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範蠡與西施

在吳越大戰時期,有兩位曆史人物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還多次被改編為戲曲影視作品被搬上熒屏——他們就是範蠡與西施。範蠡功成身退,載美人西施**漾於西子湖上,消失在碧波之中的愛情故事確實令人神往,但這些多是善良百姓們的美好願望而已,離真實的曆史是有著相當距離的。

範蠡,字少伯,是楚宛三戶人,生於公元前517年,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範蠡出身貧寒,青少年時期生活困窘,平時連一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但他為人聰敏睿智、胸藏韜略,是一個天下少有的奇才。按照《史記·注解》中的說法,範蠡年輕的時候,是一個“佯狂倜儻憤俗”的人。用今天的話講,範蠡當年有點兒瘋瘋癲癲,狂放不羈,憤世嫉俗。輔佐越王勾踐成就霸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文種也是楚國人。文種到達宛地做宛令的時候聽說了範蠡的為人,就派下吏去拜見範蠡。吏官從範蠡家回來後對文種說:範蠡是本國的狂人,生來就有這個毛病。文種聽後大笑說:“我聽說一個人有賢能超凡的本領時,就一定會看起來十分狂妄,而實際上這種人的心裏卻有著與眾不同的見地,人們無法理解他,所以也就隻能誤解詆毀他了。這一點不是你這樣的人能夠知道的。”不久,文種親自駕車來見範蠡。範蠡起初以為文種是來捉拿他問罪的,就設法躲避文種。後來範蠡知道文種是來請他出仕為官的,便從兄嫂那裏借了一套體麵的衣服,穿著妥當。等文種到來後,兩人促膝而談,十分投緣,旁觀的人看到後,都不敢相信眼前這位處事得體的人,就是以前瘋瘋癲癲的範蠡。

後來文種與範蠡都到了越國,為越王效力。關於兩人為什麽到達越國,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楚國自康王以後,王室內為爭奪王權,黨同伐異,爾虞我詐,政治混亂,楚靈王死後,楚平王殺兄奪位,在位時期又重用費無忌,巧取兒媳,殺死了伍奢父子,政局一片混亂,所以,文種與範蠡離開了楚國,到越國來施展自己的才能。另一種說法認為文種與範蠡是被楚國派去越國的。正像晉國扶植吳國牽製越國一樣,楚國也扶植起了越國去牽製吳國。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因為吳越戰爭期間,越國所聯合的對象正是楚國。

文種與範蠡兩人正式登上曆史舞台的時間是在公元前494年的吳越夫椒之戰中。越國在夫椒戰敗後,文種與範蠡兩人輔佐越王恢複國力,訓練士兵,“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吳國。吳國滅亡後,範蠡決定歸隱。臨行前他找到文種,要他和自己一起走。範蠡對文種說:“飛鳥絕,良弓藏;狐兔盡,走狗烹。越王是一個可以與之共患難,卻不能與他共享福的人。”文種沒有範蠡那樣的胸襟,看透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他謝絕了範蠡的好意,留在了越王勾踐的身邊。幾年以後,文種果然步伍子胥的後塵,接到了越王勾踐的一把寶劍,含恨自刎了。

而範蠡離開越國後,帶著兒子和門徒輾轉到達了齊國。在齊國,範蠡改名為鴟夷子皮,於海邊結廬而居。他一邊組織家人齊心協力,墾荒耕作,一邊晾曬海鹽,進行鹽業貿易。沒有幾年,範蠡就積累了數千萬的家產。他富裕以後,仗義疏財,施善鄉梓,被齊人賞識。齊王聽說這個叫鴟夷子皮的人非常賢能後,就將他找來。這時,齊王可能猜到了範蠡的真實身份,所以要拜他為相。範蠡歎息說:“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百姓而言,官能做到卿相,錢財可致千金,就已經到達極點了。在這種情況下再久受尊名的話,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啊!”由於推托不過齊王的盛情,範蠡在齊國又做了三年的齊相。隨後,他再次散盡家財給知交好友和百姓,更名換姓,帶著家人,一身布衣地離開了齊國。

這一次遷徙,範蠡來到了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在當時,定陶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是經商的極佳地點。在定陶,範蠡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伺機而動的經商原則,幾年後他再度成為當時的巨富,人們都稱他為陶朱公。後世百姓,由於範蠡的傳奇經曆,竟然把他供為財神,而儒商們則更將其視為鼻祖,司馬遷在《史記》中也說:“範蠡三遷皆有榮名。”

範蠡共有三個兒子,在他晚年的時候,次子在楚國殺了人。範蠡知道後說:殺人償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我聽說家有千金之人的孩子不應該在鬧市中被斬首。於是範蠡裝了滿滿一牛車的黃金,打算讓他的幼子送到楚國去為自己的兒子贖命。這時範蠡的長子說:我作為長子,就有代替父親管理家務的責任,為什麽要把這麽重要的事情交給不懂事情的弟弟呢?範蠡的妻子也認為老伴兒在這件事情上處理得有點兒糊塗。範蠡沒有辦法,隻好讓長子去了。長子臨走前,範蠡寫了一封信交給了他,並特別叮囑:把信和千金都交給楚國的莊生,一切讓他辦理就可以了,千萬不要與他發生爭執。

範蠡的長子把黃金送給莊生,接受黃金的莊生看過信後,收下了黃金,然後讓他趕快回去。但他救弟心切,擔心莊生受了賄賂後不辦事情,就又拿出自己的積蓄賄賂了楚國各個階層的官吏。這時,莊生已求見楚王,說天上有星宿出現,說明楚國有不仁的事情發生,所以要求楚王赦免獄中所有的罪犯,楚王同意了他的要求。幾天以後,楚王要赦免罪犯的消息傳出,那些收受了範蠡長子賄賂的人立刻將這件事情通知給了他。他聽說後,覺得這是楚王大赦罪犯,而莊生什麽作用也沒有起,就白白收了那麽多的黃金,實在太說不過去了,於是他就來到莊生家索要黃金。原來莊生是一個清官,本來就沒想要這些黃金。範蠡長子送金以後,他告訴自己的妻子:這些都是陶朱公的,我打算把事情辦妥後再還給他。範蠡長子既來索要,莊生就讓他到後院自己把金子拉走了。範蠡長子走後,莊生覺得自己被範蠡的長子出賣了,便再次求見楚王說:“臣先前曾說過某星宿的事情,大王聽後便想要修德政以告慰天下。可今天臣在外邊聽路人都說,陶朱公的兒子在楚國殺人被關押起來了,他家裏用了很多金錢去賄賂楚王左右,所以,大王這次的大赦不是為了體恤民情,而是為了救陶朱公公子罷了。”楚王聽後大怒說:“寡人雖然說不上是仁君,但也不至於為陶朱公兒子就施惠於民!”結果範蠡次子被殺,範蠡長子隻好帶著一車黃金回家報喪了。

範蠡長子到家後,全家人中除了範蠡外,沒有一個不哭泣的。隻聽範蠡說:我已經知道他去後一定會殺死他的弟弟!他不是不愛他的弟弟,隻是他當時不能夠割舍一些東西罷了。長子從小的時候就和我在一起,懂得生活的艱難困苦,所以對錢財十分看重,不容易丟棄。而我的小兒子生下來的時候我已經是個富商了,他一天到晚在郊外騎良馬追逐兔子,怎麽會知道錢都是怎麽賺來的呢?也正是因為這樣,他視錢財如糞土,能夠舍棄,一點兒都不愛惜。前些日子,我要派小兒子去,就是因為他不在乎錢財,能把事情辦成。長子不能棄財,所以使他的弟弟被殺,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沒什麽好悲傷的,我啊,這幾天一直在等著報喪呢……範蠡一生英明,可有些事情卻是無能為力的,白發人送黑發人,他真的就能夠那麽灑脫嗎?

西施本姓施,名夷光,是苧蘿山下的西村人,所以被人們稱為西施。

她是春秋末年的越國人,在中國古代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四大美女中,沉魚指的就是她。所謂沉魚,和西施浣紗的故事有關。是說一天西施在苧蘿山下的西子湖畔洗衣服,她的美麗被湖中的魚兒看到了,魚兒們竟然害羞地沉入了湖底。

傳說西施的體質很弱,有心口疼痛的毛病,因此會時常捂住胸口、皺起眉頭。人們看見了,被西施的表情所吸引,稱為西施捧心。苧蘿山下的東村也有一個姓施的女孩兒,長得奇醜無比,人們稱她為東施。東施見人們誇讚西施捧心的時候表情超凡脫俗,就學著西施的樣子捂住胸口、皺起了眉頭——結果把人都嚇跑了。後人就把不分析自己的情況,胡亂模仿,最終適得其反的事稱為“東施效顰”。

上麵這些事情是否曾經真實地發生過並不重要,不過是人們對這位絕世美女的追憶與讚美而已。公元前494年,吳越雙方於夫椒一戰,越軍大敗。西施便隨著越王勾踐複仇滅吳的誌向,隨著範蠡和文種的“美人計”,隨著吳王夫差對她的寵愛,登上了曆史舞台。

椒山大敗後,範蠡陪同勾踐夫婦一起在吳國做了近三年的奴隸。被吳王夫差放回後,為消磨吳王的銳氣,範蠡和文種策劃了“美人計”。

他們在越國境內四處搜選美女。最後在苧蘿山下,範蠡發現了西施。公元前485年,西施和另一位越國美女鄭旦被送到了吳國。夫差對西施一見鍾情,據說夫差為西施擴建了姑蘇台,新建了館娃宮;兩人遊玩時,泛舟用錦帆,賞月在玩月池,避暑有消夏灣。那麽西施對吳王夫差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至少應該是沒有消磨掉夫差的鬥誌。因為夫差得到西施後仍然在進行著逐鹿中原的爭霸戰爭。西施可能是影響了夫差針對越國的軍事策略,使夫差放鬆了對越國的警惕,把他的鷹瞵虎覷轉向了北方。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實現了他奮鬥二十多年的願望,將吳國滅亡了。吳王夫差拔劍自刎,姑蘇台大火三月,這時候西施又到哪裏去了呢?

初唐詩人宋之問在他的《浣紗篇》中寫道: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

鳥驚入鬆蘿,魚沉畏荷花。

這是詩人為西施這位奇女子而安排的美好結局。但事實卻是悲慘的。

吳國滅亡後,西施既沒有平安地回到家鄉,也沒有如《越絕書》中說的那樣“西施複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在吳越戰爭後不久,戰國時期成書的《墨子》中說:“比幹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墨子》成書時間與吳越戰爭相距並不是太遠,而文中舉的比幹、孟賁、吳起等例子均與史實相符,西施被沉湖的可能性也就很大了。類似的記載在《吳越春秋》《吳越春秋逸篇》《東周列國誌》中也都曾提到過。真實的曆史往往就是這麽殘酷的,越王勾踐滅吳後,他不會留下一個亡國之女。如同夏亡施妺喜死,商滅蘇妲己被斬,西施也沒能逃過自己悲慘的命運。就像唐代詩人李商隱所寫:“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一代紅顏終被錢塘江的潮水所吞噬。

點 評

《孟子·告子下》中說: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誌受到磨煉,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饑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磨煉他的心誌,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鬱結,殫精竭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了解。一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從吳楚大戰到吳越大戰,從越王勾踐到吳王夫差,無論是伍子胥還是申包胥,他們能夠成功,無一不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為常人所不能為,才成就了一番事業。以吳王夫差為例,為了能替父報仇,他命令臣子們時刻警示、督促自己,使自己奮發圖強,所以才會在兩年之內迅速恢複國力,在椒山下一舉擊敗越國,報仇雪恥。然而一位君王,在治理國家時,時刻都應該有一種憂患意識,以避免沉迷於享樂而導致國破家亡。夫差晚年亡國,就是因為他放鬆了對越國的警惕,在成就麵前變得剛愎自用,以致殺死伍子胥,自斷臂膀。真是: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堅心忍性,勇於進取,是古往今來成就大事者的共同特點;生活頹廢,腐化墮落,是古今失敗者的共同點。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能主宰曆史沉浮的偉大人物,但作為生活在平凡世界裏的芸芸眾生,我們也同樣需要有一種堅韌的性格。生活畢竟不是一條靜靜的長河,浪裏行舟,總不會那麽一帆風順,隻有具備克服困難的毅力與勇氣,才會到達生活的彼岸,獲得美好的明天。

相關鏈接

人麵獸心楚平王

楚平王三年,平王決定給太子建娶妻。但楚國是一個大國,建作為太子,將來是要繼承這個國家的,要給他找媳婦就一定得選擇一個門當戶對的。經過考慮,最後楚平王決定向西方的強國秦國提親。

拿定主意後,平王將事情交給了自己的心腹費無極去辦理。費無極是個專會討主子歡心的無恥小人,他就像平王肚子裏的蛔蟲,對平王的喜好一清二楚。到了秦國,他一看秦君的女兒嬴氏長得美如天仙,心中就有了主意:這樣的女子就那麽嫁給太子對我有什麽好處呢?與其嫁給太子,還不如獻給平王,這樣我一定會被平王更加信任、重用。

回到楚國郢都後,費無極對平王說了嬴氏的事情。平王一聽,馬上就明白了費無極的打算。他對費無極說:你先把她安排到宮裏,再不要和任何人提起秦女的事了,今晚我去看看。

楚平王得到嬴氏後,太子雖然不高興,但也不敢和自己的父親對抗。

而費無極與太子的太傅伍奢有仇,就在楚平王的麵前編造說太子有謀反的企圖。楚平王本來就心虛,為了杜絕後患,就下令處死太子和伍奢。可執行命令的楚國官吏知道這事情中的原委,同情太子,便在逮捕太子的路上有意讓太子建逃跑了,隻抓到了太傅伍奢。

楚平王讓伍奢寫信給自己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伍奢說:伍尚仁厚,聽說我被抓後一定會來;伍子胥剛強多智,他是不會來的。果然,伍尚和伍子胥收到信後,伍子胥勸說兄長和自己一起逃走,而伍尚說:我也知道這信是平王逼迫父親寫的,可我怎麽能把父親一個人留下呢?報仇的事情就交給你了。就這樣伍尚回到郢都,同伍奢一起被斬首了。

伍子胥逃出了楚國,後來曆盡千辛萬苦到達吳國,輔佐吳王伐楚。

十八年後,吳王擊敗楚國,攻破了郢都。這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便將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中拖出,鞭屍三百,報了父兄之仇。

春秋·銅神獸

戰國風雲︵ 上︶