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韋後篡權亂政

同樣的曆史隻能在一個朝代發生一次,不管是韋後還是安樂公主,都不可能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唐中宗恢複帝位之後,並沒有加緊對武氏集團的其他成員進行治理,其中最為囂張的莫過於武三思,他祖籍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父親武元慶,為武則天同父異母哥哥。武則天被高宗冊封為皇後,武三思靠著裙帶關係,年紀輕輕就被提拔做了右衛將軍。唐中宗恢複帝位之初,洛州長史薛季昶就提醒張柬之:“二張雖然已除,武三思一夥尚在,斬草要除根,否則留下禍害,後悔莫及。”但張柬之認為大局已定,這幾個人成不了什麽大事,沒把薛季昶的話放在心上,薛季昶歎了口氣,說:“這樣下去,真不知道我們會死在什麽地方啊!”

唐朝是李家的天下,按照封建社會的規矩,隻有和皇帝同姓的人才能封王。可是,唐中宗複位以後,便立妃子韋氏為皇後,追封皇後的父親韋玄為貞王。大臣們反對說:“異姓不王古來如此,陛下剛剛複位,就大封後族(皇後的家族),天下會失望的。”唐中宗置若罔聞,不予理睬。在武則天的四個兒子中,除了李弘聰明練達、通曉事理以外,其餘三個都不像母親,而像他們的父親高宗。尤其這位唐中宗李顯,庸懦的勁頭兒,似乎比高宗還要多些。在他被武則天放逐到房州的時候,隻有韋氏陪著他,嚐盡了人間的苦難。每當聽說武則天派來使臣,唐中宗嚇得就想自殺,韋氏就安慰他說:“禍福無常,不一定是賜死,何必這樣懼怕呢?”多虧韋氏在患難之中的幫助,唐中宗才活了下來,所以他和韋後的感情特別好。

他曾經對韋氏發誓:“有朝一日,重登帝位,一定滿足你的一切願望。”

如今他當上了皇帝,就想實現自己的誓言,一切都按韋後的願望辦。這樣一來,韋後就學起了武則天的那套,但她又沒有武則天的政治手段和治理國家的才能,所以唐朝的政局又開始動**不安了。

那時候,武則天雖然死了,但武三思仍然很有勢力。按照常理,唐中宗複位以後,靠著武則天這層關係發跡的武三思是不會受到重用的。然而,善於投機鑽營的武三思竟然通過走“後宮”門路,權勢不但不減於武朝,而且更加氣焰熏天,不可一世。武三思從唐中宗的婕妤上官氏處得知,這位韋皇後並不是個守本分的女人,便有意托上官氏穿針引線。上官氏借機對韋皇後說:“皇後與皇上過去共患難,如今應該同享樂。難道隻能是皇上選妃行樂,皇後卻不能行樂嗎?”這話正說到韋皇後的心坎上,她隻是表麵上嗔怪了上官氏幾句。上官氏見時機已到,遂幫助韋後勾搭上了武三思。韋後對他寵幸有加,常對唐中宗吹枕頭風,說武三思如何有才幹。糊塗的唐中宗信以為真,封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

韋後為了和武三思親上加親,把她最寵愛的小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兩家成為兒女親家,關係十分密切。唐中宗對韋後言聽計從,他見韋後信任武三思,自己遇到什麽重大的事,也找武三思商量,還聽從韋後的意見,任命武三思當了宰相。武三思依靠韋後,比武則天當權的時候更加耀武揚威。

張柬之見形勢不妙,就勸唐中宗除掉武三思,削弱武氏的權力。可那時,木已成舟,武三思已經深得唐中宗的信任。每次武三思入宮和韋後下棋,唐中宗總是站在一旁觀戰。武三思一兩天不進宮,唐中宗就親自去看望他,君臣二人已經是形影不離了。

後來武三思知道了張柬之想要加害於他,忙去找韋後商量對付的辦法。韋後和武三思一起,到唐中宗那裏攻擊張柬之等五位大臣,說他們“恃功專政,圖謀不軌”。昏庸的唐中宗信以為真,忙問:“這如何是好?”武三思把他和韋後策劃好的主意說了一遍,要唐中宗晉升張柬之等五位大臣為王。唐中宗昏庸無知,哪裏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問:“封他們做王,不是更難控製了嗎?”武三思笑答:“這叫明升暗降,實際上奪了他們的權。”唐中宗依照他的意見辦了。

果然,五位大臣不久相繼做了王,反而不能再參與朝政了。武三思把持了大權,把反對韋後的統統趕走,被張柬之罷官的一律複職。

有個叫宋之問的詩人,詩作得不錯,卻是個無恥之徒。以前投靠張易之,吹捧諂媚,當了少府監丞。張易之被誅後,他和弟弟宋之遜作為逆黨,貶往嶺南。他倆偷偷跑回來,藏到友人駙馬都尉王同皎家裏。王同皎對武三思和韋後的事很氣憤,常常跟親近的人議論。宋之問偷偷聽到,就派他侄子向武三思密告,武三思使人捏造王同皎要謀反的罪名,矯詔將他殺死。又乘機誣告張柬之等“五王”都參與了這件事,把他們五人貶為遠方州郡的刺史,遠離京師。過了些日子,又再貶為州司馬,幾個月的工夫,這些宰相一級的老臣,竟一貶再貶成了地方上的小吏。武三思還怕他們日後回來,仍然是個威脅,就偷偷讓人在天津橋張貼揭露韋後醜行的榜文,用來激怒唐中宗,然後再誣告是張柬之等派人貼的。這一次“五王”

連地方小吏也做不成了,分別被分配到邊遠地區。最後,武三思為了斬草除根,竟然派人去將他們處死。武三思、韋後去掉心腹之患,氣焰更加囂張,武三思得意忘形地說:“我不知道什麽叫好人,什麽叫壞人。凡是對我好的就是好人,凡是對我不好的就是壞人。”一時間,趨炎附勢的小人,全都集中到武三思身邊。

安樂公主是韋後最小的女兒,野心勃勃,一心想做第二個武則天。因她長得漂亮,又聰明,因此,唐中宗和韋後格外寵愛她,一些趨炎附勢的官員對她也百般巴結。安樂公主在宮中飛揚跋扈,為所欲為。她想辦什麽事,需要皇帝下詔,就自己把詔書寫好,卻將內容部分用手蓋住,不給皇帝看,隻讓皇帝簽署。昏庸的唐中宗竟然笑著從命,因此,安樂公主也成了無人敢惹的厲害角色。

那時朝廷已經遷回西都長安。唐中宗和韋後生的兒子李重潤,19歲時因議論“二張”被迫自殺了,皇家沒有嫡子,隻好立唐中宗的庶長子李重俊為皇太子,可是,安樂公主對唐中宗立李重俊做太子很不滿意。安樂公主纏著父親要他廢了太子,而立自己為“皇太女”,將來繼承皇位,要學她祖母的樣子,也來做做女皇。宰相魏元忠說了幾句不同意的話,安樂公主就大罵:“魏元忠這個山東傻瓜,懂得什麽?阿母子(這是宮裏人對武則天的稱呼)可以做天子,天子的孫女兒就不可以做天子嗎?”安樂公主朝思暮想當女皇,因此把李重俊看成眼中釘,千方百計想把他除掉。

太子李重俊也忍無可忍,便跟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將軍李思衝等起來反抗。他們領了300多名羽林軍,先殺向武三思的王府,把武三思和武崇訓捉住,曆數他們的罪行,將他們一刀斬了。接著又殺進宮去,衝進隸辛門,找安樂公主,她聽到消息,跑到玄武門城樓上躲避。唐中宗和韋後也趕來了,唐中宗對樓下太子帶的羽林軍說:“你等本來是朕的宿衛將士,怎麽跟李多祚造起反來?你們把反賊殺了,我自然賞你們富貴。”羽林軍將士們聽了立刻反戈,將李多祚、李思衝殺了。太子見勢不好,帶著近侍跑出宮去,藏進終南山,但由於近侍中有人出賣,最終被害。

駙馬武崇訓死了,安樂公主改嫁武延秀,仍然像以前那樣橫行霸道。

後來連宰相也出自她的門下,中書令宗楚客便是其中的一個。宗楚客本是武則天堂姐的兒子,進士出身。他原來投靠武三思,做了兵部尚書,武三思死後,他又投入安樂公主門下,終於官居宰相。景龍四年(710),有個叫郎芨的老百姓,給皇帝上書,說皇後和宗楚客將為逆亂,韋後讓皇帝把郎芨杖斃,又有許州司馬參軍燕欽融上表說:“皇後**、幹預國政,而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人,也圖謀危害宗廟社稷。”中宗把燕欽融召來,當麵質問,燕欽融慷慨直言,把韋後、安樂公主的醜事和不法勾當和盤講出。

唐中宗聽了默然不語,宗楚客在一旁見了,怕燕欽融再說出他的事來,竟讓侍衛把燕欽融投在殿廷石階上,折頸而死。唐中宗雖然不曾責備宗楚客,但麵色很難看,宗楚客知道皇帝已經生了疑心,趕忙去報告了安樂公主。公主又和韋後商量,安樂公主建議,奪權害死父親,讓韋後臨朝,立她為皇太女,將來傳位於她,韋後同意了,母女二人合謀要毒死唐中宗。一天,唐中宗正審閱奏章,來不及吃飯,韋後讓宮女送去蒸餅,唐中宗邊看奏章邊吃,沒等吃完,便倒在地上死了。

韋後毒死唐中宗,把消息封鎖起來,更不發喪,然後召集她的親信,帶兵五萬人守衛京城,準備登基稱帝。她沒料到,被她陷害罷了官的李隆基(唐睿宗的第三個兒子),早已料到韋後會篡奪皇位。為保衛唐室江山,他在長安的羽林軍中結交了一批猛將,等待著時機。唐中宗被害,李隆基立即發動羽林軍攻入宮中,殺了韋皇後和安樂公主,接著用武力清洗韋氏和武氏集團,把韋氏家族和武氏家族的人差不多都殺光了。

最後,由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出麵,恢複唐睿宗的帝位。景雲三年(712),唐睿宗又把皇位讓給了李隆基,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唐玄宗。

點 評

唐王朝前期的幾個皇帝,除了李淵父子成就比較大以外,其他幾朝皇帝都是懦弱無能之輩。

武則天稱帝就是在這種情形下產生的。在封建社會,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做女人要遵守三從四德,更不可能讀書,要想做官從政簡直就像天方夜譚。所以在那種社會背景下,一個女人要想掌握皇權,沒有足夠的政治手段和非凡的執政能力是做不到的。

唐中宗和他父親高宗一樣,唯唯諾諾,沒有君臨天下、唯我獨尊的王者風範。唐中宗在年輕時便不堪大用,做了皇帝之後,又逆來順受,對韋後和安樂公主言聽計從,最後甚至死在自己最愛的妻子和最寵的女兒手裏。回看他的一生,隻能用一句話來總結:他是一個失敗的皇帝,失敗的丈夫,失敗的父親!

韋後亂政這件事緊接著就發生在武則天退位之後,當時,韋後作為後宮中的最高“領袖”,她也想走武則天一樣的道路。但同樣的曆史是不可能在一個朝代發生兩次的,李家坐皇位的人昏庸無能,但並不是李家所有的人都昏庸無能,李隆基就是最好的例子。

回望一下唐朝前期爭奪皇位的曆史,但凡有成就的皇帝如李世民、武則天,包括李隆基,這些皇帝登上皇位都直接或間接地與武力有關,他們都是在關鍵的時刻用武力打通了自己走向皇位的道路。曆史上,為皇位而爭鬥的事情很多,但爭鬥之後奪取皇位而又取得成就的很少。而唐王朝這些靠武力走上皇位的人,卻為中國曆史留下了最興盛的兩個時期“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相關鏈接

太平公主小傳

太平公主是我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僅因為她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其實,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裏流動著的是她那極不安分的母親的血液。

她不但秉承了母親武則天的睿智與美貌,同時也展露了她剛毅果斷的政治才能及母儀天下的博大胸襟。她從小驕橫放縱,長大後變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覬覦著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夢想像她母親那樣登上禦座,君臨天下。她的一生經曆了很多坎坷,兩次婚姻都以失敗告終,這使她決意移情朝綱政紀,輔助武則天力排眾議,使之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之後又成功地粉碎了韋氏等人的政變陰謀,多次拯救大唐江山。

但她的下場是可悲的。婚姻上的失敗和政治上的掙紮讓她看透了宮廷的爾虞我詐,最後在絕望與孤獨中懸梁自盡於大明宮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