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才是硬道理
天地之大,豈無容身之處?
經過一番思考,劉備決定投靠曹操。
促使他做出這個選擇的,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小沛的西邊就是曹操的兗州,不用在路上流浪太久。二是自從呂布偷襲了曹操的兗州,兩個人就成了死敵;現在呂布又成了劉備的敵人,敵人的敵人可以做朋友,這是他們成為盟友的政治基礎,可以為打倒呂布的同一個夢想並肩戰鬥。三是此時的曹操實際上已經是中央政府總理,事業做得比較大,依附曹操也就是歸順中央,聽起來名正言順。
投靠他人總是有風險的,等於小命捏在別人手裏。劉備心中也難免有所不安,拿不準投靠曹操究竟是步步生機,還是暗藏殺機。不過,他決定賭一把。
人生很多時候,就是個賭博的過程。前怕狼,後怕虎,那就隻能原地踏步。要敢於與狼共舞,入穴擒虎,才能打敗可怕的豺狼猛虎。
接到劉備的結盟請求後,輪到曹操做選擇了。他要選擇的是乘機殺了劉備,還是扶持劉備攻打呂布。
殺了他。謀士程昱勸說曹操。
不能殺。謀士郭嘉勸說曹操。
程昱的理由是,劉備是英雄,還很得人心,這樣一個人是不會長期給你打工的(終不為人下),早點殺了省事。程昱明白曹操要的是整個天下,建議他除掉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
郭嘉的理由是,程昱說得很對,不過,你要想得到天下,就必須招攬天下人才。劉備毫無疑問是個人才,他一來就被你殺了,以後還會有人才來歸順嗎?郭嘉同樣明白曹操要的是天下,但建議他為大局著想,不能“除一人之患,沮四海之望”(《三國誌》裴鬆之注引傅玄《傅子》)。
程昱和郭嘉的兩個建議都各有道理,深藏玄機,就看老板曹操怎麽拍板了。
最終曹操聽從了郭嘉的意見——其實這也是曹操自己的意見。作為一個有頭腦又很自信的老板,曹操從來不會盲目聽從別人的意見。此時的劉備還沒有引起曹操足夠的重視,沒有料到他是此後幾十年跟自己爭天下的不二人選。
如果曹操采納了程昱的意見,三國的曆史就要改寫。
所謂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三國謀士足以當之。
劉備、曹操,這兩個亂世梟雄,終於各懷心思暫時握住了對方的手。
曹操與謀士討論要不要殺劉備的事,劉備當時一無所知,他隻知道曹操不但接受了他而且相當熱情,以中央政府的名義任命他為豫州牧。
天下聞名的“劉豫州”,自此橫空出世。
劉豫州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是回到豫州政府臨時治所小沛去,回到老地方召集流亡將士,積蓄力量,以牽製呂布。
劉備的實力經不起呂布的打擊,曹操是明白的。曹操不隻是給了劉備豫州牧的大印,還慷慨地給了他許多軍需物資,送了他一些軍隊,以增強他的抗擊打能力。
劉備回小沛一切順利,沒有受到呂布的阻撓。因為擅長變臉的呂布這時又向曹操講和了,所以沒有為難他。
這是劉備三進小沛。
在此期間,劉備幹掉了兩個從曆史風流人物墮落為流寇的人——楊奉和韓暹。
漢獻帝奇貨可居的時候,不隻是董卓和曹操,楊奉和韓暹兩人也渾水摸魚當了一回綁匪。這兩個小綁匪幹了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不出意外被更大的綁匪曹操趕跑了。他們一路從洛陽跑到了徐州、揚州一帶,為了吃飽肚子,沒少幹搶劫百姓傷天害理的事。他們的政治立場簡單點說就是沒有立場,一會兒跟著袁術打呂布,一會兒又跟著呂布揍袁術,隻為了混口飯吃。到最後,袁術和呂布都不待見他們了,他們又來找劉備打呂布。
不是所有的人都那麽好忽悠的。
劉備很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也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一方麵實力不夠,打呂布的結果隻能是被呂布打;另一方麵楊奉和韓暹是曹操的敵人,作為曹操的盟友,他是不能與這兩人合作的。
但劉備答應合作了,而且答應得非常爽快。他告訴使者,楊奉、韓暹兩位將軍的提議很好,我早就想幹掉呂布報仇雪恨了,請他們二位到我這裏來,有好酒好肉招待,見麵後再詳談合作計劃、簽訂盟約。
楊奉得到消息後,帶著人馬高高興興地來到小沛,吃到了久違的好肉,喝到了久違的美酒,但他很快明白了——原來這是送行酒。
劉備砍了楊奉的腦袋後,又收編了他帶來的軍隊。
親密的戰友楊奉死後,剩下黃巾軍出身的韓暹大將軍一個人,心灰意懶,孤苦伶仃,四處都是敵人,眼看沒法混了,帶著十幾個親信打算回到並州老家去養老,沒想到半路上被一個小小的縣令給幹掉了。
劉備除掉楊奉和韓暹,是向曹操投桃報李,以鞏固雙方的同盟友誼。
擔任刺史和州牧以後,便有了舉薦茂才的資格。作為豫州牧的劉備,將這一年隻有一個的寶貴名額,給了袁紹的大公子袁譚。不用說,這是一種政治投資。
十多年跌跌撞撞摸爬滾打,劉備的政治智慧也在不斷提高。
劉備、曹操、呂布,三個貌合神離的人,度過了一段難得的和平歲月。
亂世中和平不是常態,戰爭才是。美好的和平時光主要是做一件事:招兵買馬,養精蓄銳。一旦兵練精、刀磨快,就該繼續搏殺了。
回到小沛的劉備也沒有閑著,在這段寶貴的和平時光裏,抓緊時間發展實力。
戰爭年代,四條腿的馬比兩條腿的人要金貴,老板劉備下達了招兵買馬的任務指標,手下的將士就得想方設法完成任務,甚至幹出了一些違法的事情——比如打劫。
其實亂世中有槍就是草頭王,打劫是司空見慣的尋常事。可是這一次劉備的幾個士兵幹了一件十分尋常的打劫案件,引發了非同尋常的嚴重後果——他們搶了呂布買來的馬匹。
按理說大家都是熟人,搶一些馬匹沒什麽大不了的。因為劉備要搶的隻是馬,不是特意要搶呂布的馬,完全是一場誤會。然後把馬送回去,再賠個禮道個歉,事情就可以了結。
可這次麻煩大了。劉備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呂布直接就派人打了過來。因為變臉高手呂布又和曹操鬧翻了,他又與當了“皇帝”的袁術好上了,正想與袁術聯手對抗曹操陣營,先拿臥榻之側的劉備開刀。他缺的隻是一個出兵的理由。
現在劉備終於給了他理由。那就不用再等了,直接開打吧。
在開打之前,呂布還想玩一把文字遊戲,發表一篇辱罵劉備的討劉檄文,大顯自家威風,打擊劉軍誌氣。
呂布指派起草檄文的是手下的人才袁渙,正是劉備第一次擔任豫州刺史的時候舉薦的茂才。呂布沒想到的是,袁渙不但是個人才,而且還是個有骨氣的人,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寫文章罵劉備,還給呂布擺事實講道理,說道:“能夠羞辱別人的隻有靠德行,而不是靠罵人。因為對方要是君子,你罵他他也不在乎;對方要是小人,你罵他他就會反過來罵你,反而自取其辱。再說我以前是劉備的屬下,今天是你的屬下,如果今後我又不在你手下幹了,再反過來罵你,你覺得這事是人幹的嗎?”(渙聞唯德可以辱人,不聞以罵。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複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於彼。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複罵將軍,可乎)
幾句話說得呂布十分羞愧。
袁渙寧死不罵劉備,一方麵是因為當時社會的潛規則——不能忘恩負義辱罵提拔過自己的貴人;另一方麵是因為他有高風亮節,寧死不做違心事,這也證明了劉備識拔人才的眼光之精準。
呂布起草討劉檄文的工作雖然罷手了,但武力攻打劉備的決心沒有動搖。
建安三年(198年)春夏之交,呂布派出兩位猛人——中郎將高順和北地太守張遼——率軍攻打劉備。
多次丟失根據地的劉備,老是被打得跑來跑去,此時還沒來得及在小沛站穩腳跟,經不住高順和張遼統領的精銳部隊的輪番進攻——高順的陷陣營、張遼的精騎兵,正是三國時代戰鬥力極其剽悍的部隊,更是呂布亂世稱雄的撒手鐧。
情急之下,劉備一邊堅守小沛,一邊向曹操求救。
來救劉備的是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將,曹操派他來救劉備,說明了對劉備的重視,當然也是對呂布的重視。
事實證明,曹操還是低估了呂布軍隊的戰鬥力。英勇善戰的夏侯惇將軍,在這次戰役中被高順部隊射中左眼,留下了受傷不下火線的光彩事跡。遺憾的是,雖然夏侯惇付出了一隻眼睛的慘痛代價,卻沒有換回救援小沛的勝利,可見高順和張遼的戰鬥力有多強。
高順和張遼圍城打援的策略非常成功。先解決了夏侯惇的援兵,劉備的小沛就成一座孤城,破城隻是個時間問題。
九月,小沛被攻破,劉備倉皇突圍,向西逃去。他又一次迫不得已丟棄了老婆孩子。
實在沒辦法,在這種情況之下,連霸王項羽也隻能別姬。
親人的生死,表麵看起來要聽天由命,看呂布夠不夠仁慈,實際上要看劉備能不能跑出一個新天地。
如果劉備掛了,他的家人就沒有多少利用價值,按照慣例不是被殺就是做奴仆。如果劉備還活著,他們就有希望,起碼是有利用價值的人質。如果劉備越來越強大,他們的價值也會越來越大。
強大才是硬道理。這是亂世的生存法則。
任何一個人都逃不脫這個法則,包括他們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