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組像》臨摹喬托作品

米開朗琪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約1488—1490年

紙,鋼筆和棕色墨水

315毫米×206毫米

巴黎盧浮宮

米開朗琪羅第一次為我們所知,並不是因為他雕塑家的身份,而是因為他屬於畫家多梅尼科·基蘭達約設在城裏的著名繪畫作坊。學徒製具有法律約束力,通常不少於六年:男孩得與老師同住並服從老師的命令,而老師必須在學徒期提供住宿——有時還得提供服裝——以及指導學徒。然而,米開朗琪羅不到兩年就結束了他的學徒生涯且沒有引起任何法律糾紛。

米開朗琪羅與基蘭達約短暫相處的一切細節都說明他們不是傳統的師徒關係,而是一種為稍有地位的家族子弟而特意作出的安排。考慮到這種可能性,就不難解釋為什麽米開朗琪羅有機會接觸到基蘭達約幾樣最寶貴的資產:大師自己的畫稿和馬丁·施恩高爾(Martin Schongauer)的15世紀版畫《聖安東尼的**》。此外,沒有證據表明米開朗琪羅參與過繁重的日常工作,如研磨和混合顏料、熟化石膏、為畫稿穿孔、轉移畫稿、取水和補給,以及結束了白天十個小時的工作後還要進行清理打掃。相反,他可以自由研究喬托和馬薩喬等過去時代的大師的作品,並臨摹基蘭達約的畫稿。

年輕的米開朗琪羅——當時他可能最多隻有十五歲——有充足的時間和自由,得以研究佛羅倫薩的藝術,他在這種情況下創作了這幅作品,這是他最早的作品。他使用鵝毛筆和棕色墨水,臨摹了喬托在聖十字教堂所轄佩魯齊小聖堂中創作的壁畫《聖約翰的升天》中最左邊的兩個人物。這座教堂靠近米開朗琪羅家,在佛羅倫薩的寓所,他的職業生涯從這裏開始,也在這裏結束,死後也被埋葬在這裏。

喬托的敘事藝術在幾個方麵吸引了米開朗琪羅,尤其是人物的重量感和他們見證聖約翰升天時的驚訝表情。一個特點貫穿了米開朗琪羅的職業生涯,即他總是對人物無意識的姿勢十分著迷:雙手舉到胡須和臉孔處表示驚訝,左邊畫得更完整的人物用右手抓緊了身上的衣袍,不經意間流露出目睹死人複活時的驚訝和錯愕。

喬托製作了模型,以營造出體積感和充實感,他用光和影使人在平麵上產生立體效果的錯覺。米開朗琪羅沒有給陰影上色,他賦予人物質感的方式是以鋼筆和墨水為媒介,運用密集而精確的排線技巧,有效地描繪出衣紋的高光處和陰影處。雖然人物的手勢稍顯別扭,但米開朗琪羅極其靈巧的繪畫動作卻體現得淋漓盡致。盡管排線密如蛛網,但近乎完美的平行線卻絕不淩亂或互相交叉。米開朗琪羅後來更喜歡用紅色和黑色粉筆,較之於鋼筆和墨水體現出的精確線條,這種媒介更具暗示性,畫麵也更具美感。

(左)米開朗琪羅

《二人組像》臨摹喬托作品

約1488—1490年

紙,鋼筆和棕色墨水

315毫米×206毫米

巴黎盧浮宮

(右)米開朗琪羅

《多人群像》臨摹馬薩喬作品

紙,鋼筆和棕色墨水

約1490—1492年

290毫米×200毫米

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

米開朗琪羅臨摹喬托(左)和馬薩喬(右)

等前輩大師的濕壁畫時,年齡在十四五歲。

難怪我們認為他是藝術神童,從這兩幅出色的小畫就可以明顯看出他高超的手眼控製能力和精細的鋼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