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納之戰》

阿裏斯托提勒·達·桑加羅(Aristotile da Sangallo, 1481—1551)

臨摹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 1475—1564)

約1542年

板上油畫

129厘米×76厘米

英國諾福克郡霍爾克姆市政廳萊斯特伯爵藏品

1504年完成《大衛》之後不久,也是米開朗琪羅一生中最繁忙的一段時間。藝術家接受了一項額外的委托,一幅表現戰爭場麵的濕壁畫,這幅作品將放置在佛羅倫薩舊宮大廳(Sala dei Cinquecento,或稱五百人大廳)內,放在他的競爭對手達·芬奇所作的壁畫對麵。這項委托使米開朗琪羅終於在繪畫領域得到了一個能像在雕塑領域那樣證明自己的機會。他把很多張紙粘在一起,製作了超過116平方米(約1200平方英尺)的畫稿(英文草圖cartoon就來自意大利語的cartone)。兩人都沒能完成作品,原因各不相同:列奧納多遇到了技術上的困難,而米開朗琪羅在1505年被教皇儒略二世傳召到羅馬。盡管《卡西納之戰》從此止步不前,從未完工,但米開朗琪羅的這幅具有極大價值的畫稿卻深遠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臨摹者。

現存的若幹畫稿中有幾幅從未完成的沐浴者草圖,還有這幅由米開朗琪羅的助手阿裏斯托提勒·達·桑加羅繪製的灰階畫。這些臨摹作品表明,米開朗琪羅從佛羅倫薩和死敵比薩的持久戰中選擇了一段特殊且非常次要的小故事,作為畫作的題材。根據當時文獻的記載,極度的暑熱迫使佛羅倫薩士兵到亞諾河躲避炎熱,士兵們洗澡時,軍隊的長官錯發了警報。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士兵們爭先恐後、手忙腳亂地穿上衣服和拿好武器的混亂場麵。這是一個奇怪的、毫無英雄氣概的戰鬥場麵,加之它將公開展出,讓人愈加覺得不可思議。米開朗琪羅的這幅壁畫並不表現慶功、英雄或神介入戰爭——來自城邦的委托大多選擇這樣的題材,而是號召人民做好戰爭的準備。強調這種特殊的意義讓藝術家有了空前的自由來發揮專長:描繪行動中的**男性。盡量發揮這種特長有一層特殊的意義,因為列奧納多的《安吉亞裏戰役》同樣突出了他描繪騎馬戰鬥場景的才能。

正如人們經常提到的那樣,米開朗琪羅設計的擁擠構圖並不成功。事實上,後代臨摹、複刻這件作品時總會選擇性地將重點放在個體人物和小規模群像而非整個作品上。最初的畫稿很快就被剪碎了,可能並不是出於惡意,而是為了保留這部作品最令人欽佩的地方:人物的造型。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宣稱《卡西納之戰》是“全世界的學園”,因為每一位年輕的佛羅倫薩藝術家都要深入剖析這件作品。

《卡西納之戰》是米開朗琪羅當時最重要的一項委托訂件,有望成為文藝複興時期最偉大的畫作之一。如同米開朗琪羅職業生涯中的許許多多項目一樣,這件作品也最終被放棄,但它的規模和雄心,以及每一個具體人物的姿態都對藝術史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而其他許多藝術家抱憾夭折的作品,我們卻未必會同樣推崇。從未完成卻受到如此矚目的藝術作品,《卡西納之戰》應屬唯一。

阿裏斯托提勒·達·桑加羅

(Aristotile da Sangallo, 1481—1551)

臨摹米開朗琪羅

(Copy after Michelangelo, 1475—1564)

《卡西納之戰》

約1542年

板上油畫

129厘米×76厘米

英國諾福克郡霍爾克姆市政廳萊斯特伯爵藏品

無論怎麽發揮想象力,這都絕對是最奇怪的“戰鬥”畫麵!盡管這件作品準備陳列於一個顯要位置(佛羅倫薩大廳),用意也十分重要(進行民族主義宣傳),還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米開朗琪羅繪畫技巧的特長:運動中的男性**。但人物的運動到底是怎麽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