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漂泊 活著就有希望
從軍之後,劉備先是跟著政府軍中一個名叫鄒靖的校尉作戰。
需要注意的是,劉備從軍有一定的獨立性質,他和他的兄弟們更像是一群誌願者,配合政府軍作戰,而不是被收編到政府軍中。
可見,劉備一出道就有著自立山頭的想法。
不過這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想法。一群不會打仗的泥腿子,摻和到政府軍中混飯吃,在別人眼裏這是不折不扣的瞎折騰,折騰來折騰去,弄不好就把性命給折騰沒了,能有個什麽好未來?
劉備轉戰到青州平原(今山東平原西南)一帶,進一步體驗了戰爭的殘酷。
一次敵我雙方在野外遭遇,二話沒說,直接開打。由於是遭遇戰,兵法謀略之類的統統沒有用,最有用的隻有一樣——誰的人馬更多,誰更狠更玩命。
事實證明,政府軍不一定靠得住。在敵軍的瘋狂進攻之下,領頭的將領不明白這遭遇戰該怎麽打,但有一點他是明白的——再不撤退弟兄們就要拚光了。
等政府軍撤(說“逃”應該更準確)到安全地帶,大家驚魂初定,重新歸隊,清點人數,發現一仗下來很多人不見了,其中就包括劉備!
帶頭大哥不見了,這對關羽、張飛等劉備的兄弟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他們立即分頭尋找,順著逃跑的路線原路返回,又回到了戰場上。此時的戰場,隻剩下斷戈殘劍,屍橫遍野,血映殘陽,寒鴉哀鳴。
就在關羽、張飛等一幫兄弟快要絕望的時候,一個受傷的人從死人堆裏爬了起來。原來他是在裝死。
這個人正是劉備。
這件事透露出一個強大的信號:劉備一生都在踐行著一個著名的軍事原則——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劉備戎馬一生,運用這個原則的次數已經多得無法統計,從平原到徐州,從新野到夷陵,都留下無數他倉皇逃跑的足跡。因此有人稱他為“劉跑跑”。
不隻是劉備自己,劉備手下的重要員工,比如關羽、張飛等人,也跟著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我們有理由相信,戰場上常敗不死的人,除了運氣好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他們沒有硬拚,沒有抱著必死的決心做無謂的犧牲。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跑不掉就裝死甚至暫時投降,是個行之有效屢試不爽的好方法。劉備是這樣做的,也教導關羽、張飛等弟兄們這樣做,不要太在意一場戰鬥的勝負,不要太心疼一座城池的得失,這一切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活著。哪怕輸得一幹二淨,隻要活著,就有翻盤的機會;哪怕是被人打趴下了,隻要活著,就有從頭再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