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個徐州牧

不管呂布是為人還是為己,有心還是無意,總而言之是他幫了陶謙的大忙,解救了命懸一線的徐州百姓。

來徐州殺人的曹操回去跟呂布拚命了,來幫忙的劉備和田楷也該從哪裏來回哪裏去了。

劉備卻沒有走。他早已有了跳槽的打算,現在機會來了,並且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年過花甲的老幹部陶謙十分欣賞見義勇為的年輕人劉備,幾次向他伸出橄欖枝。攤上這樣一個亂世,曹操今天回去了不代表明天不來,曹操不來也不代表別人不來。陶謙很需要劉備這樣德才兼備的年輕人幫他幹活。

劉備剛來時,陶謙就贈送了四千嫡係丹陽精兵給他。實在太慷慨了,要知道劉備當時的嫡係部隊一共才一千多點。

離別的笙簫悄悄吹起的時刻,陶謙又一次真心實意地挽留劉備。

一個誠心在挽留,一個其實不想走。

最後的結果不言自明。劉備辭別了田楷,徹底離開了原來的老板公孫瓚師兄,開始為新老板陶謙打工。

劉備跳槽是帶著自己的團隊來的,作為新老板,陶謙需要給他一個合適的職位。根據挖人才的慣例,隻能給劉備更高的職位和更好的待遇。鑒於劉備跳槽前已經是太守一級的高級幹部,因此陶老板向遠在長安的中央政府表薦劉備為豫州刺史(類似省長)。與以往一樣,表薦隻是個形式,中央政府沒有不批準的道理。

劉備就這樣成功跳槽,當上了豫州刺史,邁入封疆大吏的行列。不過當時還有一位袁術任命的豫州刺史——郭貢,而且劉備治下的豫州,僅僅是徐州(此時的徐州,治所已從遭受戰爭破壞的郯城遷移到了下邳)西邊一個名叫小沛(今江蘇沛縣)的城池及附近的一小塊土地,有點名不副實。

從地圖上來看,隸屬豫州的小沛像一隻鐵臂擋在兗州和徐州之間。由此可以看出,陶謙任命劉備做豫州刺史,駐軍小沛,主要是為了讓劉備幫他抵擋在兗州的曹操。

不過對劉備來說,作為一個打工人,要想混出個名堂,不論給哪個老板打工他都得努力幹活。所以不管是幫公孫瓚打袁紹,還是幫陶謙擋曹操,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跟誰混更有前途。

既然跟著公孫瓚隻能等待末日,那就隻好跟著陶謙搏一個未來了。

這一年劉備三十四歲,在亂世中已打拚整整十年。

這一年陶謙六十三歲,來徐州上任已整整六年。

在東漢時代,能活六十三歲已經很夠本了。到年底的時候,老幹部陶謙病危,眼看撐不住了,需要盡快確定接班人。鑒於兩個兒子陶商、陶應都不成器,陶謙還是中意於年輕有為的劉備。

臨終前,陶謙給徐州政府秘書長(別駕)麋竺留下遺囑,指定劉備為接班人,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

一個將死之人這樣做,當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徐州的百姓,他希望劉備能夠帶領徐州百姓脫離戰亂苦海,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隨後,陶謙撒手人寰,駕鶴西去。

然而在小沛的劉備,見到前來迎接他去徐州上任的麋竺等人,明確地表示了他的意見:不幹。

一般來說,碰到天上掉下個大餡餅的好事推辭不要的,大多數情況是作秀,小部分是另有原因,還有就是兩者兼有。

劉備就是兩者兼有,既是禮節性的推辭,也是不敢貿然接受。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劉備是明白的。他一個外人繼承陶謙這麽大一筆遺產,眼紅的人有很多。如今的徐州,不隻是惹怒了曹操,還有一個不懷好意的鄰居——袁術。與他們兩位比起來,自己的實力還差得很遠。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沒有槍杆子,隻拿個印把子,不頂事啊。

劉備一說不,麋竺傻眼了。不隻是老領導陶謙有遺囑,而且實在沒別的人選啊,你劉備說自己不夠格,那誰夠格?數來數去就是你了。

於是,徐州幹部輪番上陣展開勸說。

最堅定的是下邳人陳登。俗話說,看人下菜碟,說話要看對象投其所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身為徐州傑出青年的陳登深諳此道,他從劉備最可能動心的建功立業的角度勸說:“如今大漢朝廷衰落,天下大亂,要想建立一番功業,正趕上大好時機。我們徐州富足得很,有上百萬的人口,劉使君你就勉為其難當了這個徐州牧吧。”意思是當上了徐州牧,你就能大展手腳,幹出一番大事業。

既然陳登把話說到劉備心坎上了,劉備也就坦誠說出了心底的擔憂:“袁術是我們的鄰居,他家世世代代是國家高級幹部,名望高,勢力大,要不讓他當這個徐州牧吧。”言外之意是我當了徐州牧,袁術會生氣,後果很嚴重,他打過來我們怎麽辦?

陳登先從正麵回絕了讓袁術當徐州牧的提議:“袁術為人驕橫,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隨後指出劉備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我們徐州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可以征募十萬大軍,這樣一來從大的方麵講,可以匡扶大漢朝廷,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建立春秋五霸的功業;從小的方麵講,也足夠割據稱雄,保衛疆土,在青史留下一個響當當的大名,難道還怕他袁術不成?”最後,他還強調這事沒有商量的餘地,劉使君你不答應也得答應。

為了讓救命恩人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大名人孔融也不辭勞苦勸說了劉備一番。孔融說話一向比較直接,這次也不例外,他首先指出袁術是一個非常不靠譜的人,至於他家的牛人祖宗們早就掛了,還在乎他們幹什麽(塚中枯骨,何足介意)?接著,孔融以大學問家的身份,從天人感應的高度下了斷語:“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三國誌·先主傳》)

於是,劉備不再推辭,走馬上任,接任了徐州牧。

有人認為,劉備當上徐州牧,是拉攏日後的大舅哥麋竺演的一場雙簧戲,所謂的陶謙遺囑,純屬弄虛作假。這未免將麋竺的能量看得太大了,當時的形勢下,如果沒有陶謙的遺囑,一個政府秘書長是很難服眾的;再者,陶謙有兩個兒子,臨終之前不會隻有麋竺一個人在身邊,如果是麋竺的一麵之詞,那很容易被人揭穿;加上劉備遠在小沛,來到徐州還不到一年,根基不穩,兵力又少,不可能武力脅迫徐州幹部乖乖就範。何況陶謙的嫡係丹陽派手中不但有兵,而且占據重要職位,真要鬧起來,劉備也很難擺平。

徐州不是隻有幾座城池的小地方,而是當時全國十三州之一,管轄東海郡、廣陵郡、琅琊國、彭城國、下邳國共五個郡(國),六十二個縣,根據漢順帝時期(126—144年)人口普查的數字,共有人口約二百八十萬,是名副其實的大地方。

當上了徐州牧,劉備和他的弟兄們都很高興。

奮鬥了整整十年,終於混出頭來了。

現在的劉備,不再是涿縣街頭擺地攤賣草鞋的貧窮少年,不再是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有誌青年,不再是寄人籬下漂泊無根的亂世浮萍,他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成為一鎮諸侯。

但劉備清楚,在這樣一個靠實力說話的亂世,他這個徐州牧能當多久,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