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紅杏枝頭春意鬧”①,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②,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注釋】
①本句出自宋祁的《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②本句出自張先的《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賞析】
古人寫詩作文很講究煉字。“鬧”和“弄”兩個動詞的使用,把描寫的景物擬人化,使得整首詞妙趣橫生。作者在這裏肯定了煉字的積極意義,而這兩句詞也正可以作為古人煉字的典範之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煉字雖然有很強的技巧性,但仍然要使寫出來的東西順乎自然,正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隻有這樣的作品,才能算得上是好作品。如果隻是雕琢就會顯得做作,也就算不得有什麽境界了。強調自然之美是作者境界理論的一部分,下文多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