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武宗海山

成宗和忽必烈一樣,他所冊立的太子也先他而去。1305年6月,成宗在病中冊立德壽為皇太子。隻半年,德壽竟先成宗死去。跟著,僅一年多,成宗也去世了。成宗去世前,並沒有來得及再立皇太子。這就使忽必烈初步解決的汗位問題重新顯露了出來,一場覬覦汗位的激烈角逐不可避免。

成宗後期,卜魯罕幹政,與許多回族大臣深相結納,打算臨朝稱製。

他與手握重兵、欲以世祖嫡孫的身份爭奪皇位的阿難答聯手,為共同對付出鎮漠北的海山和他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而結為聯盟。當時人稱這一衝突為“回邪譸張,勢挾中闈”。

爭奪大汗位的另一方——海山兄弟,長年統兵漠北,戰功卓著,又是真金嫡孫,因此頗得漠北諸王將領的擁護。而海山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因喜好漢學,所以也得到了元朝大多士人的青睞。這樣一來,海山兄弟在這場爭奪中就明顯處於優勢。

按蒙古舊俗,大汗死後,應由皇後攝政,主持選立新汗的忽裏台。

但為防止得到多數擁護的海山得勢,卜魯罕企圖控製朝議以達到他的個人野心。而這種野心被右丞相哈剌哈孫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遏製住了。成宗死後,哈剌哈孫立即秘密遣人通知漠北的海山。然後哈剌哈孫收回了京城百司的所有符印,封在府庫內,自己稱病在家。卜魯罕的內旨一天下達數次,但都被他裝聾作啞搪塞過去,不下發任何公文。這樣一來,就使卜魯罕籌劃臨朝稱製,與皇後集團想以左丞相阿忽台取而代之,控製中書省的計劃破產了。

海山接到成宗去世的消息後,本準備立即回朝。這時他獲悉答己與愛育黎拔力八達已經回到大都,於是依仗手中握有重兵,決定先在和林觀望動向。

愛育黎拔力八達到達大都後,得到了朝廷官僚中樞的支持和配合。他先派李孟裝扮成醫生與稱病的哈剌哈孫取得了聯係。不久,哈剌哈孫詐稱海山遣使至京,要阿難答、卜魯罕、阿忽台等入朝議事,最後將他們一網打盡,全部拘捕。

1307年5月,海山會答己、愛育黎拔力八達於上都,在忽裏台大會上就任新汗,是為武宗。

武宗繼位後,朝廷中樞用人差不多都在西北從征的蒙古、色目將領中挑選。擁立他登基的哈剌哈孫也被調往和林任職,將乞台普濟升為中書右丞相,被封為“安吉王”。武宗感悟到,成宗後期以來,元代社會政治和經濟問題正逐步惡化,所以他開始調整成宗時期的國策。對於武宗的施政,可以用“惟和惟新”四字概括。

武宗執政的各項措施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他的才能似乎有些不足。

他的“惟和惟新”政策,其實是想用大量賞賜籠絡群臣,發行新鈔,實行重利經濟,以滿足政治上的需要。但這種政策一施行就出現了問題。武宗主政不久,就開始對諸王大加賞賜,結果賞賜的朝臣還不到一半,兩京府儲就已用光了。以後,請賞者仍絡繹不絕,財賦不支,武宗隻好用濫封爵位的辦法作為補償。忽必烈時,非嫡係子孫從不封一字王。武宗時,晉封一字王位的人多達十五六人,甚至駙馬也給封了一字王。這一時期朝廷中官吏的數量增多,官職提高,朝綱混亂,名位不清。有記載說,“天子即位,加恩近臣,佩相印者以百數”。這一時期,什麽道士、僧人、唱戲的名角,隻要武宗高興,都被授予左丞、平章、參政一類的官職,一時間國公、司徒、丞相滿朝都是。當時人評價說:“自有國以來,名器之輕,無甚今日。”選法的混亂必然會促成吏治的紊亂。朝廷製詔變更無常,地方官吏往往擅自離職,去經營自己的買賣。朝中正在討論未決的事情,也經常泄漏到民間,甚至到了詔書的稿子還沒寫完,“奸民已複群然誦之”的地步。武宗通過各種途徑開辟財源,增加國入,這一點與傳統儒家中的注重節流的觀點正好相悖。儒臣們一直通過各種方式批評和阻撓武宗錯誤的理財措施,但都毫無效果。1309年8月,因元鈔貶值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武宗下詔立尚書省整頓財務,鑄尚書省印,進行財政改革。可由於尚書省亂發“大銀鈔”,反而造成了更嚴重的通貨膨脹。後來改發“至大通寶”,重新進行貨幣改革,才穩定住局勢。

1311年1月,武宗因沉溺酒色,在位還不到4年就死去了,時年31歲。

武宗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以武宗冊立的儲君身份入朝主政,罷尚書省,武宗的“惟新”政治在推行不到一年半後及時地廢止了。但武宗所遺留下的諸多問題,卻給元朝日後的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