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都點檢黃袍加身

唐朝滅亡以後,中原地區藩鎮割據,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史稱“五代”。這些朝代最長的撐了十七年,最短的隻持續了五年。同時,中國南方和山西地區先後出現了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南平、北漢等小國,史稱“十國”。全國性的統一局麵始終沒有形成。由於割據勢力之間互相攻戰,人民飽嚐了戰亂的苦難,都盼望著國家統一,生活早日安定下來。後周名將趙匡胤正是在這樣一個戰亂頻發的時代,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大宋王朝。

公元927年,趙匡胤出生在洛陽的一個將門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都在唐王朝做過官。可是當趙匡胤降生的時候,大唐帝國早已滅亡了二十年,他的父親趙弘殷受到後唐皇帝莊宗的賞識,被提拔為飛捷指揮使(騎兵軍官),但此後就官運不濟,朝代更換了兩次,皇帝更迭了五人,趙弘殷都沒能得到升遷。

在戰亂的環境裏,許多胸懷大誌的人都會選擇在軍隊裏建功立業,趙匡胤也不例外,特別是在家庭的熏染下,他從少年時代就已經無心於科舉功名,而是努力練習騎術和射箭,希望日後能夠進入軍隊,成就一番大事業。

後漢時,趙匡胤應募投到後周太祖郭威的帳下。趙匡胤不僅善於騎射,而且頗有謀略。他作戰時英勇頑強,立下不少戰功,受到郭威重用。

郭威有一個外號叫“郭雀兒”,趙匡胤來到他帳下不久,他就發動兵變推翻後漢,建立後周王朝,自己做了皇帝。趙匡胤積極支持郭威發動兵變,因此在後周朝廷受到很大信任。

後周世宗柴榮即位後,對趙匡胤更加重用,提拔他為殿前都指揮使。

周世宗柴榮是一個胸懷大誌的人,有著統一天下的雄心,他一方麵在後周王朝內加緊進行內政改革,一方麵籌劃著如何武力統一天下。趙匡胤是柴榮統一事業中不可缺少的一名心腹幹將。

高平之戰,北漢主劉崇聯合遼人進攻後周,周世宗率軍親自迎敵。在高平之戰中,趙匡胤赤膊上陣,突入敵營,他帶領士兵勇猛衝殺的勁頭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從而扭轉了不利的戰局,使後周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高平之戰後,後周政權站穩了腳跟,勢力也由弱變強。趙匡胤更為周世宗所器重,很快他就被世宗擢升為殿前都虞侯,掌握禁軍。趙匡胤也通過高平之戰,提高了自己在軍隊中的威望,並增強了自己的勢力,這為他日後依靠禁軍奪取後周政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955年,周世宗討伐後蜀。已經是禁軍高級將領的趙匡胤不顧個人安危,深入前沿調查部署,率軍一舉占領後蜀大片土地。第二年,周世宗親征南唐,趙匡胤緊隨其右,這次征討以南唐臣服並獻出江北十四個州土地結束。由於趙匡胤在這次戰役中戰績突出,世宗封他為定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禁軍統帥)。

趙匡胤是一個富有組織能力的人。從任殿前都虞侯開始,趙匡胤就在禁軍和藩鎮中培植自己的勢力,他和楊光義、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結拜為義社十兄弟,這些人都是在禁軍和藩鎮中擁有實權的人。趙匡胤還搜羅了趙普等一批人做幕僚,為自己出謀劃策。他對部下恩威並施,使手下的士卒將領都服服帖帖。由於他的赫赫戰功和出色的政治手腕,趙匡胤的威望日益提高。

周世宗是少有的英明君主,在他活著的時候,趙匡胤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世宗也不是沒有缺點,他這個人疑心很重,時時擔心別人會奪取自己的皇帝寶座,趙匡胤就利用他的這一弱點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959年,世宗親征遼國。趙匡胤派人秘密地在進軍途中埋設題有“點檢作天子”的木牌,當時任殿前都點檢的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張永德。世宗在見到這個木牌後果然對張永德產生了戒心。這次征遼由於世宗突然病重而匆匆結束。回來後,世宗為保住柴氏皇位代代相傳,撤掉了張永德都點檢一職,提拔他認為可靠的趙匡胤任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就這樣通過一塊木牌就輕而易舉地掌握了禁軍的最高指揮權。

世宗不久病死,他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臨死時,世宗滿含眼淚地拉著宰相範質的手,將自己年幼的兒子托付給他,心中是一百個不放心。所謂“主少國疑”,特別是在那個戰亂不斷的年代,柴宗訓這樣一個小孩很難控製政權。世宗一死,趙匡胤施展抱負的機會便來了。

第二年正月初一,即後周顯德七年(960),後周宮廷正在歡慶新年,忽然接到北方緊急軍情,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後周。

主政的符太後毫無主見,請宰相範質定奪。趙匡胤在當時已握有實權,範質也隻能請他出來救國於危難。不料,趙匡胤卻推脫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隻得授命趙匡胤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正月初三,是趙匡胤出軍之日,軍中突然出現了傳言,說天空出現了兩個太陽,二日磨**,乃改朝換代之象,一時間軍心思變。大軍離開東京不久,城內又傳起了一陣謠言,說都點檢趙匡胤將做天子,多數人都不信,朝中文武百官更是誰也不敢相信。

趙匡胤統率大軍走到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就停了下來。

這天晚上,趙匡胤在大帳中喝了許多酒,酒醉後昏沉沉地睡去。他的親信趙普和他的弟弟趙匡義等人開始在將士中散布言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殺敵,可是又有誰能知道?不如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

第二天一早,陳橋驛四麵突然喊聲大起,聲震四野。趙匡胤裝作酒醉剛醒的樣子,急急忙忙走出帥帳查看情況,隻見外麵早已站滿了手執武器的將領。眾將見趙匡胤出來,齊聲高喊:“諸將無主,願推點檢做天子。”然後,一擁而上,把趙匡胤擁進帥帳。趙普和趙匡義一看時機已經成熟,便授意將士把事先預備好的皇帝穿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然後眾將一齊跪下,高呼“萬歲”,呼喊萬歲的聲音幾裏外都能聽到。

被推為皇帝的趙匡胤本人是一副被迫無奈的樣子,他說:“你們自己貪圖富貴,立我為天子,那就必須聽從我的命令,不能濫殺無辜,要不然我可不能當你們的君主。”眾將跪在下麵一齊表示唯命是從。

“興王易姓,雖雲天命,實係人心”,趙匡胤深知這一道理。要使這次政變成功,必須吸取以往兵變中大肆殺人的曆史教訓,安撫後周君臣,減少阻力,爭取采用和平的手段完成政權移交。他隨後向將士宣布,要求他們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回開封後,對後周的太後和小皇帝不得侵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欺淩,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將士唯唯聽命。

守衛都城的禁軍將領石守信和王審琦都是趙匡胤的義社兄弟,當他們知道兵變成功的消息後,便打開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隻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想率兵抵抗,但由於時間倉促,他還沒有能夠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了。趙匡胤率領將士兵不血刃就控製了都城開封。

後周宰相範質、王溥等人知道了兵變的消息,也是束手無策,無可奈何,隻能在趙匡胤來到之後跪拜新的天子。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趙匡胤哭著說自己不願當皇帝,可是手下的大將卻亮出兵刃以死相逼,他也沒有辦法。接著,翰林學士陶榖拿出事先擬好的禪位詔書宣讀了一遍,宣布周恭帝退位,並封為鄭王,尊太後為周太後,大赦天下。趙匡胤正式升崇元殿,登上皇帝寶座,改元“建隆”。由於他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於是就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

宋朝的官方史書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這些記述並不可信,因為趙匡胤即位後就沒有再出征,說遼兵已“自行遁去”,這顯然不會是事實。另外,《遼史》中也沒有提到那年有針對後周的聯合軍事行動。況且,京師在兵變不久前就有“點檢作天子”的傳聞,黃袍也是早就預備好的,禪位詔書更是事先草擬,這些事實都說明陳橋兵變是一起事先有預謀的軍事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