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東渡日本後的諸多成就

第二年,日本政府派出了藤原清河大使為第十次遣唐使,他們在返回日本之前,向唐玄宗正式提出聘請鑒真去日本傳戒的要求。藤原清河還親自到揚州拜訪鑒真,向他發出邀請,這時候,揚州的僧侶仍然嚴密地監視著鑒真,不肯再讓他去日本國。鑒真和日本使者隻好約定在黃泗浦會合,在鑒真的弟子仁斡神師的幫助下,十一月的一天晚上,鑒真和他的弟子共24人,悄悄離開寺院,登上了船,開始了第六次東渡。航行一個多月,十二月二十日順利在秋妻屋浦(鹿兒島南端)登陸,鑒真終於實現了多年東渡日本的夙願。跟著他渡海東去的還有23名弟子,裏麵有三名尼僧和三名外國僧人,他們隨身帶去如來佛舍利三千粒,佛像、經書一批,還有其他一些珍貴物品,其中有王右軍真跡行書一帖、王獻之真跡行書一帖。

鑒真一行到達日本之後,受到日本朝野極熱誠的歡迎。他在第二年的二月一日,由九州博多的太宰府到達難波(今大阪)港,唐僧崇道等人前往迎接。二月三日,大納舍正二位朝臣藤原、仲麻呂遣使奉迎,又有名僧30多人前往拜謁。二月四日入首都奈良,聖武天皇派正四位下安宿王在羅城門外候迎慰勞。引入東大寺安頓。第二天,唐道璿律師、婆羅門菩提僧正前往慰問,日本宰相、右大臣、大納言以下朝廷官員百餘人親去禮拜問訊,接著天皇又派正四位下朝臣吉備真備傳達口詔:“大德和尚,遠涉滄波,來投此國,誠符朕意,喜慰無喻。朕造此東大寺經十餘年,欲立戒壇,傳授戒律,自有此心,日夜不忘。今諸大德遠來傳戒,冥契朕心。自今以後,授戒傳律,一任大和尚。”天皇即日又敕僧都良辨抄錄了隨來諸僧的名單,送入禁內,不日即敕授鑒真傳燈大法師位。

當年四月,東大寺盧舍那殿前建起日本第一座戒壇,舉行了極為隆重的授戒儀式,聖武天皇第一個登壇從鑒真大法師受菩薩戒。接著皇後、皇太子也登壇受戒。隨後受戒的有沙彌證修440餘人,還有80多位高僧自願舍棄舊戒而接受大和尚重新受戒。後來在東大寺大佛殿的西邊,移來聖武天皇受戒的壇土築造了永久性的戒壇院。天皇把授戒傳律的最高權限給予了鑒真,並確立了僧人受戒的新製度。日本天平寶字三年(759),鑒真大師又在天皇賜給他的田地上建立了唐招提寺,接收和供養四方來學戒律的人。從此以後,日本律儀漸漸嚴整,師資相傳,“如一燈點燃百千燈”,律宗在日本成為一個獨立的大宗派,與大唐傳去的三論、成實、俱舍、法相、華嚴諸宗並稱“南都六宗”。

對於鑒真東渡,《唐大和尚東征傳》中寫到:“大和尚從天寶二載始,為傳戒五度裝束,渡海艱辛,雖被漂回,本願不退。至第六渡過日本,三十六人總無常去,退心道俗二百餘人,唯有大和尚、學問僧普照、天台僧思托,始終六渡。經逾十二年,遂果本願,來傳聖戒。方知濟物慈悲,宿因深厚,不惜生命,所度極多。”

鑒真東渡傳法,對日本佛教後來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例如,日本天台宗的創始人傳教大師最澄(767—822)就說:“遠仰上宮太子,近憑過海和尚,建立此宗,報謝彼德。我國佛家弟子,誰忘二聖恩者哉。”由此可見,“過海和尚”鑒真在日本授戒傳律,為日本天台宗的創立打下了重要基礎。

其實,鑒真大師傳到日本的,遠不止是佛教的經論戒律。他和他的隨從弟子們都是能文善詩、德才俱高的人,並且精於書畫,巧於工藝,對日本藝術的發展和日本人學習漢字、漢文學都起了推動作用。唐招提寺的堂塔伽藍及佛菩薩像,就是由他們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的金堂是仿照中國盛唐時期的佛殿而設計的,造型極為精美,日本已把它列為“國寶”。金堂內供奉的三尊佛像,中央是盧舍那大佛坐像,高三米有餘,為日本現存古代藝術品中最宏偉的貼金乾漆夾紵造像。大佛兩側是乾漆夾寶寧的藥師如來和千手觀音菩薩立像,豐麗多姿,明顯具有盛唐風格。

鑒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高僧,他還頗通醫學,尤其精於本草學。當時日本人醫學水平不高,多不能辨認藥物的真偽,天皇曾特下詔請鑒真辨認藥物,他雖然看不見,可是用鼻子一聞便知。光明皇後患病,群醫束手無策,鑒真進藥石治療,其病霍然而愈。根據日本醫學史書的記載,現存東大寺正倉院的1200年前由大唐運往日本的藥物中,有一部分就是鑒真帶去的。

鑒真著有《鑒上人秘方》一卷,對日本醫學和本草學的發展大有助益,因此他被日本人譽為“醫術之祖”。可惜《鑒上人秘方》已經散失,但在九世紀末成書的《日本國見在書目錄》中有其錄,並且在10世紀成書的《醫心方》中,對鑒真的秘方仍有引用。日本江戶時代(1606—1867)的藥紙藥袋上,印有鑒真的肖像,還有“開山鑒真大和尚傳方奇效丸”一類的字樣,可見他的醫術在日本也有極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奈良唐招提寺禦影堂中的鑒真和尚乾漆夾紵彩色坐像,是他坐化前不久,弟子們模影後建造的,那圓滿安坐的形象,祥和、沉靜、堅毅而充滿信心的神情,刻畫著他畢生的經曆和不朽的業績。

他在日本不僅是弘法傳教,更重要的是弘傳中華民族當時的先進文化和文明的精神。鑒真在日本整整度過了10個春秋,為中日兩國的友誼和兩國科技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公元763年,76歲的鑒真在奈良病逝了。日本朋友將他葬在唐招提寺,並且世世代代紀念他。1980年,日本政府還特地把鑒真的坐像送回中國揚州“返鄉探親”,在中日兩國友好關係中增添了一段佳話。

點 評

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中,有一尊僧人的坐像,造型優美,形象逼真,被尊為日本的國寶,受到特別的保護,每年隻開放三天,供人瞻仰。這尊坐像塑的就是中國著名的高僧鑒真。他不遠萬裏,遠渡重洋,曆盡艱辛,到日本傳教的事跡,至今還在中日兩國人民中傳頌著。

大唐盛世,經濟與文化高度繁榮,中外文化交流也空前活躍。就在那個時候,有兩位佛教大師應運而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這兩位大師,一位是西遊天竺取經的玄奘,另一位便是東渡扶桑傳法的鑒真。

兩位高僧,一位是吸收外來文化的傑出典範,另一位是傳揚中華文明的優秀使者,這兩位高僧的形象交互輝映,顯示出中國文化的特質。就在玄奘返回長安差不多一百年之後,鑒真決意東渡,雖多次出航受阻,身心備受折磨,以至雙目失明,但仍然矢誌不渝,經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踏平東海千重浪,把戒律經論傳到了日本,成為日本律宗始祖,使日本佛教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我們可以稱讚玄奘是一個追本求源的優秀學者,但對於鑒真我們卻不得不稱其為“高尚的國際主義傳道者”。

相關鏈接

鑒真小傳

鑒真大師俗姓淳於,唐代揚州江陽縣(今揚州市)人。生於唐垂拱四年(688),卒於唐廣德元年(763)。

他遍遊南北,廣從名師,好學不倦,博學多能。不僅精於佛典,而且醫藥造詣也很深。他赴日傳授醫學和律宗(指佛教專守的戒律),是親授中國醫藥而赴日的第一人,對日本的文化特別是醫藥學發展有很大的貢獻。日本人民稱他為“過海大師”“醫藥初祖”“日本神農”和“藥王”等。

他的一生精勤研讀,謙虛謹慎。讚寧和尚對他的為人概括了八個字:“動必研幾,曾無矜伐”。他在治學上,能處處虛心學習,走到哪裏學到哪裏,既從書本上學,也從實踐中學,真可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鑒真大師一生對社會的教化有非常大的貢獻,在中國弘法期間,曾行經廣西、廣東、江西、湖南、浙江、江蘇等地。傳授菩薩戒,不但淨化了人心,而且也淨化了社會。鑒真大師後來不幸失明,仍然到處講律、授戒、建寺、造塔、修塔寺、救濟貧民,廣大的慈悲心與毅力,足為後世的楷模。

在佛教建築、雕塑等方麵,他也頗多建樹。據《唐大和尚東征傳》記載,鑒真後歸淮南,教授戒律,每於“講授之間,造立寺舍……造佛菩薩像,其數無量。”

鑒真對於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日本佛教的廣泛流傳和醫學的進步做出了不朽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