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讀者的公開信

親愛的讀者:

九年前,在某些人和某些事的促使下,兩個一直以“埃勒裏·奎因”為共用筆名聯合發表小說的年輕人創作了一個新的推理小說係列。

經過這番新的努力,哲瑞·雷恩先生誕生了。他是一位莎士比亞戲劇演員,年事已高,卻擁有非凡的偵查能力。

顯而易見,歌頌哲瑞·雷恩先生事跡的係列,不能公然采用“埃勒裏·奎因”這一筆名,因為埃勒裏·奎因係列理應稱讚埃勒裏·奎因先生的功績。

於是,這兩個年輕人擬定了第二個筆名——巴納比·羅斯;而這位“巴納比·羅斯”突然發表哲瑞·雷恩四部曲的首部《X的悲劇》時,並未在讀者中激起多大的反響。

可以說,作家埃勒裏·奎因和作家巴納比·羅斯幾乎毫無聯係:他們的作品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他們也都故意讓自己籠罩在晦暗神秘的氛圍之中。事實上,在“雙筆名”時期,這兩個年輕人曾多次公開在火藥味十足的演講中針鋒相對。他們安全地躲在各自的麵具背後,一個扮演埃勒裏·奎因,另一個扮演巴納比·羅斯,假裝暴怒不已,將對方視為推理小說作家圈內的死敵。從新澤西州的梅普爾伍德到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他們在滿懷好奇的演講聽眾麵前侃侃而談,但在互相恭維之外,也難免彼此抨擊。就這樣,他們依靠純粹的“欺騙”,保持了埃勒裏·奎因和巴納比·羅斯是兩位截然不同的作家的假象。

不過,一條不易被人察覺的線索卻始終存在。倘若機敏的“安樂椅神探”發現了這一線索,無疑就會確定埃勒裏·奎因和巴納比·羅斯的關係,進而揭露他們對輕信的公眾實施的長達九年的“可恥欺騙”。

如果你翻開《羅馬帽子之謎》(以埃勒裏·奎因為筆名創作的關於偵探埃勒裏·奎因的首部作品)的序言,在第十頁的第十七行到第二十二行會發現如下值得注意的提示:

舉個例子,聽說在古老的巴納比·羅斯謀殺案中,“理查德·奎因取得了驕人的偵探成果,並憑借這一功績牢牢確立了比肩那些偵探大師的名聲……”

兩個年輕人在有必要取個新筆名時,就是從這段杜撰的引文中選取了“巴納比·羅斯”這個名字。因此,巴納比·羅斯實際上誕生於一九二八年,也就是兩人創作第一本奎因小說的序言的時候。不過,直到一九三一年,巴納比·羅斯才被兩位“生父”公開施洗,搬入自己家中。

所以,現在可以說:巴納比·羅斯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永遠都是——埃勒裏·奎因;反之亦然。

再說一下哲瑞·雷恩先生。對那個表演做作、一驚一乍的老怪物,我們總是會在心中為他保留一份溫柔——他既是騙子也是天才,還是迄今為止最傑出的偵探(或許要除開一人,此處姑隱其名)。

和他的兄弟埃勒裏·奎因一樣(難道他們不是由這兩個“詭計多端”的年輕人創造的嗎?),哲瑞·雷恩先生屬於“演繹推理派”——推理小說的這一特殊分支尤其推崇對讀者公平。因此,在《X的悲劇》和以後的其他“悲劇”係列中你會發現,所有的線索已在真相大白之前提供給你。

在這重新登場的莊嚴時刻,讓我們高呼:哲瑞·雷恩萬歲!

Ellery Queen

你真誠的埃勒裏·奎因

一九四〇年九月十三日,星期五,於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