!!輻射具有那麽強大的穿透力的介紹,我非常懷疑……

嗯!什麽懷疑?我聽著呢,你說吧,密斯特王。邁特內側了一下頭,繼續做著她的實驗。

王淦昌大膽向導師陳述道:我以為實驗用的是電離探測器,那樣不會有什麽奇跡出現,如果改用雲室做探測器,然後對博特教授的實驗進行不斷的重複實驗,結果可能大不一樣。我是這樣想的,尊敬的邁特內教授邁特內放下實驗,思忖片刻,搖搖頭說:不可能,這將是個永遠徒勞的實驗,讓我們換一個話題吧,密斯特王:王淦昌知道邁特內是公認的對任何可能出現的某種具有科學價值的現象都不會輕易放過的科學家,怎麽偏偏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奄無興趣呢?他認定博特的實驗壞就壞在計算器計數上,如果改用雲室作實驗,其結果必然兩樣。尊敬的邁特內教授,我還是想著雲室可能解決博特教授未解釋清楚的問題,所以能否請允許我借用一下我的師兄朋友菲利普先生的雲室對博特教授的實驗進行重新研究?

密斯特王,我已經說過了,我們還有很多課題需要研究,博特先生的事還是讓別人去完成吧。邁特內的回答讓王淦昌感到十分意外。兩次要求都遭到拒絕,使王淦昌無法再就自己認定的預見得以在實驗中加以證實。

就在王淦昌的建議被導師無情拒絕,居裏夫婦同樣鑽了牛角尖的—個多月後,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査德威克先生像王淦昌一樣,懷疑博特和居裏夫婦認定的8輻射效應。他認為8輻射不可能有這樣大的能量,便像王淦昌設想的利用雲室,采用線性放大器質子所產生的脈衝進行一個一個測量,並將其與電子所產生的脈衝分解,結果發現質子的數量奇多,與當時物理學界普遍認為的!!射線的理論不符。査德威克認為從鈹源放射出的是一種新的物質組成的輻射,於是他連續奮戰數日,終於證實了這種粒子是一種質量與質子相近的中性粒子,即被後人稱為的中子。査徳威克同時還認為這種粒子是職子核的主要組成部分。

中子的發現,轟動了整個物理界,也轟動了世界。那些更企盼搞清原子核構成的政治家們早巳等不及了。因為這太重要了,它緊接著就可以製造後來證明確實可以征服全人類的原子彈!

1935年,査徳威克因發現中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柏林大學校園內一個綠陰覆蓋的小道上,邁特內教授十分歉意地拍拍王淦昌的肩膀:很對不起,密斯特王,我沒能支持你的建議。不過,這是個運氣問題。女科學家朝自己的學生聳聳肩,又回到了自己的實驗室……王淦昌對天長長地歎了—聲。他有自己的見地,他認為科學就是科學,與運氣是兩回事,科學是實實在在的事。王淦昌和後來了解此事的其他人,都肯定地認為,倘若邁特內聽了他的建議,加上邁特內本人具有別人難於相比的實驗能力,中子的發現非她的學生王淦昌莫屬!然而猶太血統的大科學家邁特內教授太把王淦昌當作科學娃娃看待了。兒十年後,有人曾問王淦昌是否就此事抱怨過他的導師?王淦昌斷然搖頭道:不不,我不僅不會有絲毫的抱怨,反而卻終身感恩邁特內女士,是她的卓越智葸和研究精神為我日後能在物理科學上有所建樹作出了榜樣。至於說到中子的發現這件事,這不全怪邁特內教授。假如當初我能堅持自己的觀點,不也可能獲得邁特內的有力支持,並最終可能獲得成功嘛!所以在此後的幾十年裏,我一直把這次自己犯的錯誤當教訓牢牢記在心頭。

王淦昌在柏林大學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背,至今仍被中國物理學界認為是極其可惜的事件,怛王淦昌跟隨邁特內教授在柏林大學威廉皇家實驗室度過的難忘歲月,使他領略和接受了許多國際物理科學的前沿知識與技術。1933年底,王淦昌在完成他的畢業論文之後,走訪了歐洲幾個著名實驗室,有幸見到了盧瑟神福、查德威克、埃利斯等他所敬仰的物理學大師,大開眼界,為日後從事獨立的科學實驗工作拓展了思路。1934年4月,他帶著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到了祖國,然而此時的中國正被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中華民族陷人了深重的災難……

經恩師葉企孫介紹,王淦昌先是在山東大學任教。由於當時山東是處於日本侵略者眼皮底下的一塊東亞肥肉,局勢動**,根本無法很好地在那裏進行教學與實驗。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盛邀他去浙江大學當物理教授。浙江大學離王淦昌的老家近,且又是一所名校,當時已在政界、教育界和學術界久負盛名的陳獨秀、邵飆萍、陳布雷等都是浙大畢業生。浙江大學樸實和濃厚的學術風氣,是王淦昌所渴求的。於是,1936年暑假,王淦昌來到了浙江大學物理係,那年王淦昌不到而立之年,是浙大最年輕的教授。由於他長相細嫌且說話時易臉紅,所以浙大的師生們都親昵地稱他是娃娃教授。

在浙江大學,王淦昌整整工作了!4年,這是他一生追求科學強國的黃金時代。在這期間,他用自己的才能直接培養和彩響了一大批包括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李政道在內的傑出物理學家。如果將他在後來幾十年中培養的人才一起算進去,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王家院士軍名單。從1995年出版的中國院士名單一書,粗略地看,在106人的數學物理學部院士名單中,其中當過王淦昌學生或受過他指導的達十分之一之多。他們中有丁大釗、於敏、王乃彥、呂敏、周光召、鄧稼先、胡濟民、唐孝威、程開甲、何祚庥、方守賢、冼鼎昌、葉篤正,還有化學部的錢人元和李政道外籍等,這些當年在王淦昌教鞭下的學生娃,後來幾乎清一色地成了中國核武器的主要研製者,並且在今天依舊為國家擔負著重任。

1987年,王淦昌80壽辰,李政道作為王淦昌的得意門生之一,在祝壽會上發表了題為對稱性與非對稱性的著名論文,表示對恩師的感謝之心。李政道博士在演講論文時說了一段富有**的話:我第次見到五淦昌教授是在1943年浙江大學物理係,當時由於抗曰戰爭,浙江大學是中闐最好的大學之一。除了王教授外,物理係還有其他著名物現學家,其中包括束星北教授,在王淦昌先生教室裏聽課,這是我第——次見到國際知名的物理學家,這種旱期的接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我們曾有過的討論,以及他們使我激起的對物理學的熱情。王淦昌和束星北兩位教授還特別慷慨地給予我關心與指導,盡管當時我隻是一個一年級學生。王淦昌教授對物理和粒子物理學有兒項重大貢獻。他一直受到世界科學界的離度重視。在中國物理學的發展!以及對兒代物理學家的教育培養上,他所起的很大作用已經是曆史事實……而在王淦昌眼裏,凡是能發現一名對科學異常用心或在實驗中靈性異常的學生,都格外高興。他在浙江大學十餘年教學中有四個他非常喜歡的學生,他們是李政道、李天慶、李文鑄和李壽楠。四李的共同特點是不怕艱難,聰明好學,刻苦鑽研。半個多讓紀後,王淦昌還能想起當年的李政道:我給他―本書,七麵有10道題,我點了5道讓他做,結果他把10道題全做了,而且都做對;誰不苒歡這樣的學牛:……

嘿嘿,真有趣:那時我們的浙江大學名氣很大喲,有東方劍橋之稱。怛4本侵略者把我們從西子湖畔趕到了偏僻的貴州湄潭山區,當時條件極差,連起碼的教學和實驗用具都沒有,但我們並沒有因此放棄教學和開展科學實驗,因為大家在日本鬼子炸彈之下更強烈地感受到科學強國的重要與迫切。王淦昌既是泰鬥式的科學大師,又是渾身散發天真童趣的知識分子。當他遇上高興事時,準會冒出那句嘿嘿,真有趣的口頭禪,在課堂上當他講述導師邁特內等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科學發現時,也會情不自禁地這麽說。然而,王淦舀又是學生心0中的一位嚴師和仁愛的兄長。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占領我國沿海廣大地區。這年11月,浙江大學的師生們同心協力,用了兩年時間,西退至貴州山區腹地。這一路西遷的艱苦程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浩浩****的兒7人隊伍,既有弱不禁風的教授,又有老弱病小的家屬和小孩,而敵機每天都在頭頂扔炸彈。校長竺可楨的妻子和14歲的小兒子竺衡因半途患痢疾卻無藥可醫而告別人世。但這一切並沒有磨火浙大師生們教好學好知識、強大國家的信念。當時的王淦昌教授等都比較年輕,他們一麵身先士卒組織西遷,一麵仍利用一切時間和簡陋條件教課。1939年2月5日,這是浙大師生永遠不會忘卻的閂子,日本鬼子出動18架11機,以剛剛落腳的浙江大學為目標,在師生們頭頂!」扔下118枚燃燒彈和爆裂彈。頓時,用茅擁和木板搭起

驚天動地的擬生——

的校舍騰起一片火海……師生們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和手中的書本外,幾乎被炸得一無所有。01是就在被炸的第三天,王淦昌等教授便給學生們恢複了上課。

日本鬼子的飛機又來啦,趕快躲呀一一這一天,王淦昌抱著教科書剛跨出家門,便看到對岸的山上已髙高掛起報替的燈籠,於是急忙招呼在露天的同學躲到岩洞裏。令王淦昌感動的是在這極度危險的時刻,一位坐在岩洞口的低年級同學似手根本聽不到洞口外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依然埋頭捧著書本。物理書?你對物理也感興趣?是哪個年級的?王淦昌感到奇怪,因為當時浙江大學隻有大四年級才開設物理課。

王先生好,我是一年級新生,聽過您講的近代物理講座,就喜歡上了物理。小同學的回答叫王淦昌好高興。

太好了,你叫什麽名字?我可以提前收你為學生。

謝謝先生,我叫許良英。

好,以後我講物理課時,你隨時可以來聽,你有不慊的問題可

以直接找我。怎麽樣?

嗯,我一定學好物理。

許良英做夢也想不到像王淦昌這樣國際著名的大學者,竟如此平易近人。他後來成了王淦昌最信賴的門生之一。許良英先生現在是中國現代物理史學家,他對導師王淦昌在抗戰時期的那段教學生涯有太多的了解和感受。他說:王淦昌先生是我一生最尊敬的老師,也是多次解救我於危難之中的恩師。每當回憶起青年時代跟隨王先生學習時的情景,總感到無比溫暖和舒暢。自從那次在岩洞裏第一次接受王先生的教誨後,我就更加對物理科學感興趣。但那時我是個低年級學生,知道王先生是國內外知名的大學者,加上自己在長輩麵前說話向來羞怯,所以不敢輕易找王先生。但很快,我的這份羞怯心理被王先生那種淳樸、坦率和活躍的學風所衝淡。浙江大學當時的物理討論課是四年級的課程,分甲乙兩種。物理討論甲由全係教師和四年級同學輪流作學術報告,物理討論乙主要是由王淦昌和束星北兩位教授就物理前沿學術作係統報告。甲乙兩種報告都是每周一次,出於王先生對我的鼓勵,我便經常壯著膽子躲在教室門外旁聽。王先生和束星北兩位教授一個搲長實驗,一個摣長理論,性格都開朗坦誠,又彼此是好友。但在作報告時,他們常相互提問插話,碰到問題常常爭得麵紅耳赤,像小孩子吵架似的。開始看他們爭論覺得既好奇又緊張,後來才明白大學者之間這種直率的學術爭論,才是探索科學真理的好學風。受了王先生他們這種學風的影響,我聯合了物理係、電機係幾個一年級的同學也搞了個定期讀書報告會。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39年7月的一次物理講座,由王先生報告捫350710180;成。雖然我不知打8800是何意,但還是去旁聽了。出人意料,王先生報告的是當年1月底坡爾在美國宣布的一個劃時代的發現:1938年12月到1939年1月間,哈恩和邁特內發現了鈾原子核裂變現象;邁特內估算出一個鈾核裂變時會釋放出的能最,比同等重量的煤燃燒時釋放的能量大幾百萬倍。正是邁特內和哈恩的這個發現,直接推動了後來核反應堆的建立和原子彈的開始研製。當時教室裏的氣築異常熱烈,作為組織者的我感到特別興奮和艦驚。很久以後我才知道,著名女科學家邁特內原來就是王先生的博士生導師,而正是這位推動世界核原子能發展關鍵工程的著名大科學家,欠了中國學生王淦昌先生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寶貴機會。可在當時的那場報告會上,王先生既沒提到自己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那次難忘經曆,也沒有在同學中誇耀邁特內與自己的關係。王淦昌先生的這種學風和人格力量後來影響了我一生……

由於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野蠻侵略和襲擊,浙江大學從1937年11月底開始,5年間先後被迫搬遷6次,教學和生活的艱辛程度可想而知,然而這絲奄沒有影響王淦昌他們發誓要用科學和知識來強國的堅定信仰。中國物理學莫基者吳有訓先生在1953年回顧我國物理學發展史時深情地說: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浙大王淦昌教授他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和在敵人的炸彈下堅持不放棄教學和研究工作,新中國的物理學戰線怎麽會有層出不盡的優秀人才?師生們還清楚地記得這樣一件事:當時在侵略者攻勢麵前步步退卻的蔣介石為了壓製國內的民主力最,裝腔作勢地喊出國家至上,軍事至上的口號,企圖掩飾其賣國行徑。浙大的學生許良英出於對蔣介石的義憤,在浙江大學的遵義物理校舍木門上寫下了科學至上,物理第一八個字。王淦昌看見,大為讚賞。之後一直把許良英寫的這塊有標語的木門帶著,伴隨浙大顛沛流離於抗戰的烽火歲月,以此激勵自己的學生不忘科學強國之夢。

王淦昌從一個科學大師的角度說過這樣一段精辟的話:作為任何一門髙新尖技術或一項偉大科學成就,物理條件是重要的,但並不是惟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對科學真理的探求精神與正確的方向。中國科學家在很長的曆史階段不可能具備物質優勢條件,增強和提商對科學真理的探索精神與正確方向便變得十分重要。這正是我們可以彌補自己的劣勢,在完全不同等的物質條件下,取得與西方強國同樣的尖端技術,甚至在某些方麵超越於他們的殺手鐧,從而完成別人沒有完成的對全人類都具有進步意義的偉大發明。王淦昌先生舉例道,比如像物理學,實驗是最重要的,具有先進的設備當然可以縮短實驗時間並進行更廣泛的發現與發明,怛在簡陋條件下的堅持不懈的笨手笨腳的實驗有時同樣可以完成別人在最宄進的設備條件下沒有完成的偉大發現與發明。其次是對理論問題的正確歸納與概括,同樣可以總結和發現物質世界中存在的那種普遍現象和特殊規律。王淦昌特別指出,幾十年來,為數不少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項,都是科學家依靠自已獨到和敏銳的科學眼光,而獲得了影響人類進步的非凡成果。

我還是堅持兒——年前自己的說法:作為一名高明的科學工作者,必須有自己獨到的搭橋本領。什麽叫搭橋?就是歸納、分析和判斷前人巳經發表的實驗方法、數據和結論,並且極其熟悉地了解各種文獻資料,給已有的理淪工作搭橋,進而推動自己的科學實驗。木工師傅能為不同的戶主做出不同木器家具和房屋,就是他熟練掌捤了家具和尾架的標準尺寸。一個科學家特別是物理學家,要取得發明創造,就必須像木工一樣單握各種知識與信息,能夠做到廣泛了解與深刻認識,並運用自如。這樣才有可能創造出在常人眼裏不可能的奇跡來。王淦昌如是說。

關於中子和中微子這些物理學專用名同,過去我們普通人對它太附生,傴自從奮了原子彈等核武器後,我們才多多少少知道了一點有關它們的膚淺知識,那就是中子和中微子都是原子核的基本粒子,誰捕獲了這呰隻有瞬間生命1曰,卻威力無比的小東西,誰就可以主宰世界。因而探求中子和中微子存在,幾乎是全世界物理學家在20世紀上、中葉競爭般激烈和最熱門的課題,因為它的重要性不僅僅是科學本身,而且關係到全球政治、經濟與軍事格局。科學家沒有那些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野心與功利,他們隻有一顆探求自然界奧秘的赤誠之心。王淦昌毫不例外。當他在柏林大學的邁特內手下痛失獲得中子的發現權後,又重新投入了另一個基本粒子中微子的實驗與探索。

正如楊振寧博士指出的那樣,自從1930年12月著名物理學家泡利先生為解釋衰變能譜的連續性提出中微子假說後,第二年6月又預言下射線連續譜應有明晰上限後,泡利在紐約的一家中國餐館裏與他的朋友拉比聊天時這樣說:我以為,原子核的發現,僅僅是我們對自然界基本粒子認識的剛剛開始,在那個原子的家庭裏,除質子和電子外還有更英俊的小子存在,我認為它比先出世的所有原子家族裏的小子們都了不起!半年之後,正在柏林大學讀書的王淦昌用計數器精確地測定出的日譜上限,有力地支持了泡利的狂想。1934年,大物理學家費米以泡利和王淦昌對中微子假說為基礎,建立了著名的0衰變理論,費米的論文寄至英國自然周刊,結果被一句它具有太多的空想,遠離了讀者所感興趣的實在的評語而槍斃,幸虧費米後來把論文寄到德國另一家雜誌得以刊出,才使一項震驚世界的科學理論正式被承認。

大科學家感到異常困惑和失望,但又束手無策。

這時的王淦昌感到該是自己出擊的時候了。他認為不能用中微?的電離效應來探測它的存在。測量放射性元素的反衝能童和動量是能夠獲得中微子存在的證據的惟一希望。因此他建議用失電子俘獲的辦法探測中微子的存在,指出當一個…類的放射元素,不放射一個正電子,而是俘獲一個失層電子時,反應後的元素的反衝能嫌和動最僅僅依賴於所放射的中微子……隻要測量反應後元素的反衝能量和動量,就容易找到放射出的中微子的質董和能量,由於沒有連續的射線被射出來,這種反衝效應對所有的元素都是相同的。

用電子俘獲金色小子中微子!王淦昌以其天才物理學家獨特而敏銳的見解,開啟了20世紀一項偉大發現的大門。當他睿智的冃光從容地走進這扇大門時,遇到了他難以逾越的大山,那就是戰亂使他無法進行最起碼的實驗。由於抗戰開始浙江大學在短短幾年間―連搬遷了六個地方,最後到貴州湄渾落腳時整所學校實際上是個空殼了,要什麽沒什麽。師生和家屬隻能住山洞,至於教室都是臨時搭建的小茅棚或天然溶洞,附近的幾所寺廟是當時浙江大學惟一像樣的殿堂。校長樊可楨對王淦昌的物理實驗給予了最優厚的關照,在一個破廟裏落座。誰都知道,一項極其高精度的科學實驗,沒有最好的實驗條件是無論如何也難以實現其結果的。王淦昌並不澳喪,盡可能創造條件進行不懈的探索。當時敵機天天轟炸,整個學校的上課時間不能保證,說停就停。俏王先生對自己的實驗從沒停止過。敵機來了,別人都躲到山洞去了,他一個人還留在破廟全神貫注地搞他的測試。有一段時間王先生得了肺病,他老伴為了給他補補身子,養了隻奶羊,可當時王師母還要帶3個孩子,忙不過來。王先生身為大教授,竟然每天在去雙修寺進行實驗時,有時還要牽著那頭奶羊,因為寺廟前有塊草地可供奶羊吃草。我們同學們開玩笑地稱王先生是牧羊科學家……當年老浙大的人給我講述了王淦昌的這段奇聞軼事,聽後讓人又新鮮又心酸。生活與環境的艱難並沒有使王淦昌放棄他的科學實驗,他在教學的同時不停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實驗,俘獲世界物理學界人人都想獲得的金色小子中微子。然而閂本帝國主義的炸彈與封鎖使王淦昌無法把自己俘獲中微子的方法得以實驗成功。為此,他不得不把他的方法寫成論文投給了國內的中國物理學報。由於戰爭,這家雜誌根本沒有經費印刷,王淦昌隻好將稿寄到美國的物理學評論雜誌上發表。王淦昌對此不無遺憾地說:我在科學的道路上從來敢想問題,也想得很多,我堅信用自己的辦法能俘獲中微子,但抗日戰爭國內的條件不具備,所以這實驗隻能讓別人去做了。

中微子的發現,使諾貝爾獎又一次與王淦昌擦肩而過。對此,他有如下見解:由此看來,諾貝爾獎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中國人完全有能力獲得此項獎項。一是要選準課題,確有重大理論或實用價值;二是要鍥而不舍,持之以恒,花上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工夫。王淦昌生前留下的這段話,值得中國科學家們認真地品味和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戰場以蘇聯紅軍出兵和美國人在口本扔下兩顆原子彈而告終。就在日本舉起白旗投降時,王淦昌應浙江大學學生的要求,作了一次題為關於原子彈及其原理的報告,引起同學們的濃厚興趣。後來成為中國核武器試製中堅的程開甲等一批當年的浙江大學學生,大多是受了導師王淦昌的這堂謀的影響而將一生獻給了中國的核事業。然而王淦昌本人當時並不清楚自己競然要親自動手研製中國的原子彈。在浙江大學同學為王淦昌慶貨40歲生日不久,中國的這位風華正茂的物理學家和著名學者受浙江大學所派,前往大洋彼岸的加州大學作訪問。一年之後,正在國內的吳有訓先生興奮地告訴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出了一本百年科學大事記,中國能列人其中的人隻有王淦昌和另一位物理學家彭桓武也是後來中國的原子彈主要研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