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絕人寰徐州殤
曹操怒了。
按照曹操的人生哲學,從來隻許他對不起別人,不許別人對不起他(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得知老爹曹嵩和弟弟曹德等全家人慘遭殺害後,他二話不說決定起兵報仇(當然也不排除有借機起兵吞並徐州的用意)。凶手張闓已經跑了,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陶謙跑不了,徐州更跑不了。
不久,三國第一大屠殺發生了,即使放在中國五千年曆史中來看,照樣罪惡昭著、慘絕人寰。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擊(陶)謙,破彭城傅陽。(陶)謙退保郯,(曹)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睢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複行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陶)謙者皆殲。(《後漢書·陶謙傳》)
史書寥寥一百餘字,記錄了深重的罪惡與不爭的事實(曹操屠城還有多次)。
第一輪大屠殺於興平元年(194年)春天結束。停止屠殺的原因,不是曹操忽然良心發現要放下屠刀回頭是岸,而是因為沒有軍糧了。任你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士兵們照樣是不可能餓著肚子打仗的。因此,曹操隻好帶著軍隊回到根據地兗州度春荒。
徐州迎來了一段時間的安寧。這是暴風雨到來之前短暫的安寧。
沒過幾個月,到了夏糧即將成熟的時候,可怕的曹操又卷土重來。
陶謙打不過曹操,隻好滿世界找人救命。
不用說,陶謙和大夥想到一塊兒去了——想到了不久前見義勇為救過孔融的劉備。
陶謙不是傻子,他清楚曹操的軍隊不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黃巾軍,找一個平原相劉備救命還遠遠不夠,他還滿世界找別人。但前來救他的除了劉備,就隻有青州刺史田楷了。
這一場戰爭,對陶謙陣營來說是抵抗殺戮的正義戰爭。
令人遺憾的是,有正義不一定就有勝利。
此時,曹操手下已是猛將如雲,粗略統計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純、曹洪、樂進、李典、於禁、典韋等人,另外曹休、曹真等幾個年輕人正在茁壯成長。高級謀士有荀彧和程昱。此外,曹操已經收編了青州軍,兵力更加強大。
當然,最可怕的是曹操本人。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論打仗用兵無人能出其右。
這時的劉備與曹操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
但劉備還是來了,義無反顧地來了。
輸不丟人,怕才丟人。
失敗算什麽?大不了從頭再來,再大不了成仁取義。如果失去了勇氣,就失去了所有的一切,以及一切的可能。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
義之所在,雖萬千人,吾往矣!
劉備此去,是平生第一次對抗曹操,試圖從曹操的屠刀之下救出陶謙和徐州百姓。
遺憾的是,劉備與陶謙、田楷合在一起三打一,卻仍然不是曹操的對手。
曹操手下的青州軍,是亂世中官軍土匪化、土匪官軍化的鮮明例證。青州軍正是由當年陶謙趕出徐州的黃巾軍組成的,是名副其實的“還鄉團”,與曹操一樣為著報仇而來。上下同仇,兵將同欲,戰鬥力極其剽悍。很快,曹操大軍如蝗蟲般席卷徐州,一路攻城拔郡,殺到了東海郡的郡治郯城(今山東郯城)。
不能再退了,郯城是徐州政府所在地。郯城一丟,徐州就大勢已去。
既然來給人幫忙,就不能看著人家挨打不出力。劉備率軍與陶謙的部將曹豹在郯城東邊合力截擊曹操,想給他來一個以逸待勞,希望能以此遏止曹操的攻勢。
但戰鬥的結果了無新意,勝出者又是曹操。
劉備心有餘而力不足,與曹操過招,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間悲劇眼看又要上演。陶謙、劉備、田楷,個個有心殺賊無力回天,都不是徐州的救世主。
曆史的精彩就在於,時不時會有一些偶然在看似必然的時候出現,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改變曆史進程。
就在徐州人民快要絕望的時候,曆史再一次出現了偶然,讓一個人意外地成了徐州的救世主。
這個人就是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